写点生活|二十岁该是什么模样呢?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3 06:52 1

摘要:2006年的今天,你迫不及待地来到了我们身边,爸爸妈妈期待值拉满,可初为父母的我们又有点无措,笨手笨脚的妈妈和手忙脚乱的爸爸加上皱皱巴巴的你,这一幕似乎还在眼前。而此刻,你已站在二十岁的门槛前。妈妈敲着键盘写下这封信,想把那些藏在唠叨里的爱、期待和牵挂,一字一

潮新闻客户端 马利萍

可可:

2006年的今天,你迫不及待地来到了我们身边,爸爸妈妈期待值拉满,可初为父母的我们又有点无措,笨手笨脚的妈妈和手忙脚乱的爸爸加上皱皱巴巴的你,这一幕似乎还在眼前。而此刻,你已站在二十岁的门槛前。妈妈敲着键盘写下这封信,想把那些藏在唠叨里的爱、期待和牵挂,一字一句说给你听。

守护好你的光芒

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有好几回,看着你拉琴的背影,我总是忍不住偷拍视频记录下来,你肩托小提琴,一手握琴弓,一手托琴头,弓抚着弦,随着你手腕的转动,美妙的音乐瞬间就在客厅荡漾开来——专注的美、安静的美、音乐的美融为一体,有点怦然心动的感觉。记得你第一次拉出完整乐曲《一闪一闪亮晶晶》时,眼睛亮得就像盛着的星星,这种自豪感任何语言描述都怕不够到位。第一次在湘湖剧院上台演出是和三位小朋友一起演奏《爸爸去哪儿》,那从容淡定的表演让爸爸妈妈打心眼里佩服。小提琴教会了你坚持,就像那些反复打磨的音阶,终会化作流淌的乐曲。往后的日子里,你要能体会到小提琴带给你的优雅,把琐碎的日常拉成舒缓的歌谣,让脚步不慌不忙,让心里住着安宁,让举手投足间自然带着笃定,能把烟火的日子过成流动的叙事诗。

这个寒假你开始在厨房里叮叮当当地“实验”,这不也是一种创作吗?面粉被你揉成面团;淡奶油被你打得可以竖起筷子;送给邻居品尝的蛋挞;腌制得咸淡刚好且烧出来外脆里嫩的鸡翅;妈妈想做又不敢做的泡芙被你轻松搞定……最赞的是你大闹厨房后,会把厨房和餐桌弄得干干净净。这些都是生活滚烫的证据。过日子就是这样,既要敢折腾,也要会收拾。妈妈盼你永远记得:热爱生活的人,内核稳定。

允许自己慢慢扎根

学古文的繁复、学英语的枯燥、练琴的瓶颈、甚至整理书桌时冒出的烦躁,都是成长的年轮。二十岁不必急着成为大人,先好好做个生机勃勃的年轻人,师范生的身份不该限制你发展的方向。

去读喜欢的书,真正滋养人的书,是那些看了让你眼睛发亮,心有感触的书。比如,我看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虽然看着有点累,但他的文字带给你的思想乐趣真的超乎一般的书。他杂文里的好多黑色幽默,想起来还觉得过瘾。读喜欢的书真的太重要了,就像生活中找到对的人一样,哪怕你晚上困得不行了但还是忍不住想翻页。这种书读起来可能一开始有点费劲,但后来越读越香根本停不下来。我跟你这样说倒不是说让你去读王小波的书,而是去读让你也有这种感受的书,能跟你碰出思维火花的书,当然这类书最好是多方面,多类型的。可以是小说、散文、科幻、悬疑……还可以在书上画横线,做批注,写感悟等。

把生活写进备忘录

不知你有没有读过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里面有这么一句话:“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妈妈也做过很多回咸鸭蛋,你也吃过不少,这画面感是不是很熟悉?有时候,爸爸写的文章或者妈妈发的朋友圈,很生活化,你觉得很熟悉,于是就会冒出一句:“这简单,我也会写。”问题的关键从来不是事情本身是否简单,而是你能否细致地去观察,有没有真心体悟,能不能真诚去记录。汪老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暗含乾坤。寻常的生活片段,在他笔下却充满鲜活的画面感,这不仅源于他对生活入微的观察与深切的体悟,还有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动笔,才把普通生活里的故事,写成了大家都喜欢读的文章。

你看,这个寒假你明明体验了这么多有意思的事,每件事都值得好好观察回味。但遗憾的是,大多经历都没被记录下来,更别说用文字把那些鲜活的画面感描绘出来了。现在手机不离身,使用起来又十分便捷。不妨把手机备忘录当作专属的写作素材库,随手记录下生活中的灵感与细节,方便后续整理成文。譬如:清晨某个角落,一同学记英语单词的背影;图书馆学长敲完键盘长舒一口气后的松弛;食堂阿姨颠勺时的帅姿;操场上一只飞鸟掠过的靓影;班级里同学恶作剧后坏笑的表情;自行车轮胎少气时,保安叔叔递给你的打气筒……这些日常生活碎片通过你的观察都可以放进你的素材库。等到再看时说不定这些随意记下的文字就会给你意想不到的灵感。别忘了你之前也是坚持每天记日记的哦,厚厚的一叠日记本摆在书柜那,字里行间可藏着很多珍贵的时光呢!你就没想着再继续这个记录的习惯……突然觉得这些话我早该跟你说了,但愿现在也不迟。

尝试着向外触碰

二十岁该是什么模样呢?可以是沾着面粉的围裙,是琴谱边的鲜奶渍,是写满批注的一本书,是熬夜写得演讲稿……二十岁是探索的年纪。想做啥就去做,比如你转到汉语言文学专业,一开始你怕笔试进不了,笔试过了,你又怕面试被筛选下来,面试还第一了,最后一切顺利,弥补了高考时的一点小遗憾。刚进入人文学院有落差很正常,以前在外语学院你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都不错,评优评先都有优势,现在机会小了,但这是暂时的,不要只看眼前利益,我们追求的是长远发展。爸爸妈妈相信,在新的学院,你一定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也期待明年此时,你能实现新的小目标。

你还可以试试不同的兴趣,比如你上次发来在寝室弹吉他的视频,虽然弹得不太好,但爸爸妈妈不会期待你一开始就有多好,你开始尝试本身就是进步。不要瞻前顾后,宁可在尝试中失败,也要给自己机会,二十岁是试错的年纪,允许自己在某些事情上栽跟头。因为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保持好奇心,不用害怕问问题,哪怕看起来是很傻的问题。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不要总是盯着终点,有时沿途的风景才是最需要的,可以认识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生活,找自己的方向。总之,成长可以在计划内,也可以藏在计划之外的留白处。

与自己的弱点温柔交手

你有时不太注意生活细节,把衣裤弄得皱皱巴巴,把衣柜搞得七分凌乱,书桌上也偶尔会留有垃圾……这些习惯不好。知道你最烦我说这个,但我还是必须说,二十岁要学会和惰性谈判:可以允许书桌上摆满书,但不能让没吃完的零食在角落发霉;可以沉迷看小说到深夜,但别忘记第二天的早课……真正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管住自己才能飞得更高。要知道有多自律才会有多自由。譬如明天要穿啥?明天出门要带什么?今天睡觉前得准备好,放好。这样你第二天出门就可以从容自如。这些活你在做小学生时可做得相当好,不知后来怎么就开始有点杂乱无序了。我觉得这个问题,好像也不是你的个例,到时你可以作为你的课题研究一下,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生活是既可即兴,也要整理。就像你每次拉小提琴后,弓得拧松,琴得擦干净才能装进琴盒。日常生活中也一定记得把跑调的音符拉准。

遇见让你笑的人,你要珍惜,也要学会珍藏那些令你心口微疼的成长。与人相处要找到舒服的分寸。要懂得认真倾听。譬如与人交谈,手机屏幕朝下放,除了听,还要有眼神交流。也要学会温柔拒绝。如果有人找你帮忙,你并不是很乐意,那就大方地说“不好意思,这个忙我帮不了你,你自己再想办法吧”。遇到消耗型的关系,就要自然远离。

带着家的温度前行

无论你将来是站在讲台前,还是意外走进别的风景,爸爸妈妈永远是你的头号粉丝。当生活偶尔遇到难处,不妨想想妈妈想做但没勇气做得泡芙,你却硬是做出了的香喷喷的成品。这个带有烟火气的温暖碎片,是你往后人生路上的底气。记住:不要盲目地高估别人的能力,也不要轻易地低估自己的潜力。当然切忌自以为是!

人生就像是即兴演奏的曲子,演奏的过程中,或许会因为紧张或者疏忽,不小心按错了弦,发出不太和谐的错音;也可能会因为思绪的短暂空白,出现尴尬的停顿。这些都没关系,真正重要的是在出现这些小插曲之后,你能不能咬咬牙,鼓起勇气继续把曲子拉下去。因为这个过程中坚持和勇气远比追求表面上的完美更有价值。

生日快乐!我的姑娘。愿你始终拥有收拾烂摊子的本事,也有纵情撒野的胆量。世界或许复杂,但家永远是你的避风港,带着爸妈给你的温暖和力量,大胆向前走!

妈妈

2025年4月5日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