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博白县双凤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获赠一面印有“保护百姓权益 构建和谐社会”的锦旗,这既是群众对基层治理工作的最高褒奖,更是调解委员会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纠纷当事人朱某甲紧握工作人员的手感谢道:“感谢双凤镇党委和政府、综治中心调解员帮我们解开了困扰
近日,博白县双凤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获赠一面印有“保护百姓权益 构建和谐社会”的锦旗,这既是群众对基层治理工作的最高褒奖,更是调解委员会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纠纷当事人朱某甲紧握工作人员的手感谢道:“感谢双凤镇党委和政府、综治中心调解员帮我们解开了困扰多年的心结,堵在心里的疙瘩总算解开了!”
该案源于一起跨越两代人的土地权属纠纷。李某发生前将一块田地划归其兄嫂朱某甲夫妇,后其女李某出嫁。其婶婶朱某乙一家欲要划分其父李某发生前划分给大伯母朱某甲夫妇的一块田地,两家人因这块田地闹得不可开支,要求政府帮忙调解处理。双凤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了解相关情况后,组织司法所、派出所、综治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调解。
经调解组了解到事情经过:李某生父李某发早年前因病去世,自幼由其大伯母朱某甲夫妇抚养成人,李某发在病逝前将一块田地划分给大伯母朱某甲夫妇(包含2001年建的3间瓦盖房在内),现李某已出嫁。现婶婶朱某乙一家因建房需要,欲连同李某发划分的田地一起建设,遭到了朱某甲一家的拒绝。朱某乙认为李某发划分的田地本来是从其自家划分出去给李某发独立门户用的,现李某发已逝世,而且唯一的独生女李某已出嫁无人继承,理应回归朱某乙一家所有。朱某甲一家不服,两妯娌因这一块田地多年来争论不休,加之因赡养以及丧葬家公的费用问题,两家积怨日益加深,最后闹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
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耐心倾听双方当事人的诉求,精准把握矛盾的关键点,灵活运用“面对面”“背靠背”等调解方式,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双方进行细致的释法说理。特别是针对朱某乙的不当行为,调解员进行了针对性的普法教育,使其深刻认识到自身错误。最终,朱某乙主动表示自愿放弃原定划分给朱某甲的田地,并承诺今后两家将互谅互让,和睦相处。在调解员的见证下,双方握手言和,朱某甲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至此,横亘在两家之间多年的心结终于解开,双方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一面锦旗,丈量初心厚度。博白县双凤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用法治思维破解陈年积怨,以绣花功夫缝合亲情裂痕,展现了基层干部善作善成的担当。当情理法在调解桌上交融,是矛盾化解的智慧,更是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坚实步伐。
|来源:法治博白
玉林政法
来源:玉林政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