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千多年过去了,在怀化溆浦,屈原的身影从未走远,吸引一批又一批诗人、作家、学者前来寻踪探源。5月18日至20日,在“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5湖南·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文化推广季举办之际,由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总顾问、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文/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舒刚斌 杨丽红 通讯员 周红波 彭丽丽 图/雷文录
千里沅水拐过弯,与雪峰山下溆水合流,镌刻出一个形似犁铧的狭长河州,河州尽头犁头嘴,诗人“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回荡至今。
(溆水边上的山鬼崖,与屈原诗意高度契合。)
溆水上游山鬼崖,那个“乘赤豹兮从文狸”的神奇女子站成一座“既含睇兮又宜笑”的天然石像,漫山松林点缀白花烂漫的丛生菟丝,年年岁岁摇曳着《山鬼》的多姿。
两千多年过去了,在怀化溆浦,屈原的身影从未走远,吸引一批又一批诗人、作家、学者前来寻踪探源。5月18日至20日,在“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5湖南·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文化推广季举办之际,由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总顾问、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振振领衔的专家学者团队相约溆浦,沿着屈原行吟的足迹,从犁头嘴,经屈子峡、思蒙湾,一路走访明月洞、山鬼崖,探寻诗歌之源,对话屈原文化。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之一、上海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高有鹏倡议:“所有爱诗歌的朋友,都要到溆浦走一走。”
“屈原留下很深的文脉”
地处雪峰山腹地的溆浦县,是屈原在诗歌作品中明确透露的行吟之地。大约公元前296年前后,在楚国朝廷力主选贤用能、变法图强、联齐抗秦的屈原遭权臣排挤,流放沅湘,足迹远及沅水中游的辰溪、溆浦等地。屈原炽热的爱国情怀,在颠沛流离中化作《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一篇篇奇伟诗篇,开启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树起了爱国主义精神丰碑,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爱国爱民、发愤图强的志气、骨气、底气。去年6月,“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湖南·怀化首届屈原爱国怀乡诗歌节在溆浦举行,中国作协、《诗刊》杂志社、中国诗歌协会发起了诗歌探源工程。
(明月洞的美景,令专家学者啧啧称奇。)
“屈原留下了很深的文脉,溆浦是最受屈原文化滋养的地方之一。”本次活动的发起者,中国诗歌春晚总策划、总导演屈金星说。他告诉记者,溆浦地处雪峰山腹地,过去是交通很不便利的边远地区,但在沈从文笔下却是文化发达之地。这里之所以文化繁荣、人才辈出,追根溯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屈原文化的熏陶。目前留存在雪峰山区的傩戏、目连戏、辰河高腔、溆浦龙灯、花瑶挑花、呜哇山歌、滩头年画等“非遗”文化,都含有屈原文化的因子。
(专家学者在思蒙廊桥座谈屈原溆浦之行与诗歌创作)
“屈原留下的文脉我们要一直传下去。”在溆浦期间,专家学者团队特意走访了以屈原名字命名的屈原学校,与学生们一起朗诵《橘颂》,身体力行推动屈原文化代际传承,让屈原文化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溆浦是最早接纳屈原的地方之一”
屈原为什么会到溆浦来?
溆浦县本土文化学者舒新宇、陈少凯对这个课题颇有研究。他们认为,结合秦国在战国中期兼并巴蜀之后的战略形势,秦军从西南方向对楚国南部黔中郡形成半包围,屈原到溆浦很可能与组织抵抗秦军入侵有关。比较有力证据有:以溆浦县城为中心的溆浦盆地为沅水中上游最大的河谷盆地,《水经注·沅水》描述县城周围“最为沃壤,良田数百顷,特宜稻”,物产丰富、民间富庶,在当时很有可能成为楚国南部的军事基地。1958年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在城南两公里处发现古城遗址,夯土城垣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370米,总面积18万多平方米,夯土层夹有大量属春秋战国时期的陶器残片。1978年,湖南省博物馆怀化工作队在城址南部丘陵发现非常密集的古墓葬,两次发掘67座战国墓、55座西汉墓,出土各类文物800多件,考古报告认为“墓葬与义陵县治应有密切的关系”,古城遗址“很可能是义陵县治的遗址”。考古专家根据秦军军官的墓葬出土,推测战国时期曾在溆浦县城一带发生过激烈战事。
(思蒙屈子峡,是诞生楚辞的美丽画廊。)
由于历史文献十分有限,上述研究还是缺少过硬证据。钟振振教授说:“屈原为什么来溆浦,在历史文献中留有巨大空白。没有确切证据,我一个字也不敢多说。”但他对本土学者“溆浦是最早接纳屈原的地方之一”的观点持肯定态度。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这是屈原最初到达溆浦的彷徨之态。可以想见,屈原从一度参与主持楚国朝廷内政外交的高位,到被疏远、被流放极度落魄,中间受过多少冷眼、吃过多少苦头。但是在溆浦,他却得到了当地民众的接纳。《汉书·地理志》记载,常林作《义陵记》:项羽杀义帝,武陵人(溆浦为西汉武陵郡郡治)缟素哭于招屈亭,高祖闻而义之,故曰义陵。如记载所述,早在西汉之前,溆浦就有了专门纪念屈原的建筑,充分表明了溆浦民众对屈原的热爱。该建筑比唐玄宗正式下令将屈原作为忠臣建祠立祀早了近千年,成为历史文献所载全国纪念屈原最早的纪念地之一。
(专家学者在穿岩山瑶池交流屈原《山鬼》诗意)
“屈原在溆浦完成了从政治家、思想家到艺术家的转变。并非所有地方都是能写出行吟诗的,溆浦有圣贤德行之气、山川香草之气、百姓淳朴之气,良好的氛围有效打开了诗人的思想闸口与艺术闸口。”著名诗人、第六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黄亚洲动情地说。
黄亚洲现任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编委,出版过小说、诗集、散文集、影视集等文学专注40多部,获得过鲁迅文学奖、金鸡奖、华表奖、飞天奖等10余个大奖。在溆浦一路行走,他向着屈原虔诚抒怀,连夜创作了《溆浦组诗》。他在诗中写道:“我一直关注着屈原带到溆浦的东西,以及他的步姿/至今,我也走得很小心/我对土地充满了热爱,并且敬畏……”
“江山之助孕楚辞”
“溆浦县是中国旅游山水文学的第一县。”在气宇恢宏的思蒙廊桥上,钟振振教授座谈时快人快语。
“南朝梁代的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物色》篇里说: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然则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这个‘江山’指的主要就是沅湘地区的山水……”钟振振认为,沅江、湘江是中国旅游山水最早的描写对象,屈原《九章·涉江》,是中国旅游山水诗歌的源头。
(专家学者在千里古寨为诗歌之源泼墨题词)
屈原的楚辞风韵得到多少“江山之助”?专家团队一路行走,认真体会。
从溆浦县城沿溆水东行十里,明月洞是传说中屈原居住过的地方。明月洞其实不是洞,而是明月山在苍穹之下切割出一弯形似新月的天空。蜿蜒层叠的明月山,垂直挺拔上百米,一股不知从哪里流来的山泉从石巇中喷涌而出,在石壁上形成三层瀑布,水雾填满山沟,天空的蓝天白云格外耀眼。从山沟往山顶仰望,环绕的山峰围成一个新月状天空,宛如明月照在头顶,令人浮想联翩。屈原文化学者、第三届曹禺杯舞台剧本奖获得者杨振熙感慨说,我要是屈原,也会在这个地方留下来。他特意为屈原学校的学生们创作了一首集体朗诵的诗歌《明月洞的月光》,建议由屈原学校单独排练一个节目。
沿溆水再南行二十公里,高峻挺拔的穿岩山撞到眼前。山体在溆水边上壁立而起,有一处披着一山苍翠的美女石,当地人称山鬼崖,相传屈原的《山鬼》就创作于这个地方。传说虽渺不可考,但当地旅游人在这里依托山泉开发出来的瑶池仙境妙不可言,一汪清澈见底的池水挂在悬崖边上,令在场的专家学者们情不自禁地打着赤脚淌水行走,感受“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的情境。中国诗歌春晚秘书长、执行导演王永明与中国诗歌春晚朗诵文化传播大使、青年朗诵艺术家隋源即兴朗诵《涉江》,演绎《山鬼》诗意,让屈原文化的对话充满了诗情画意。
(专家学者团队在溆水与沅水汇合处,集体朗诵“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
大江口犁头嘴是屈原由沅水入溆浦处,传说屈原曾在这里由水登岸,北望郢都感慨流涕。当地民众为纪念屈原,自发修建了屈原庙。如今,这里的屈原庙成为当地一年一度龙舟赛的开幕式起点,每年端午前夕,当地传统的敞口凤尾龙舟从四面八方涌来,在这里举行隆重的龙舟赛启动仪式,缅怀屈原,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想到再过十几天纪念屈原的龙舟赛将在这里举办,专家学者们意兴盎然,纷纷表示今年端午节相约溆浦、继续探源。
专家学者们行走在溆水边上,是探寻也是感悟,每到动情处,大家一起朝着滔滔溆水、绵绵山峰高喊——屈原,您在哪里?
屈原在哪里?来自屈原故里秭归的学者王猛说:从秭归到溆浦,从中国到海外,每个华夏儿女的心里都有一个屈原!
来源:怀化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