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此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文 |琢磨鸟琢琢琢编辑 |琢磨鸟琢琢琢
文 |琢磨鸟琢琢琢
编辑 |琢磨鸟琢琢琢
有人生前敢顶撞皇帝,被称为"诤臣";也有人死后还气得皇帝大骂"此贼",扬言要掘坟泄愤!
魏征,这位敢对李世民拍桌子的臣子,死后却留下一册子,让皇帝气得面红耳赤,震怒之下下令——"挖了他的坟!"
到底册子里写了什么,竟让英明神武的李世民忍无可忍?
玄武门之变,一场皇权的角逐,硝烟散尽,李世民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龙椅。
然而,他深知这个江山来之不易,九五之尊的背后,是无数双眼睛的窥视。
稳固皇权,拉拢人心,李世民需要一个得力助手。
魏征,这个名字闯入了他的视线。
这个久经沙场的老臣,曾在李世民的众多政敌麾下效力。
常人或许会忌惮他的背景,但李世民却有着不同的盘算。
他看中的,正是魏征的才华和名望。
于是,魏征被擢升为尚书左丞,成为了朝中的红人。
李世民需要他,去打造一个宽仁大度、虚怀若谷的明君形象。
而对魏征而言,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一个在新朝立足的机会。
他看透了李世民的心思,决定好好表现。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魏征开始了他的"逆耳忠言"。
他针砭时弊,言辞犀利,一副忧国忧民的诚挚面孔,博得了不少赞誉。
曾有这样一句话,叫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对李世民而言,有了江山,还需要一双能助他坐稳江山的手。
魏征的谏言,虽然总能恰到好处地投其所好,却也不过是隔靴搔痒。
对内政的建言,不痛不痒;对外敌的议论,避重就轻。
李世民心里清楚,这些大道理听听就罢,若真要振兴唐朝,还需真才实学。
一个人的名字,悄然浮现在李世民心头——房玄龄。
这个男人,早在李世民还是秦王时,就已是他的心腹。
在动荡的玄武门之变中,房玄龄不顾性命,只身潜回长安,为李世民运筹帷幄。
可房玄龄的"忠心",在世人眼中,却成了"奸佞"的代名词。
那些尔虞我诈的政治手腕,令世人侧目。
李世民若想赢得民心,就不能将他推到台前。
于是,一个精妙的棋局悄然展开。
明面上,魏征备受尊崇,出谋划策;实际上,房玄龄才是帝王身边的红人,运筹帷幄。
李世民将二人的长处都收于掌中,尽享"内房外魏"的妙处。
子承父业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贞观盛世已然铺开,太平的气象令人心醉。
然而,在歌舞升平的表象之下,却是暗流涌动。
皇位,向来都是君王们的心头大患。
李世民虽坐拥天下,却也逃不过这场命运的拉锯。
他的幼子李泰,聪颖过人,深得宠爱。
渐渐地,将他立为太子的念头,在李世民心中扎下了根。
然而,长幼有序,嫡庶分明,这是千百年来的礼法典章。
李世民若想废长立幼,必将引起朝野哗然。
群臣的反对之声不绝于耳,李世民不得不暂缓了夺嫡的打算,转而祭出了一招妙棋——派魏征去辅导太子李承乾。
在世人眼中,这是帝王的恩宠;在魏征眼中,这是一柄悬在头顶的利剑。
他岂会不知李世民的盘算?但他也有自己的打算。
太子势大,若能笼络于他,日后在新君面前,也好有个照应。
于是,魏征欣然领命,却也不忘给自己留条后路。
他当着李世民的面,信誓旦旦地保证,只做个循规蹈矩的师傅,绝不会像房玄龄那般为虎作伥。
李世民听罢,心中了然,却也只是一笑置之。
天人永隔贞观十七年,朝中传来噩耗,魏征驾鹤西去,再不返人间。
李世民闻讯,悲不自禁。
他下令厚葬魏征,为他立碑,更命人将他的画像供奉于凌烟阁中,与唐朝开国功臣比肩。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李承乾暗中谋反的消息,犹如平地惊雷,炸响在大唐上空。
而更令李世民震惊的是,那些叛逆的党羽,竟然都与魏征关系匪浅。
侯君集、杜正伦……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无不来自魏征的举荐。
李世民的心中,升起了一个可怕的念头:莫非魏征生前也参与其中?他是否也曾伏在榻前,与那些叛逆分子,窃窃私语?
疑云笼罩在这位亦师亦友的老臣身上。
李世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陪伴了他多年的谏言。
一本册子,成为了决定魏征命运的关键。
原来,魏征生前将所有的奏折都编成了一册,托付给史官保管。
在李世民看来,这分明就是要昭告天下:他魏征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堪称千古忠臣!
愤怒,瞬间充斥了李世民的胸膛。
他感到被欺骗,被背叛。
这个陪伴了他多年的臣子,这个他曾经无比信任的人,竟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一个笑里藏刀的小人!
"给我挖了此贼的坟!"李世民的怒吼,响彻宫廷。
谁也不曾想到,曾经的天人之合,竟落得如此下场。
念旧情怀征战沙场,本是男儿的抱负。
然而,高句丽之行,却成了李世民的滑铁卢。
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这片土地上,败下阵来。
黯然神伤之际,李世民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若是魏征在世,他一定会极力劝阻自己,不要贸然出征。
是啊,那个滔滔不绝的老头,虽然总是喋喋不休,但他的谏言,总是事关重大。
想到这里,李世民的心中,突然泛起一阵酸楚。
往日的恩怨,被岁月冲淡;昔日的不睦,也随风而逝。
他开始想念起那个亦师亦友的身影,想念起他们并肩作战、共创盛世的点点滴滴。
"魏征虽有私心,却也是人之常情。"一声长叹,拂去了心头的迷障。
李世民下令,重修魏征的墓碑。
那个熟悉的名字,又一次出现在世人眼前。
结语历史的镜面之中,有多少君臣恩怨,随风而逝。
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经过千年的洗礼,早已褪去个人恩怨的色彩,留下的是一段催人奋进的佳话。
政者,当以天下为己任,倾听逆耳忠言,方能无愧于心。
臣者,当以社稷为念,直言不讳规谏,方显忠义本色。
君明臣直,上下同欲,盛世之治,指日可待。
魏征墓前,李世民一声长叹,似有感而发。
来源:琢磨鸟说娱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