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阿勒坦汗传》记载:1558年,阿勒坦汗西征卫剌特,兵临甘、青地区,与土伯特(即藏族)商队发生冲突,救出喇嘛4名。
引进喇嘛教(格鲁派)——明代阿拉坦汗时期土默特部概况(6)
于永发
蒙古族原先信奉萨满教,崇信喇嘛教(格鲁派)是由阿勒坦汗首先引入土默特地区,而后推及全蒙古的。
据《阿勒坦汗传》记载:1558年,阿勒坦汗西征卫剌特,兵临甘、青地区,与土伯特(即藏族)商队发生冲突,救出喇嘛4名。
这是以阿勒坦汗为代表的右翼蒙古封建主与喇嘛教发生关系的最早记录。
其后,在攻略阿木多、喀木(甘青川交界地方)地区诸番过程中,阿勒坦汗陆续与喇嘛教有过接触。
到1571年,这时的土默特地区,呈现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的形势。而萨满教已不能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阿勒坦汗传》说:“圣主阿坦彻辰汗,向往尊八思巴喇嘛、薛禅可汗(忽必烈)所曾创立的无与伦比之经教,昼不能忘,夜不能眠”。
因而当三世达赖喇嘛锁南嘉错的特使阿兴喇嘛到来后,一经讲经说佛,阿勒坦汗为首的右翼领主立即诵念“六字真言”,皈依了喇嘛教,并决定派遣使团前往蒙克地方(西藏)迎请锁南嘉错。
1575年,阿勒坦汗为同锁南嘉措会面,派人在蒙、藏、汉交界处修建了恰布齐勒庙(即仰华寺,在青海湖东岸)。
1577年,阿勒坦汗率右翼诸部领主及大批部众西行,于第二年在恰布齐勒庙与锁南嘉错晤面,举行了盛大的法会。双方互赠尊号,阿勒坦汗赐锁南嘉错“圣识一切瓦奇尔·达赖喇嘛”的封号,达赖喇嘛的名号即源于此;锁南嘉错尊上阿勒坦汗“转千金法轮咱克喇瓦尔弟·彻辰汗”之号。
自此以后,喇嘛教迅速在右翼诸部传播,从而使土默特部产生了僧俗封建主联合实行统治的制度。
阿勒坦汗去世后,应都隆森格汗之邀,三世达赖喇嘛来到土默特部,主持阿勒坦汗的“福事”。他大力弘扬佛教,使喇嘛教的影响越来越大,蒙古诸部争先皈依了喇嘛教。
特别是三世达赖圆寂后,阿勒坦汗的曾孙云丹嘉错成为四世达赖,更加速了喇嘛教的传播,终于使之成为蒙古民族的宗教信仰。
喇嘛教在蒙古传播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加强了蒙藏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蒙古哲学、文学、医学,以及艺术、手工业的发展。
然而,也使蒙古民族勇武锋锐的民族素质逐渐销蚀,特别是对土默特部的衰落起了重要作用。
来源:观史惜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