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明朝从对抗到友好——明代阿拉坦汗时期土默特部概况(3)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2 08:24 2

摘要:蒙明之间,从1368年元惠宗(顺帝)退出大都之后的长时间里,双方有战有和,但对峙则是主要的。墨尔根济农、阿勒坦汗当政后,继承前辈的对明政策,率右翼诸部,多次越过边墙,给明军以沉重打击。

同明朝从对抗到友好——明代阿拉坦汗时期土默特部概况(3)

于永发

蒙明之间,从1368年元惠宗(顺帝)退出大都之后的长时间里,双方有战有和,但对峙则是主要的。墨尔根济农、阿勒坦汗当政后,继承前辈的对明政策,率右翼诸部,多次越过边墙,给明军以沉重打击。

如1539年(嘉靖十八年)8月,阿勒坦汗率军越大同,由井坪、朔州抵雁门,破广武关,入岢岚、交城、汾州、文水、清源诸处,明军望风披靡,使明廷朝野震惊。

然而,阿勒坦汗追求的并不是对明朝的攻掠。早在1531年前后,他就打算与明朝和睦相处,发展互市贸易。

1541年(嘉靖二十年)7月,阿勒坦汗派遣石天爵、肯切为使,向明朝表示:如果同意通贡互市,“即约束其下,令边民垦田塞中,夷众牧马塞外,永不相犯。”

自此以后,直到1549年,阿勒坦汗几乎年年遣使,向明朝表示和好诚意,要求互市贸易,保证“东起辽东,西至甘凉,俱不入犯”。

明廷则不仅严词拒绝,还多次杀害使者,并“悬赏擒斩俺答”,命令边臣“选将练兵,出边剿杀”土默特部。

在这种情况下,阿勒坦汗不得不以兵戎相见。嘉靖二十一年(1542)六月,土默特部使者石天爵、满受秃、满客汉、肯切被明朝“枭示”后,阿勒坦汗率部攻至太原,一个月之内,攻破明朝州县38个,杀其游击以上将军多人。但这仅是一种手段,目的仍是通过施加军事压力,迫使明朝同意互市贸易,“庚戌之变”就是例证。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庚戌)8月,阿勒坦汗亲率右翼三部大军,从古北口沿潮河川南下,沿途攻略密云、怀柔、顺义、三河诸县,而后挥军抵通州,渡白河,包围明都北京。

当时,明世宗朱厚熄深居西内,张惶不知所措,而数十万勤王之师竟无一人敢战者,右翼兵攻破北京城并不是不可能的。但阿勒坦汗在得到明廷开市的允诺后,立即撤兵。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庚戌之变”。

这次事变的结果是,蒙明双方达成互市协议,并在1551年开市贸易。但是,互市尚未结束,明世宗因耻于“城下之盟”,借口“非时开市”,召回主持互市的官员,单方面撕毁了协议,把明蒙双方再次推入战祸之中。

1570年(隆庆四年),由于阿勒坦汗之孙把汗那吉投明,蒙明双方以此为契机,才最终实现和平友好。

1571年,双方达成互市协议,阿勒坦汗接受明廷的顺义王爵,包括鄂尔多斯、永谢布、喀喇沁等部的首领共63人,被授予都督同知以下官职。

从此,蒙明通贡互市关系确立,长达200余年的明蒙交战状态基本束。

蒙明贡市关系的特点,首先确认了土默特部对明朝的藩属关系,阿勒坦汗为首的右翼各部须向明廷进贡马匹、弓箭等物,并上表文(须经明朝边臣改定)。但这种藩属仅止是名义上的,明朝政令不行于土默特部,阿勒坦汗除承诺不犯明边外,并不对明朝承担任何义务。

其次,贡市的核心是“市”,即以互市的形式,沟通蒙明经济联系。就右翼诸部而言,互市为日益增多的畜产品找到了销路。

如大同、山西两处市口,1571年土默特部卖马5,073匹,到1574年已增至11,670匹,3年中增加一倍还多。其它畜产品如牛、羊、驴、骡和皮张、马尾等的增加更多。

用这些畜产品换回必要的生产、生活用品,对发展土默特部的经济有着重要作用,这正是阿勒坦汗数十年孜孜以求互市的目的。

另外,通过互市,贵族和大小首领可以从明朝得到相当数量的赏银和绸缎布匹等物,这对维持其愈来愈奢华的生活至关重要。

蒙明互市的实现,开创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友好局面,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人民休养生息和边内外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来源:观史惜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