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嘉靖三十八年(1559),阿勒坦汗“羡青海富饶”,“携子丙兔等数万众袭据”其地,从此,丙兔及其部众驻牧于该地。这表明,阿勒坦汗把自己的领地扩展到了青海一带。
扩展势力——明代阿拉坦汗时期土默特部概况(5)
于永发
嘉靖三十八年(1559),阿勒坦汗“羡青海富饶”,“携子丙兔等数万众袭据”其地,从此,丙兔及其部众驻牧于该地。这表明,阿勒坦汗把自己的领地扩展到了青海一带。
1559年以后,阿勒坦汗继续用兵青海,征服诸番,巩固扩大在那里的领地。
结果,右翼诸部首领率部接踵而来,如多罗土蛮的把都儿黄台吉、火落赤台吉,永谢布的大成台吉,鄂尔多斯的布延巴图尔等,先后驻牧西海一带(包括甘南、青海、川西)。
直到现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仍有蒙郭勒津、永谢布的遗民在那里生息。土默特部向蓟辽一带扩展势力,是在16世纪40年代。
嘉靖二十六年(1547)二月,阿勒坦汗向明朝要求开市,表示“东起辽东,西至甘凉,俱不入犯”。足见至迟在这一年,土默特部与哈刺慎部已经有效地控制了蓟辽边外地区。
土默特部向东扩展势力,主要是通过联姻关系使兀良哈诸部归附自己。阿勒坦汗长子都隆森格洪台吉原驻牧于宣府边外,他们父子或嫁女给朵颜卫兀良哈首领,或娶妇于该部,使双方结为姻亲,密切了关系。
归附的兀良哈人与土默特部众一起驻牧,遂形成类似部落的实体,如兀爱营。《卢龙塞略》载:“赶兔,西虏顺义王(指都隆森格)子,蓟镇属夷妻所生,随母于满套儿驻牧”,“蓟镇边外,惜惟属夷驻牧,迩因妻女联姻东西大虏,以改各酋子侄,或随母妻,或因分管部夷,移来蓟镇边外驻牧”。
这些记载向我们提供了土默特部东迁的方式(随母妻或分管部夷)、首领(如赶兔,即噶尔图)、驻牧地(满套儿,今丰宁县一带)等情况。
以后,土默特人东徙者渐多,从独石口到义院口沿边一带都有他们活动的足迹。这些土默特部众到后金兴后,于1628年降附清太宗皇太极,被划分为左右二旗,移住今朝阳、阜新地区。这就是东土默特。
东西土默特本为同族,由于清朝的严格限制,17世纪以来绝少往来,直到解放以后,才恢复兄弟关系,交往日密。
来源:观史惜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