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从国际鸟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官网获悉,国际鸟盟与EuroNatur于2025年5月共同发布了《杀戮3.0:地中海及欧洲地区根除鸟类非法捕杀进展》(The Killing 3.0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近日,“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从国际鸟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官网获悉,国际鸟盟与EuroNatur于2025年5月共同发布了《杀戮3.0:地中海及欧洲地区根除鸟类非法捕杀进展》(The Killing 3.0: Progress on Eradicating Illegal Killing of Birds in the Mediterranean and Europe)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多数国家背离护鸟承诺,地中海地区盗猎导致的生态危机日益严峻。
《杀戮3.0:地中海及欧洲地区根除鸟类非法捕杀进展》报告封面
《杀戮3.0:地中海及欧洲地区根除鸟类非法捕杀进展》研究报告显示:尽管许多国家曾作出保护候鸟的庄严承诺,但绝大多数环地中海国家,包括欧洲、北非及中东地区,正严重偏离2030年前将非法捕杀、捕获及贸易(IKB)鸟类的数量减半的目标。
图:在《2020-2030罗马战略计划》所涵盖的范围内,研究对在解决IKB问题方面取得进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评估的国家概况(地中海地区),以及仅在基本层面上进行评估的国家(非地中海地区)。图源:报告
过去数十年间,全球鸟类数量以惊人速度锐减。除栖息地丧失外,过度捕猎(包括IKB)已成为导致鸟类灭绝的第二大主因。每年仍有数百万只鸟类在欧洲及地中海地区遭非法捕杀、诱捕或毒杀,严重破坏迁飞路线的生态保护成果。
IKB的驱动因素平均得分(涵盖21个国家的数据),展示了不同驱动因素及其背后促成条件的重要性程度。各国家给出的得分范围从0(不重要)到3(非常重要)不等。图源:报告
鉴于危机的严重程度,各国曾通过《伯尔尼公约》及《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2020-2030罗马战略计划》承诺采取协同行动。然而距离实现罗马战略计划中到2030年将非法捕杀、捕获及贸易鸟类减半的目标仅剩五年,进展却严重滞后。若不立即采取紧急措施,鸟类种群将遭受不可逆转的重创,部分物种甚至可能永远灭绝。重点受害物种现状
1.欧斑鸠(学名:)
现状: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物种
威胁:每年春季在希腊爱奥尼亚群岛地区遭非法猎杀数万只
2.白秃鹫(学名:)
现状:濒危等级“濒危”
威胁:巴尔干半岛繁殖种群因毒饵(多为针对其他野生动物的非法投毒)导致数量锐减
3.红额金翅雀(学名:)
现状:当前仍属“无危”物种
威胁:这个曾经常见的鸣禽在多地数量持续下降,北非及地中海地区广泛存在为非法笼鸟贸易而进行的诱捕活动
属于三种主要类型(诱捕/射击/投毒)及总体IKB趋势估计变化范围内的国家数量。图源:报告
报告对46个国家进行评估,并重点调查了非法捕杀尤为猖獗的22个地中海国家。结果令人忧心:38个国家严重偏离2030年目标,经济利益仍是非法捕杀、捕获及贸易鸟类的最大驱动力。占全球非法捕杀量约90%的几个最严重国家几乎毫无进展,部分国家情况甚至恶化。
报告目录。图源:报告
国际鸟盟全球迁飞路线项目协调员巴伦德·范·格梅登(Barend van Gemerden)博士指出:“鸟类非法捕杀不仅是一种犯罪,更是持续威胁整个迁飞路线的生态悲剧。一个国家的猖獗非法捕杀可能让其他国家的保护成果付诸东流。我们亟需在整个迁飞路线上建立更强有力、跨边境的协同行动体系。实现2030年目标虽艰巨,但绝非不可能。”
然而,仍有希望可言。研究显示,在西班牙等案例中,通过坚定的政治意愿、系统化规划和充足资源投入,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EuroNatur项目主任贾斯汀·范辛格尔(Justine Vansynghel)博士强调:“每年遭非法捕杀的鸟类数量仍居高不下,对许多候鸟而言,这意味着它们甚至无法抵达繁殖地就已殒命。在《2020-2030罗马战略计划》十年周期的前半段,我们已开发了大量工具和指南支持各国政府。现在,是时候果断运用这些资源来阻止更严重的生态灾难了。”
《杀戮3.0》报告发出明确警示:承诺的时间已经结束。若不立即采取行动,数百万鸟类将继续付出生命的代价。
更多内容详见:
编译 | YJ
审核 | Samantha
排版 | 绿叶
海湿·往期相关报道
警惕!基于eBird数据的分析发现,北美鸟类种群数量断崖式下跌
守护草原雄伟的鸟类:全球协力拯救鸨类物种
不是电死,也不是毒死!短短3个月,50只鸟离奇空中爆炸后坠亡
今天是世界候鸟日!“共享空间:创建鸟类友好型城市和社区”
【你知道吗?】长期以来,在全球,船舶的开放式螺旋桨在航行过程中给海洋生物带来了显著的伤害和死亡,尤其是对于大型海洋生物如鲸类、海豚、海龟、儒艮、海牛等。例如在北大西洋,因开放式螺旋桨撞击带来的鲸豚死亡比比皆是;如在某些地区的海域,有超过50%的鲸鲨身上都有明显的螺旋桨伤痕。这显示了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在我国也不例外,多年来沿海发现因被螺旋桨打死的海洋动物不在少数。此外,开放式螺旋桨对于人类(游泳者、潜水人员和海上作业人员)的伤害案例也比比皆是。许多专家建议,在海洋保护区、或重要海洋哺乳动物区域(IMMAs)或重要迁徙路线上降低船舶速度、加装螺旋桨保护装置,是减少损害、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良好举措。(海洋与湿地·宣)
来源:中国绿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