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耕读传家”的丰富内涵及当代价值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1 23:03 1

摘要:走进新晃古夜郎侗族农耕文化博物馆,你会被展馆门额上的一块古色古香的木匾所吸引。木匾上雕大大的“耕读传家”四字,下挂一副木雕对联:“书为至宝终身读,德作良田万世耕。”“耕读传家”,是清代官员、诗人、书法家、藏书家、岭南著名书画金石鉴藏家吴荣光任湖南巡抚时巡视晃州

走进新晃古夜郎侗族农耕文化博物馆,你会被展馆门额上的一块古色古香的木匾所吸引。木匾上雕大大的“耕读传家”四字,下挂一副木雕对联:“书为至宝终身读,德作良田万世耕。”“耕读传家”,是清代官员、诗人、书法家、藏书家、岭南著名书画金石鉴藏家吴荣光任湖南巡抚时巡视晃州后,为当地的一位乡绅题写的,留存距今已有190多年。

一、耕读传家的基本内涵

“耕”由“耒”“井”组成。“耒”表示犁田农具,“井”是田,合起来就是用犁翻松土地,准备播种。组词有耕地、耕作、耕耘、耕种、耕牛、春耕、备耕等,泛指从事农业生产,后扩展到致力从事某项工作或事业养家糊口。“读”,是读书。过去强调读书以知礼义,修身养性,培养高尚情怀,涵养高人境界。现在读书的内容则十分广泛,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治、文学、艺术、哲学、美学、道德、法律等方方面面。“传家”,指将“耕读”这种良好的风尚、传统,在家庭家族中一代一代地予以传承、弘扬光大。这强调的是既从事农业生产,又遍读圣贤之书;既劳动,又修身;既学谋生,又学做人。

二、“耕读传家”的主要缘由

第一部正式将“耕读传家”列为家训的是唐末五代章仔钧所作的《章氏家训》,教育子孙后代要勤于劳动、读书明理。明末清初理学名儒张履祥认为应该耕读并举,他在《训子语》中说:“耕与读又不可偏废,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义遂亡”。左宗棠把“勤耕读”作为传家之本,曾国藩也说过:“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可见,自古以来,人们都把“耕读”视为传家之本,作为家族长盛不衰的密码。人们为何如此崇尚“耕读传家”呢?

先说“耕”。第一,“耕”是赖以生存、得以发展的基础。我国数千年来,绝大部分土地用于从事农耕生产。我们所需要的食物,绝大部分源于农耕。参与农耕实践,从事农耕劳动,学习农耕知识,才不至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才能生存和发展。农耕时代是人类进化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文明时代。今天虽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但我们不能直接将“信息、数据”当饭吃。生存永远是人的第一需要。要生存就要有食物来源,而食物均来自耕作。第二,“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总源头。人类进入了农耕时代,也就进入了文明时代。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首先是从农耕发源、发展而来的。衣食足了,再讲究礼仪、道德、法制,进而再研究政治、哲学,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等。第三,中华文化的根在农耕文化。人们总是将黄河、长江称为“母亲河”。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人们耕种五谷,繁衍生息,发展文化。中华文明的主体就是农耕文明,是围绕“农耕”不断发展丰富起来的文明。中国的农耕社会经历几千年漫长的历史过程。农耕会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农耕文化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变换形态,更新和丰富内容,但永远不会消亡。

次说“读”。第一,只有“读”,才能传承文化、传承文明。从古至今,人们都会将人类绝大部分的文明成果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记录下来。后人通过读,获得前人智慧,学到古今知识,从而传承文化。通过读可以促使后人在前人的发明创造与成就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探索研究、改进、突破,从而产生新的发明创造,取得新的成就、新的文明成果。第二,只有“读”,才能立业兴家、治国平天下。只有读,才能学到知识、技能、本领,才能实现更好地就业创业,才能使家庭兴旺起来,才能更好的服务和奉献社会,才能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贡献聪明才智。第三,只有“读”,才能修身养德、构建和谐。怎样才能构建和谐?主要靠每个人的道德品德的修养。而这个修养,就要靠读。在增广贤文中就有劝人读书修身的古训:“有田不耕仓廪虚,有子不读子孙愚。”

三、“耕读传家”的当代价值

“耕读传家”为乡村振兴注魂聚力。党和国家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的重大举措。宣传、倡导、传承“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可以提高人们对“三农”地位、作用的认识,引导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农业,发展现代化农业,做新时代的新型农民、高效农民。

“耕读传家”为文化传承指明方向。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锤炼和洗礼,具有持久生命力。科学、正确地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坚持守正创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提倡“耕读传家”,要将重耕尚读这一优秀的传统理念,务实地加以传承;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在不断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基础上,像传递火炬一样,永不熄灭、永久继承。

“耕读传家”为中国式现代化加油打气。“耕读传家”启示我们凭自己的能力、双手和劳动致富,要求同时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良好家风,要求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要求实现和平相处、合作共赢。在信息化、数字化、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无论身处哪个领域,尤其需要学习。

来源:掌上怀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