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位老伙计们,今天咱不聊唐宋元明清,就唠唠这个“史上最憋屈王朝”——隋朝。您说奇怪不奇怪?别的朝代都是穷得叮当响才嗝屁,它倒好,家底厚得流油,却愣是把自己作死了!这剧情,比《三国演义》还跌宕,比《水浒传》还魔幻!
各位老伙计们,今天咱不聊唐宋元明清,就唠唠这个“史上最憋屈王朝”——隋朝。您说奇怪不奇怪?别的朝代都是穷得叮当响才嗝屁,它倒好,家底厚得流油,却愣是把自己作死了!这剧情,比《三国演义》还跌宕,比《水浒传》还魔幻!
话说南北朝那会儿,中国乱得跟一锅粥似的。北边有鲜卑人骑马砍人,南边有士族老爷们吟诗作对,中间还夹着个“宇文家”的北周王朝。这时候,有个叫杨坚的狠人登场了——这老哥是北周皇室的老丈人,闺女嫁给了皇帝。您猜怎么着?他愣是靠着“岳父”身份,玩了一手“和平演变”:把女婿皇帝踹下台,自己坐上了龙椅!
这操作,放现在就是“董事长女婿他爹篡位当CEO”啊!更绝的是,杨坚统一南方时,压根没打几场硬仗。陈后主那厮,抱着宠妃在井里躲猫猫,被隋军像捞鱼一样拎出来。您说这仗打得,连《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戏剧性都没有!
隋朝刚建国那会儿,家底有多厚?这么说吧,隋文帝杨坚在长安城外修了个叫“兴洛仓”的超级粮库,里头挖了3000个大地窖,每个窖能塞8000石粮食!啥概念?够1000万人吃一年!搁现在,这就是个“粮食界的阿里巴巴”,老杨家妥妥的“亚洲首富”。
更牛的是,老杨家搞了套“三省六部制”,把朝廷整得跟现代企业似的:中书省出方案,门下省搞审核,尚书省抓执行。这效率,比现在某些单位“开会扯皮三个月”强多了!还有那“科举制”,直接砸了世家大族的铁饭碗——甭管您祖上是皇亲还是土豪,想当官?考试见真章!
按说老杨家这么好的牌,咋就打稀烂了呢?这就得说说杨广这个“败家子”了。这老哥要是活在今天,绝对是个“网红企业家”:修大运河、打高句丽、建东都洛阳,项目一个比一个大,噱头一个比一个响!
先说这“大运河”。杨广愣是调集百万民夫,把黄河、淮河、长江给串成了糖葫芦。您别看现在这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当时可把老百姓坑惨了!老百姓管这叫“杨广拆迁队”,今天拆你家房子,明天挖你家祖坟,完了还美其名曰“造福子孙”。
再说“打高句丽”。这高句丽在东北那旮沓,地盘还没咱一个省大,杨广却非要跟它较劲。三次东征,百万大军浩浩荡荡,结果呢?第一次遇上暴雨瘟疫,士兵死得比敌人杀的还多;第二次更绝,后院起火,自家士兵哗变;第三次直接把国内反贼都招来了,好家伙,这哪是打仗,这是“给对手送人头”啊!
您以为杨广败家就完事了?不!他干的更绝的是“拆家”。前面说的“科举制”,表面看是“寒门逆袭”,实际上动了世家大族的奶酪。您想啊,那些几百年的门阀,说被考试挤下去就被挤下去了,能不跟你拼命?
更要命的是,杨广还搞了个“大索貌阅”,挨家挨户查户口。搁现在就是“全国人口普查”,可当时是士族老爷们最忌讳的——为啥?因为人家靠隐瞒人口逃税啊!这一查,士族们少说得吐出几百万人口,能不恨得牙痒痒?
隋朝灭亡那叫一个惨:杨广在江都巡游,被禁军将领宇文化及勒死在寝宫;李渊在长安起兵,直接摘了隋朝的桃子。可您猜怎么着?唐朝建国的制度、法律、工程,全是照搬隋朝的!这就好比您开了家公司,结果被合伙人踢出局,人家接着用您的团队、您的产品,最后还上市了!
所以说,隋朝这“短命王朝”,压根不是败在“弱”,而是败在“强”——强到不知道刹车,强到把所有人都得罪光。就像现在某些“独角兽企业”,钱烧得太猛,步子迈得太大,最后“咔嚓”一声,资金链断了!
结语:老伙计们,您说这隋朝冤不冤?明明手握一把王炸,却愣是打成了“春天”。要是杨广能少折腾点,要是世家大族能少使点绊子,说不定现在咱中国人提起“盛世”,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开皇之治”!可历史哪有那么多“要是”?咱们这些后人,也就只能边嗑瓜子边感叹:这老杨家,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典型啊!
来源:大嘉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