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爱尔眼科一季度业绩超预期,公司充分利用分级连锁优势叠加AI赋能,加强推进眼科门诊和地市级医院的建设,进一步扩大并优化海外布局,未来势必将充分提升优质医疗资源可及率,开辟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
爱尔眼科一季度业绩超预期,公司充分利用分级连锁优势叠加AI赋能,加强推进眼科门诊和地市级医院的建设,进一步扩大并优化海外布局,未来势必将充分提升优质医疗资源可及率,开辟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
叶燕谟/文
2025年5月20日,爱尔眼科(sz.300015)于湖南长沙召开了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了《2024年年度报告》等多项议案。
根据公司发布的年报显示,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209.83亿元,同比增长3.02%,归母净利润为35.56亿元,同比增长5.87%。
2025年一季度业绩更超预期,实现营收60.26亿元,同比增长15.97%,归母净利润10.50亿元,同比增长16.71%,扣非归母净利润10.60亿元,同比增长25.78%。
“AI+眼科”赋能,分级连锁优势显现
爱尔眼科历经2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具规模的眼科医疗服务集团。
根据公司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爱尔眼科布局境内医院352家、门诊部229家。其中,省会城市覆盖已超90%,地级市覆盖率80%左右,使得大部分患者得以在家门口就实现眼健康就医需求。
公司披露,在2024年全年共计实现门诊量1694.07万人次,同比增长12.14%,手术量达到129.47万例,同比增长9.38%。
伴随着医疗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爱尔眼科的分级连锁优势和规模效应得到了显现。2022至2024年,爱尔眼科销售费用率分别为9.66%、9.65%、10.25%,均低于同行水平。
但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门诊的患者服务水平与诊疗能力,是爱尔眼科目前布局纵深发展、实现网络优质下沉的关键所在。
一方面,爱尔眼科组织知名专家到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开展巡诊、通过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进行技术支持,下级医院的疑难患者也可以得到集团专家会诊或转诊到上级医院,实现资源配置下沉。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爱尔眼科在过往的诊疗过程当中,沉淀了大量的健康数据、患者诊疗数据和企业行为数据,对这些大数据进行价值挖掘,充分利用AI赋能,势必会提升基层诊疗的能力,扩大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触达到数量更为广阔的基层患者群体。
“爱尔的AI赋能一直走在行业的前列”,陈邦董事长在会上指出。
年报显示,公司运用自主研发的眼科垂直大模型AierGPT、数字人“爱科(Eyecho)”,有效赋能眼健康科普、诊疗、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培训及健康管理,打造“AI数字眼科医生”。持续完善AI辅助诊断系统,在更多亚专科领域拓展、提升AI辅助诊断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推进集团大数据平台的应用,持续归集整合医院各类医疗数据,包括患者病历、检查报告、影像资料等,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管理体系,为AI模型训练、临床决策、医疗服务、经营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此外,通过AI辅助诊断系统和视频通信技术,完善远程医疗平台,为偏远地区患者提供远程会诊、诊断和健康咨询服务,进一步扩大医疗服务覆盖范围。
精耕地市一级,坚持内生增长发展
“将视光门诊转变为眼科门诊,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变化,而是增加了基础眼病的诊疗,融入了眼健康管理,是分级诊疗终端的一部分,未来成长空间将非常大”,陈邦在会上指出。
公司认为,中国人口基数巨大,眼科各亚专科渗透率很低,老百姓的眼健康意识普遍还比较欠缺,存在大量应就诊而未就诊的情况,很多眼病的诊疗仅处于低水平满足阶段。“双屏”时代用眼强度大幅增加,眼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同时,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年龄相关性眼病持续增长,对医疗供给提出了更大、更高的要求。
开元证券研报也指出,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计眼科医疗服务市场的总体规模由2015年的730亿元扩大至2024年的2231亿元,其中基础类的眼科医疗服务市场增长迅速,预计2024年与消费类的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大致持平。
因此,人们对眼健康和视觉质量的需求是长期客观存在、持续增长的,向“眼科门诊”的转变,是爱尔眼科推进眼科亚专科诊疗的渗透率、提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所迈出的坚实一步。
根据公司分级诊疗的策略安排,在眼科门诊在接诊患者后,若遇到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则其患者可以得到集团专家会诊或转诊到上级医院,有效实现资源配置。
那么如何做好地市一级的医院建设、使其成为眼科门诊背后的诊疗支持中枢,是爱尔的当务之急。
“目前部分地级市医院收入已有超2亿元的案例”,陈邦董事长透露,“未来公司仍旧坚持以内生为主,着力打造各地级市医院,通过长期不断地精耕细作,使其成为所在城市的‘眼科地标’”。
在具体措施上,爱尔眼科始终坚持夯实医疗基本盘,在医疗技术上与国际前沿同步,持续引入优质新技术、新产品,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更个性化的眼科医疗服务选择。
据其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完成了以色列汉利达INTENSITY™三焦增强型人工晶状体国内首例植入手术;作为国内首批,分别引进景深延长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ECNIS Symfony Toric IOL植入手术、散光矫正三焦点939MP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发布了“光热脉动”干眼治疗新技术,为干眼患者提供更精准高效的个性化诊疗服务;在全国率先引进了经多国、多中心RCT验证,全球唯一优效于“金标准”遮盖治疗,且唯一一款同时取得美国FDA、欧盟CE MDR、中国NMPA批准的弱视治疗手段——CureSight。
等等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的临床应用,让爱尔眼科在医疗技术上保持了独领式的先进性。
此外,爱尔也与多所高校合作形成完善的医疗人才培养体系,现已实现硕士、博士、博士后等高端人才的自我造血;加大培训和考核力度,通过专家带教、临床手术中心实操、课程培训等多渠道方式打造优秀的多维度临床医疗人才。
国际化战略持续推进,锚定长期经营理念
目前爱尔眼科已经拥有了香港亚洲医疗、美国MING WANG眼科中心、欧洲Clínica Baviera.S.A、东南亚ISEC Healthcare Ltd等领先的海外眼科机构。
截至2024年底,公司境外已布局163家眼科中心及诊所,逐渐形成覆盖全球的医疗服务网络。作为世界眼科医院协会(WAEH)董事会成员,公司与国内外眼科研究机构在科研、管理等方面创造了合作交流有利条件。
根据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在欧洲、东南亚分别实现收入20 亿元、3.96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到了18%、8%。
2024年7月,爱尔眼科下属欧洲子公司Clínica Baviera采用以1081万欧元及后续业绩调整和激励的综合对价收购英国Optimax眼科集团100%股权,从而正式进军英国市场。
“目前爱尔的筹资能力较强,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完全有能力应对未来海内外的布局与优化,暂时没有考虑在H股上市”,投资者在关心公司是否会在港股上市时,陈邦予以解释。
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货币资金53.64亿元,占总资产比为16.13%,其中只有332万元属于受限资金,其他53.61亿元属于随时可以使用的资金。
此外,爱尔眼科还拥有7.26亿元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中5.24亿元为银行理财产品,2.02亿元为资产管理计划。
2024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为48.82亿元,资金状况与现金流状态均总体表现优秀。
“我们仍在不断地探索海外市场,寻找优质并购标的”,陈邦在回答投资者关于如何深化海外布局的问题时提到,“海外市场我们仍会以长期、优质地经营为核心理念,并非单纯的以合并提升公司利润为目的,这也需要耐心等待好的时机、好的标的”。
— 证券市场周刊 广告 —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