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出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1 09:43 1

摘要:5月19日,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出版社共同主办的《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新书发布暨2025年度编撰启动会在中国文艺家之家举办。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编委会副主任董耀鹏,中宣部文艺局相关负责同志,中国文联所属各全国文艺家协

光明网讯(记者 刘冰雅) 5月19日,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出版社共同主办的《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新书发布暨2025年度编撰启动会在中国文艺家之家举办。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编委会副主任董耀鹏,中宣部文艺局相关负责同志,中国文联所属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中国文联有关部门和直属单位负责同志,《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各篇章首席专家和编撰团队,《啄木鸟文丛》编撰出版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专业委员会,有关高校、图书馆和“文艺两新”组织代表,相关媒体记者等约200人出席会议。活动同期发布了《啄木鸟文丛——文艺评论家作品集》第二批十部新书。

新书揭幕(主办方供图)

第13部《报告》由总论和14个分报告组成,包含70张彩图,约39万字。134位权威专家、中青年骨干参与了此次报告的编撰工作。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艺术发展报告》主编徐粤春对《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的情况进行了介绍,认为《报告》体现出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构建中国自主的文艺理论评论话语体系。在全国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关键年份、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十周年之际,《报告》重点反映了文艺界以理论研讨、政策解读等形式,系统阐释“两个结合”的实践路径,推动新时代文艺焕发崭新面貌的生动实践。二是紧扣时代主题,标注新时代文艺发展印记。《报告》各个篇章聚焦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如庆祝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主题创作、“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乡村振兴中的文艺实践等,通过全景记录、重点分析、问题思考、趋势展望,努力打造纵贯全年、横涉万象的中国艺术全景图。三是聚焦科技赋能驱动,反映艺术发展新生态。《报告》敏锐捕捉科技对文艺的全方位赋能,聚焦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场景,系统展现艺术领域在技术创新、传播变革、产业升级中的突破性实践,凸显科技为翼、艺术为魂的时代特征。

中国文联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兴介绍了《报告》的出版情况。自2012年首部《报告》出版以来,这部“中国艺术白皮书”已走过了十三载。《报告》不断赋能文联社的出版主业,以其为圆心逐步形成艺术学丛书品牌,包括“啄木鸟文丛”迄今已出版19部,中国艺术学文库、海外艺术学经典译丛、“微风丛书”等共计200多个品种,依托《报告》的辐射能力,不断做强艺术理论出版产品线。未来,出版社将坚守学术出版品格,不断加强艺术学理论图书的出版,切实把握文联工作的理论基石和未来出版的发力方向。

《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主办方供图)

发布仪式之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袁正领主持召开了《202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座谈会暨2025年度编撰启动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代表热议报告,共话发展,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和创新、书写中国艺术史诗、AI赋能艺术创新发展与生态重构、在文艺理论的多维建构中激活文化新质等话题展开研讨。

《报告》编委会还对《2025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的编撰工作作出部署。一是突出导向性,如2025年文联系统对创作、评奖和汇演的机制改革,将反映在文艺工作中出现的新变化、取得的新成就;二是突出权威性,发出经得起时代检验的科学的声音,彰显文艺界人民团体的立场、观点和想法;三是突出学术性,以研究型思维推动《报告》高质量编纂,强化价值引导和精神引领;四是突出可读性,聚焦关键、突出亮点,创新谋篇布局、展现创新突破;五是突出组织性,以严密的组织架构、规范的工作流程、高效的协同机制提供坚实保障,共同努力将《报告》打造成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和影响力的学术精品,为推动中国艺术事业繁荣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