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100万尿毒症患者背后:为什么很多人一确诊就是晚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1 09:15 1

摘要:2006年~2007年我们团队在河南省内开展一项研究,对全省17个地市81家单位3278例患者进行原发病等相关调查,结果显示725例患者一开始就诊肾病科(或泌尿科)就被诊断为尿毒症,占被调查患者总数的22.12%。虽然近二十年过去了,但是从我们日常接诊的病例来

2006年~2007年我们团队在河南省内开展一项研究,对全省17个地市81家单位3278例患者进行原发病等相关调查,结果显示725例患者一开始就诊肾病科(或泌尿科)就被诊断为尿毒症,占被调查患者总数的22.12%。虽然近二十年过去了,但是从我们日常接诊的病例来看,首次就诊就被确诊为尿毒症的患者仍不在少数。

首先说一下“尿毒症”这一概念,尿毒症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到最后,肾功能(几乎)完全丧失而出现代谢紊乱和一系列症状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此概念较早提出、通俗易懂,作为医学术语被广泛采用,其实也有“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肾脏病”等多个名称,而目前学术界和教科书一般采用“慢性肾脏病”这个概念。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ease,CKD)由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NKF)所属的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工作组(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K/DOQI)于2002年正式提出,2004年被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正式采用并向全球推广。经修订后诊断标准:肾脏损伤指标(如蛋白尿、血尿或解剖学异常)或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60ml/(min·1.73m2),任一指标异常>3个月,其中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指这种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对健康有影响。如单纯性肾囊肿对肾功能及远期预后无影响,则不属于CKD范围。慢性肾脏病分为5期,第5期大致对应的是上述尿毒症。

目前的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技术成熟,而且随着医学的进步会逐渐完善,能让尿毒症患者长期存活。拿血液透析来说,目前我国大陆地区血液透析患者已超过100万,且这一数字在不断刷新,因为慢性肾脏病有庞大的“来源”。

已故北大医院王海燕前辈牵头于2009年~2010年对我国13个省、市和自治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CKD的患病率为10.8%。当时估计,中国18岁以上人群中有1.2亿CKD患者,但知晓率仅为12.5%。大家都知道,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很多,2017年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发布我国18岁以上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达10.4%。作为对比,目前慢性肾脏病防治形势的严峻性一目了然。

疾病重在预防。慢性肾脏病属于慢性病,应该做好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CKD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降低有害暴露的水平,目的是切断各种危险因素和病因对肾脏作用的途径,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包括明确高危人群、控制肥胖、改善血糖和血压、减少食盐摄入等。

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确诊CKD后积极减缓病情进展及并发症出现。

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在CKD持续进展、不可避免要进入肾脏替代治疗阶段,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合并症和残疾的发生。包括贫血、酸中毒、矿物质代谢紊乱、液体超负荷等处理,积极保守治疗,必要时透析或肾移植,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使患者尽快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河南省血液透析患者原发病与流行病学调查. 2008,7(9): 483-484.

Prevalenc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China:a cross-sectional survey.Lancet,2012,379:815-822

来源:肾脏内科张宏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