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有一个板块,既没有大科技那种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的宏大叙事,也没有军工那般震惊世人的豪迈气概,乍一看上去似乎没有多少存在感,可是它居然默默地走出了周线“5连阳——换言之,任凭过去的5周时间里,国内外发生了何种突发情况,各方面形势如何变幻莫测,都阻挡不了它前进
文 | 付一夫
过去一段时间里,A股的热点题材可谓接连不断,诸如消费、科技、军工、外贸、化工等板块都有过不错的表现,其中不乏短时间内股价翻倍甚至更多的个股。
然而有一个板块,既没有大科技那种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的宏大叙事,也没有军工那般震惊世人的豪迈气概,乍一看上去似乎没有多少存在感,可是它居然默默地走出了周线“5连阳——换言之,任凭过去的5周时间里,国内外发生了何种突发情况,各方面形势如何变幻莫测,都阻挡不了它前进的步伐,妥妥的独立行情。
这个板块就是宠物经济。倘若拉长时间线,可以看到自去年9月底到今天,宠物经济指数已近乎翻倍了,倘若投资者持有相关的品种,相信一定是“稳稳的幸福”。
那么问题来了:宠物经济凭什么能够走出如此持久且犀利的行情?我们不妨来扒一扒背后的深层次逻辑。
1“人类愈都市化,离开自然愈远,宠物在人类生活里的重要性也愈增加。”动物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康拉德·劳伦兹曾如是说。
放眼当下,“吸猫撸狗”早已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阿猫阿狗们都吃好的用好的,让广大网友感叹“人活得不如狗”。而在各大视频与社交平台上,无数博主频频分享自家宠物的搞笑小视频与生活日常,这些轻松愉快的内容造就了很多网红萌宠,引来广大网友的竞相追捧,并催生了诸如打赏、带货、追求同款等各种各样的行为。
由此也便引出了宠物经济的基本概念,那就是围绕着宠物产生的一系列生产、消费和服务等商业行为或者活动。
我国宠物经济的历史,大体可以追溯至1992年。彼时中国保护小动物协会的成立,让“保护爱护动物”、“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等观念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宠物”的概念被重新定义,并将饲养宠物的生活方式提升至一个全新的高度;其间,海外留学生也带来了新鲜的宠物观念,这些使得国内的宠物产业开始萌芽。随后,国际著名宠物食品品牌玛氏、皇家等巨头进入中国市场,拉开了我国宠物行业发展的序幕。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宠物观念的日益成熟,我国宠物数量开始快速增长,宠物的角色也开始发生转变,在家庭中不再是“看家护院”的卑贱地位,而是逐渐有了“孩子、亲人”等角色属性,成为了家人情感的一个重要寄托。而后,国内涌现出一批以宠物产品生产制造的规模化工厂,一些本土知名企业开始崭露头角。
2010年以后,我国宠物行业步入快速发展期。宠物数量继续增长的同时,宠物主也越来越愿意给宠物花销,各种宠物医院、美容店接连问世,宠物经济成为了消费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互联网浪潮的席卷之下,线上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宠物经济的壮大提供了巨大便利,宠物服务平台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而后诸如共享经济、云养宠等新型服务模式也日益兴起。
以上便是我国宠物经济的基本轮廓。
2近些年,我国宠物经济已然步入了增长的快车道。
根据派读宠物《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2015~2024年,国内宠物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3.3%,显著高于同期GDP的平均增速;2024年,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同比增长近7.5%,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到3002亿元,其中犬市场小幅增长4.6%,规模为1557亿元,猫市场同比增长10.7%,规模为1445亿元。按照该白皮书预计,到2027年,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到4042亿元,2015~2027年复合增长率可达12.6%。
从细分领域来看,宠物食品与宠物医疗规模领先,构成宠物经济的两大核心支柱。2024年,宠物食品市场规模1585.1亿元,占宠物经济整体规模的52.8%;宠物医疗市场规模840.6亿元,占比28%。2018~2024年,宠物食品与宠物医疗年均复合增长率依次为10.06%和16.39%,彰显强劲的消费活力。
与此同时,宠物经济市场的高景气度在上市公司财报中也得以反映,就2024年年报而言,不少企业都实现了业绩的增长,具体如下:
杭州天元宠物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营收27.64亿元,同比增长35.69%;净利润0.46亿元,同比增长- 40.13%;
天津市依依卫生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营收17.98亿元,同比增长34.41%;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108.34%;
佩蒂动物营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收16.59亿元,同比增长17.56%;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1742.81%;
乖宝宠物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收52.45亿元,同比增长21.22%;净利润6.25亿元,同比增长45.68%;
烟台中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营收44.65亿元,同比增长19.15%;净利润3.94亿元,同比增长68.89%;
瑞普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营收30.7亿元,同比增长13.32%;净利润3.01亿元,同比增长- 33.70%。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海外市场,国内宠物经济仍有极大潜力。以渗透率为例,2023年我国宠物家庭渗透率仅为22%,对标同期美国的70%,澳大利亚、加拿大的50%+,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综上所述,正因为基本面的扎实与行业的高景气,资本市场当中的宠物经济板块才能够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并走出了周线5连阳的强势行情。
3宠物经济之所以能够如此高的景气度,除了国民收入持续增长而引发的消费升级等因素外,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情感层面的“升温”。
来自派读宠物《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有70%的宠物主是因为自己或家人喜欢宠物而进行饲养,其次是为了增加生活乐趣,或是调节情绪/心态,而源自于人们“情感升温”的比重接近90%。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主要在于我国独居人口对于宠物陪伴诉求的增加,其中主要涉及单身人群和银发一族两大类群体,他们已成为宠物经济的主力军。
(1)单身人群
我国单身社会的形态正初现端倪。据官方统计,我国适婚年龄(20-49岁)单身人口已达2.6亿,占同年龄段总人口的37.8%,创历史新高;其中,25~35岁年龄段的单身比例高达37.3%,比十年前增加了18个百分点。
另外,根据贝壳研究院《新独居时代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独居人口数量或将达到1.5~2亿人,独居率或超过30%;其中20-39岁的独居青年或将从2010年的1800万人增加到2030年的4000~7000万人,实现翻倍级增长,这也侧面佐证了国人单身倾向的加剧。
单身贵族们的消费结构与传统家庭不同:由于没有家庭的负担,单身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要远高于非单身人群;单身人士主要集中于白领和中产人群,这部分人除了精神上的消费顾虑较弱外,物质上还具备较强的消费能力。
单身群体看似拥有潇洒的生活,但单身生活久了,也难免孤单寂寞。于是,很多单身人士通过饲养宠物来缓解孤独感,他们倾注财力与精力来饲养宠物,享受着宠物对自己情感的吸收和回馈。
值得一提的是,“二次元”是最硬核的单身群体,这群人具有崇尚高颜值、热衷于网络社交等性格特点。宠物刚好与此契合——宠物具有可爱、治愈、通人性等特点,不同宠物又各有特性,能让人们体会到陪伴和被需要的感觉;饲养宠物还具备社交属性,可以让单身独居的人们找到与世界对话的方式,比如借助网络社交平台,晒出宠物的萌照和短视频等等。
单身人群的扩大及其消费特性,成为了宠物经济持续繁荣的重要支撑力量。
(2)银发一族
按照联合国的划分标准,如果一个地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超过7%,即可认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果该指标翻番,即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超过14%,那么这个地区便进入了“中度老龄化”社会。
于我国而言,早在本世纪初,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比就已突破了7%的基准线;此后,这一比重始终在攀升,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达到了创新高的15.6%,这一比例标志着我国已经正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有机构预测,到2035年左右,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而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将达到峰值。
与此同时,我国人口整体平均预期寿命在延长,从1990年的69.14岁升至2020年的77.93岁;而我国人口出生率却明显走低,从总人口数量上看,在2021年达到14.126亿的峰值后,我国人口总数已是连续3年收缩,2024年为14.08亿,同时近些年我国新生儿数量也是在持续下滑。不难判断,未来我国老年人口规模还将继续增加。
对于子女不在身边、活动圈子狭小的退休老人来说,饲养宠物是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寄托,很多老年人都把宠物视为自己的孩子,即“育儿式养宠”。与此同时,不少银发一族表现为“有钱、有时间”的特征,甚至有不低于年轻人群的消费实力,从而也催生出了更深层次、多元化的养宠需求。
由此可见,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银发经济的崛起将会成为我国宠物经济持续发展的又一大支撑。
未来,随着情感需求、消费升级、场景更新等市场趋势持续演化,宠物经济将迎来结构性机遇,诸多细分领域均存在扩容预期。
尤其是以年轻单身人群以及部分老人为代表的宠物主,其消费观念更为多元,愈发注重宠物生活品质与个性化需求,更愿意在宠物食品、用品、医疗、美容等领域投入更多资金,如此将会带动宠物经济向着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而在细分赛道上,宠物食品、用品、医疗等领域持续升级,功能性宠物食品、智能宠物用品、高端宠物医疗服务等新兴细分市场发展迅猛,宠物美容、宠物摄影、宠物寄养等新型服务业态也在加速发展,这些都有望成为后续宠物经济新的增长点。
就资本市场层面来看,由于近期宠物经济板块接连上涨,目前估值已经不便宜。Wind数据显示,宠物经济板块的市盈率分位数已经来到了近3年的55.56%、近5年的63.67%、近10年的63.75%位置,整体已不具备较为充足的安全边际,当前买入性价比可能不高。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近期板块呈现出强劲的上涨趋势,而趋势一旦形成不会轻易改变,因此即便是估值偏高,依旧会有不少趋势投资者会选择在回调过程中逢低买入,博弈股价趋势继续向上。
当然,每个投资者策略不尽相同,我们不做投资建议。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自己多花功夫进行研究和权衡,切忌盲目跟风追涨。
来源:付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