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距今约5000年的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遗址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商代的青铜器和陶器,这证明了这个地方在商代中期就是一处重要的城邑与军事要地。在春秋战国时期,武汉所处的区域为楚国腹地,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区域,武汉的汉阳、武昌一带都是楚国的重要军事与经济支撑
在距今约5000年的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遗址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商代的青铜器和陶器,这证明了这个地方在商代中期就是一处重要的城邑与军事要地。在春秋战国时期,武汉所处的区域为楚国腹地,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区域,武汉的汉阳、武昌一带都是楚国的重要军事与经济支撑点。由于武汉这个地方正好地处我国第一大江长江与它的最大支流汉江的交汇处,其区域正好是古云梦泽的范围,古云梦泽大湖群经过多年的地质演变,竟然形成了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正是因为江汉平原的鱼米之乡与长江汉江的水运交通孕育武汉三镇的茁壮成长。
现在的武汉是由历史上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并而来的。在武汉三镇中,是武昌最早形成的城镇。武昌的建城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武昌就是楚国的军事和经济中心。武昌的建制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时期的沙羡县,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在鄂州(现在的武汉市武昌区)境内筑城,并取“以武而昌”之意命名为武昌。汉阳的名称与汉江密切相关,因为早期汉阳是位于汉江之北而得名的,但后来由于汉江流域的大洪水,将军事重镇的汉阳城一分为二,以前的汉阳城之北部因为地处新汉江水道与长江的交汇处,所以被称为汉口,汉阳城之南部继续叫汉阳城。
唐宋时期,由于汉口正好位于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其水运交通非常的发达,逐渐发展为南北物资中转的交通枢纽,成为了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明清时期,汉口更是跃升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与河南的侏仙镇、江西的景德镇、广东的佛山镇全国闻名。到了清朝,汉口商业繁剧,既聚集各路商帮,又中转各色货物,汉口不但成为长江中游最大的市镇,也被列入“天下四聚”之一。天下四聚是清朝时期关于全国四个最重要的商业中心城市的流行说法,它们是华北的京师、华南的佛山、华东的苏州、华中的汉口。天下四聚的意思就是四个商贾聚集的地方。
由于汉口拥有中国内地最便捷的大水运交通,清代中期以后,汉口成为中国内陆最大的通商口岸。1861年,汉口正式开埠,西方列强在此设立租界,带来了资本主义商业体系与工业元素,推动了武汉城市近代化的起步。随着汉口的开埠,中国内陆第一座海关大楼在汉口的长江之滨建起,这促进了武汉城市经济的近代化。开埠后,江汉关的设置扩大了武汉的对外贸易,极大地促进了武汉城市经济的近代化。武汉由传统的内聚型商业重镇转变为开放型的国际贸易港口。此外,外国列强在汉口设立租界,开办工厂、银行、洋行等,这进一步推动了武汉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其次,汉口开埠推动了武汉城市结构的转型。开埠打破了武汉闭关自守的状态,改变了其固有的发展模式,揭开了武汉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序幕。西方列强在汉口设立的租界和各种经济活动,使得武汉的城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经济格局。汉口开埠还促进了武汉城市文明的进步。开埠后,西方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逐渐传入武汉,推动了城市文明的进步。外国人在武汉开办学校、医院和教堂,这些机构不仅提供了教育、医疗等服务,还传播了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此外,赛马等西方贵族运动也被引入汉口,进一步丰富了武汉的文化生活。
1927年国民政府将原来各自为政的武汉三镇合并成武汉市,形成了统一的城市格局。我们现在回到我们这篇小稿的主题上:武汉是由三镇合并而来,为何现在只有武昌汉阳两区而没有汉口区呢?这是因为武汉三镇合并成武汉市之前,武昌与汉阳两城的人口偏少,而当时汉口的人口接近百万,设汉口区造成各区人口数量的严重不均衡,因此就将原汉口区域拆分为江岸、江汉、硚口三个行政区。由于历史上“汉口”包含江岸、江汉、硚口三区,将其中任何一区更名为“汉口区”都不能体现原“汉口”的全貌,因此“汉口区”这个名称只能从武汉行政划分中消失了,让众多老汉口人难以释怀。
来源:邓眼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