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直播”蕴藏业态质变潜能

B站影视 2024-11-30 07:20 2

摘要:近日,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发布《演艺+直播:新业态、新模式和新特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直播帮助演艺类主播及相关团体提高了内容生产的产能利用率,进而推动演艺行业发展,促进优质内容生产,提高演艺类市场规模,让从业者获得稳定收入,带动就业。

胡欣红

近日,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发布《演艺+直播:新业态、新模式和新特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直播帮助演艺类主播及相关团体提高了内容生产的产能利用率,进而推动演艺行业发展,促进优质内容生产,提高演艺类市场规模,让从业者获得稳定收入,带动就业。

随着直播平台的不断壮大和用户基数的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主播开始将直播视为一种长期的职业选择,而非单纯的业余爱好。今年7月3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增设网络主播为国家新职业,这标志着网络主播的职业身份在“国家确定职业分类”上首次得以确立。

随着直播行业的规范化和职业化,演艺类直播近年来已经成为演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年中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市场营收规模达2095亿元。

在“演艺+直播”的赋能之下,量变背后更蕴藏着诸多“质变”。

时空限制的打破,市场范围的扩展、技术加持下准入门槛的降低,赋予了每个演艺人员通过直播展示自己的机会。无论是专业院团的演员,还是草根艺人如普通主播、非科班演艺从业人员等,都可以通过直播平台展示自己的才艺,吸引粉丝关注,获得体面的收入,实现个人价值。

演艺直播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联动,打破了传统舞台的界限,其互动性让观众能够更加亲近表演者,有助于塑造一种新型的观演关系。例如在唐诗主题的直播中,朗诵主播们可以连线合诵、玩“飞花令”PK等,这种互动形式是传统演艺模式所不具备的,让艺术更加贴近大众,更有生命力。

演艺直播在拓展演艺市场规模的同时,也衍生出了新的分工类型,扩大了就业范围。一个主播背后往往站着一个团队,包括策划与文案、摄像与导播、编辑与后期制作、社交媒体运营、直播美工设计师、数据分析师和客服人员等。据悉,主播和服务人员的人员配比基本上是1:2左右,头部主播的工作团队甚至超过20人。专家认为,从供给侧来看,短视频和直播作为新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典型代表,不仅催生了大量新业态,还为传统业态带来了数字化升级的契机,因而带来了就业规模的大幅扩容。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原本相对“小众”的传统文化,在演艺直播中焕发了生机,甚至成为新“顶流”。位于湖南的长沙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就是典型代表。在开通直播之前,该中心每年要大致进行160场的演出,在线上开始直播之后基本保持了两天一场直播的频率,相当于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增加了180场以上的演出,受众实现了数百倍的增长,覆盖范围从长沙本地辐射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

这些数据都展示出数字技术在文化传播和艺术表现上的无限潜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传播路径,更为从业者提供了更为稳定的职业路径。

来源:青瞳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