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昂贵的美丽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0 20:29 1

摘要:2009年,北京秋天的风裹着银杏叶吹进国贸三期的电梯时,我第一次看清了林小白的脸。她按电梯的手指像剥了壳的杏仁,指甲盖上泛着贝壳内壁的光泽。那件米色羊绒衫领口处露出一截脖颈,在LED顶灯下白得近乎透明,让我想起了老家景德镇出产的甜白瓷。

2009年,北京秋天的风裹着银杏叶吹进国贸三期的电梯时,我第一次看清了林小白的脸。她按电梯的手指像剥了壳的杏仁,指甲盖上泛着贝壳内壁的光泽。那件米色羊绒衫领口处露出一截脖颈,在LED顶灯下白得近乎透明,让我想起了老家景德镇出产的甜白瓷。

“34层,谢谢。”她说这话时没看我,声音像含着一小块冰糖。我闻到某种混合着雪松与柑橘的气息,后来才知道那是Jo Malone蓝风铃香水,1800元30毫升。

当时我刚升任投行部分析师副总监,税前工资条显示18360元。这个数字让江西老家的父亲在电话里沉默了三分钟,最终憋出一句:“别学你表哥买日本车。”

但此刻,站在这个女孩身边,我突然觉得自己像个攥着游戏币走进拍卖行的孩子。

市场部的张总在酒会上拍着我肩膀介绍:“这是林小白,北外高翻学院毕业的才女。”她抿嘴笑的时候,右脸颊现出个小小的梨涡,像白瓷釉面上精心点落的瑕疵。后来我才知道,这个笑容需要每月3000元的美容院护理维持,那对梨涡是玻尿酸注射后的赠品。

带她去SKP买生日礼物那天,我工资卡里刚打进季度奖金。她在La Prairie柜台前试面霜时,柜姐用镀金小勺舀出珍珠大小的乳霜,那抹蓝色在灯光下像截取的冰川断面。“这款铂金系列能激活细胞记忆功能。”柜姐的京腔里掺着瑞士口音般的矜持。

“要不试试经典款?”我指着旁边便宜40%的白色瓶装。林小白突然抓住我的手腕,她掌心有着微微的潮意:“你看我的眼角。”她凑近时我数清了她刷成太阳花状的睫毛,每根弧线都完美复刻。“已经有细纹了。”她声音很轻,像在陈述某个金融产品的风险提示。

最终,那张23800元的消费单安静地躺在我的钱包里。当晚在国贸79餐厅,她切牛排的银餐刀反射着中国尊的灯光,刀刃每落下一次,我就想起,在老家县城,这个数字可以买5平米的房子。

春节带她回老家时,母亲偷偷问我:“这姑娘手上镯子得多少钱?”我没敢说那是卡地亚的Love系列,相当于他们两年的退休金。饭桌上父亲炫耀着我新涨到35000的月薪,林小白礼貌地微笑,桌布下她做了水晶甲的手指正划拉着手机——屏幕显示着代购发来的消息:“La Mer精华到货,按汇率折后6200。”

返京高铁上,她靠着车窗补妆。我数着化妆包里那些英文标签:CPB的隔离霜,Tom Ford的眼影盘,Valmont的幸福面膜……这些瓶瓶罐罐在阳光下闪烁着危险的光芒,像是一个个微型金融衍生品。

“你睫毛膏晕了。”我递过纸巾时,她突然抓住我的手指:“别动。”然后掏出棉签沾取某瓶液体,小心翼翼地点拭我领带上的粉底液痕迹。高铁穿过隧道时,我在黑暗的窗玻璃上看见我们变形的倒影,她的轮廓依然精致得像PS过的海报,而我的影子正在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拉扯变形。

发现那张消费清单,是在我们同居一周年那天。我在书房抽屉找房产中介名片时,碰倒了林小白的爱马仕手包。散落的票据里混着张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的账单,项目栏赫然印着“超声刀面部紧致治疗”,金额显示19800元。

“这是去年的圣诞礼物?”我把单据递给她时,她正在往锁骨上抹高光粉。化妆镜四周的LED灯带把她瞳孔照得极浅,像两块正在融化的琥珀。

“不是,上个月做的。”她用小指蘸取更多膏体,“王太太说这个能维持一年半。”她提到的那位太太的丈夫是某私募基金的合伙人,上周刚送了她一辆帕拉梅拉作为三十岁礼物。

我打开手机计算器:超声刀19800÷18个月=每月1100,加上每月固定支出的美容院护理3000、护肤品5000、健身私教4000……这些数字在我脑海里自动转换成Excel表格,最后汇总栏跳出触目惊心的红色数字:13100元每月。

我当然明白,这个数字,只是最少的起始数!

金融街年度酒会前夜,林小白在衣帽间试穿了七套礼服。当她把Dior高定的吊牌往裙摆里塞时,我突然按住她手腕:“穿去年那件MaxMara不行吗?”

她的表情像被按了暂停键。衣帽间的感应灯渐次熄灭,我们在黑暗里听着彼此的呼吸。最后,她轻声说:“陈总监带的是刚获选环球小姐的女朋友。”

那晚,我们刷爆了信用卡。看着收银机吐出长达一米的单据,我突然想起大学时在《宏观经济学》教材上读过的话:所有消费品最终都会转化为债务。她耳垂上摇晃的梵克雅宝耳环映在玻璃橱窗上,变成两个不断跳动的美元符号。

三亚艾迪逊酒店的星空泳池边,林小白浮在透明划水板上。月光透过水体在她腰腹投下波纹状的光影,去年做的马甲线雕刻手术花了38000元,但确实让她的身材保持在二十岁的状态,不仅一丁点儿都没变,反而越来越迷人。

“婚礼策划发了方案。”她把iPad推过来,页面停留在某家网红婚庆公司的报价单:鲜花拱门使用厄瓜多尔玫瑰需加收12000,无人机表演每分钟8000。

我望着泳池底部镶嵌的玛瑙石,突然想起老家新房的首付正好是28万。

回京航班上,她靠着舷窗补涂防晒霜。我望着云层下缩小的城市轮廓,第一次清晰计算出来:按照现在的开销速度,要攒够五环外两居室的首付,我需要保持当前收入水平不吃不喝9.7年。甚或,更长的时间。

凌晨三点的手机蓝光里,招商银行APP的年度账单像道淌血的伤口。我盯着“年度总支出:486200元”的数字,拇指无意识摩挲着屏幕裂纹——那是上周争吵时林小白摔碎的,她新做的延长甲在屏幕上刮出闪电状的痕迹。

特别支出栏里记录着许多隐秘时刻:2月14日SKP专柜消费52000元,5月20日医美中心转账33800元……这些数字突然扭曲成林小白的精致五官。她敷着300元一片的钢铁侠面膜的脸浮现在屏幕上,面膜锡纸反光刺得我眼球发疼。

窗外传来早班垃圾车的轰鸣。我鬼使神差点开购房计算器,首付栏自动填入的数字刚好等于这两年给林小白买包的总和。

世纪佳缘的客服电话在第三次响铃时被接起。“您希望寻找什么样的伴侣?”女声带着程式化的甜美。我望着浴室磨砂玻璃后正在冲澡的窈窕身影,花洒水流声掩盖了我的回答:“月消费不超过5000的。”

电脑浏览器同时开着五个页面:链家房源查询、汽车之家贷款计算器、知乎话题“30岁男人该有多少存款”。林小白的La Mer面霜在桌角泛着珍珠母贝的光泽,瓶身价签像法庭证据般刺目。

她裹着浴巾出来时,我迅速切换屏幕到年报分析界面。水珠从她发梢滴落在键盘上,ESC键瞬间失灵——就像我越来越失控的人生。

“年度钻石卡续费只要88888!”美容顾问的声音穿透接待厅的香薰雾气。林小白签字的钢笔笔尖在合同上悬停,转头望向我时睫毛像两把刷金的扇子。

我盯着宣传册上“冻龄计划”的对比图,突然发现P图师忘了修掉模特左耳的痣。这个发现让我莫名兴奋,仿佛终于找到完美瓷器的裂纹:“上次超声刀的效果不是还没过吗?”

她的瞳孔骤然收缩,像被触碰的含羞草。美容顾问适时递上镜子:“林小姐现在的下颌线比三年前更精致呢。”镜面反射出我扭曲的脸,倒像是被生活揍了一拳的失败者。

三亚回来的行李箱里装着半瓶没用完的防晒霜,SPF50+的标签像句残酷的预言。林小白蹲在衣帽间整理她的真丝衬衫,每件都套着防尘袋,像陈列在博物馆的奢侈品。

“其实,你知道吧?”她突然举起某件衬衣,“这件要干洗,每次380。”阳光透过纱帘在她脸上投下栅栏状的阴影,我突然想起房贷计算器里的还款期数表格。

她递来的咖啡杯底压着协和医院的复诊单。我们谁都没提那张婚庆报价单,它此刻正躺在我的西装内袋里,纸张边缘已经磨得起毛——就像被反复核算过的爱情成本。

林小白的三十岁生日宴选在国贸79层。当她穿着Dior最新季的高定礼服出现时,整个宴会厅像被施了魔法,鸦雀无声——她的皮肤在水晶吊灯下泛着珍珠母贝的光泽,锁骨线条比我五年前初见时还要精致。宾客中有人小声惊叹:“这哪像三十岁的人?简直迷死人了!”

我摸了摸西装内袋里的蓝丝绒盒子,那里躺着周大福的钻戒,1.2克拉,正好花光我最后一笔年终奖。戒指内圈刻着“2009-2012”,是我们初遇那年的地铁线路编号。

“你猜王太太送了我什么?”宴会尾声时,林小白划拉着手机屏幕凑过来。她新做的水晶甲在屏幕上敲出清脆的声响,微信对话框里是张爱马仕Kelly包的照片,配文“配你新做的腰线”。

我的手机突然震动,银行APP自动推送的月度账单显示:本月支出83462.50元,其中“协和医院国际部”消费58000元。我盯着这个陌生的数字,突然想起上周她说“去见闺蜜”那天的穿戴——口罩墨镜全副武装。

“你,又做项目了?”我把手机转过去时,她正在补口红。纪梵希小羊皮在唇瓣上划出完美的弧度:“热玛吉五代呀,现在打八折。”她的语气轻松得像在讨论超市促销的酸奶。

停车场里,我拽着她做完美甲的手按在汽车中控屏上。指纹解锁后的界面显示着购房合同草案,首付款栏刺眼地空缺着。“你知道这笔钱够付多少首付吗?”我的声音在密闭车厢里“嗡嗡”作响。

她突然笑起来,梨涡在仪表盘蓝光里像两个黑洞:“当初在电梯里,你看我的眼神就像在看拍卖行的古董。”她的手指划过自己天鹅般的脖颈,“知道维持这个弧度要打多少支保妥适吗?”

雨刷器突然自动启动,刮擦着并不存在的雨水。我们在令人牙酸的机械声中对峙,车载香水挥发着和她同款的蓝风铃气息。后座上的爱马仕包装袋沙沙作响,像某种啮齿动物在啃食时间。

她最后看了一眼钻戒证书:“净度VS2?”轻蔑的语气让这个专业术语变成了最恶毒的嘲讽。当电梯门即将合拢时,她忽然按住开门键:“对了,你记得我们第一次约会时我涂的唇膏吗?”

我茫然地摇头。

“YSL方管52号,320元。”电梯门缓缓关闭,她完美的唇形做出最后的口型,“你从来就不知道美丽的昂贵价格。”

收拾公寓时,高中毕业照从文件堆里滑出来。照片边缘的女生扎着马尾辫,嘴角有粒小小的痣。记忆突然闪回高三运动会,她递给我的矿泉水瓶盖上,还留着便利店促销的价签——2.5元。

现在她在一家社区医院当护士,朋友圈常发亲手做的便当照片。上周同学聚会,她白大褂口袋里露出的润唇膏,是超市开架货美宝莲,标价39元。

我们第一次约会在她工作的医院食堂。她把餐盘里的排骨夹给我时,腕骨硌得我手心发疼——那是长期值夜班熬出的轮廓。消毒水味混合着食堂的油烟味道,却比任何奢侈香水都让我鼻腔发酸。

她租的房子在北京五环外,阳台上种着薄荷。有次我发烧,她用那些薄荷叶煮粥,砂锅是超市满赠的赠品。粥碗磕了个缺口,正对着她笑起来时眼角的细纹。

现在我的手机备忘录里记着:社区卫生费56元每月,菜场当季蔬菜价格,地铁卡充值记录。上个月她生日,我买了条银链子,店员说会氧化发黑,她却说“氧化了才像活着的样子”。

昨天路过国贸,看见林小白从美容院出来。她新做的鼻梁在阳光下呈现半透明质感,像博物馆的玻璃展柜。我们隔着马路点头致意,她左手无名指上的钻戒,至少有3克拉。

在这个明码标价的时代,我们总误以为昂贵等同于珍贵。直到某天发现,最坚韧的陶器往往只是用最普通的黏土烧制,而那些光可鉴人的骨瓷,轻轻一碰就会碎成再也拼不回的残片。

林小白们永远都在追赶完美的路上,她们的美丽像精算师设计的金融产品,需要持续投入才能维持估值。而我现在枕着的荞麦枕头,会随着时间流逝慢慢塌陷出契合头型的弧度——就像真正的生活,从来不需要严丝合缝的完美,只需要经得起反复摩挲的质地。

深夜看着身旁人熟睡时散开的头发里夹杂的银丝,我突然明白:那些标着价格的美丽终究会过期,而这条平凡之路上的晨昏琐碎,才是对抗时间真正的防腐剂。(全文完。作者:董江波,笔名冷得像风)

作者简介:

董江波,笔名冷得像风,山西长治人,现居太原。中国作协会员,北京作协会员,北京评协理事、第一届新媒体文艺评论委员会委员,山西文学院签约作家,太原市杏花岭区作协副主席。已创作22部专著,其中4部已出版,7部被录制为有声小说,创作总字数超过2100万字,代表作《面食世家》《永远的纯真年代》《网络文学十六讲》。先后上榜2017猫片•胡润原创文学IP潜力价值榜,获得2016年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梦”主题专项网络文学重点扶持、入选2016年“湖北省20部网络文学精品工程”等。

来源:董江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