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五周多前,投资者似乎要对英伟达(NASDAQ:NVDA)失望了,然而,英伟达股价在经历了一次往返波动后,于4月份触底,并再次回到了2024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作者 | JR Research
编译 | 华尔街大事件
就在五周多前,投资者似乎要对英伟达(NASDAQ:NVDA)失望了,然而,英伟达股价在经历了一次往返波动后,于4月份触底,并再次回到了2024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近期的中东之旅中,英伟达参与了由沙特阿拉伯王国、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联合对主权 AI 主题的大规模投资,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政治意愿和雄厚的财力,完全有能力将人工智能军备竞赛推向新的高度。
英伟达掌门人黄仁勋再次向外界强调:公司新一代Blackwell架构芯片可不是能随便塞进书包带走的"小物件",随着前代Hopper架构即将谢幕,这场半导体界的"接力赛"正在加速冲刺。这家芯片巨头正联手超微电脑(SMCI)等AI服务器合作伙伴全力推进Blackwell芯片布局。不过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当局对向中国出口芯片仍戴着"有色眼镜"——即便是性能缩水的H20特供版芯片,现在也必须获得华盛顿的"通关文牒"才能放行。
然而,英伟达决定在华设立研发实验室,并承诺为大中华市场设计兼容的AI芯片,并可能在6月前完成。正如阿里巴巴近期财报会议的评论所强调的那样,人工智能竞赛已经升级了几个级别,这一点越来越明显。
因此,蓬勃发展的中东市场准入应该会为英伟达备受追捧的AI芯片铺平道路,使其在性能和密度都日益提升的AI集群中得到应用,提供更顺畅的通道和更清晰的前景。此外,英伟达的决心表明其在华的增长故事显然远未结束。因此,对英伟达增长节奏先见顶后骤降的担忧似乎有些言过其实。
然而,华尔街对于中东雄心壮志能否刺激强劲增长机会的谨慎态度仍需考量。市场普遍认为,英伟达令人瞩目的三位数增长速度将在2027财年进一步放缓。
该公司将于5月底发布财报,届时我们将从黄仁勋那里获得更深入的信息。华尔街预计,截至4月的季度,其增长率将超过65%。然而,这明显低于黄仁勋及其团队在上一财年实现的260%的同比增长。因此,越来越明显的是,除非这家人工智能巨头通过在中东及其他地区进行更积极的投资,重新点燃其发展活力,否则我们应该为未来几个季度的进一步放缓做好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东的多年投资可能需要时间才能见效,我们不应预期未来几个季度会出现“立竿见影”的增长拐点。这也解释了黄仁勋为何决定开放更多合作机会,使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的雄心壮志与其定制芯片蓝图相契合,并可能将它们与英伟达的 CPU 合作伙伴配对,以构建更广泛的生态系统。相信该公司已经意识到英伟达近期必须跨越的估值障碍,因此会与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更紧密地合作,同时为中东地区的前景提供更多时间来实现。
然而,尽管分析师对黄仁勋试图通过进军中东市场来缓解市场对英伟达增长率放缓的担忧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但对于这些举措是否能支撑英伟达到 2027 年的增长前景的担忧却是合理的。
人们担心顶级AI基础设施公司(例如OpenAI)甚至超大规模企业能否复制其在中东地区大规模部署AI基础设施的成功经验,其速度与美国类似,这种担忧并非毫无道理。因此,尽管市场在过去一个月推高了英伟达的估值,但我们不能完全低估中东增长前景可能带来的执行风险。
该股显然已从一个多月前触及的4月份低点大幅反弹。反弹的速度和幅度与市场此前评估的“V”型底部反弹基本一致。
英伟达的预期 EBITDA 倍数为 26 倍,远低于 33.7 倍的 10 年平均值。换句话说,即使市场预期英伟达在中东地区下一阶段的增长潜力巨大,但市场似乎并未对其执行力产生“错失恐惧症”(FOMO)。当我们分析其 0.9 倍的预期 PEG 比率时,考虑到英伟达的市盈率比科技行业同行低近 50%,其相对于同行的相对低估就更加明显了。因此,分析师推测市场在消化可能阻碍其看涨前景的潜在执行风险的同时,对英伟达的前景保持了冷静。
由于英伟达已达到超买水平,并且正在逐渐接近之前略低于 150 美元的强劲阻力区,投资者应该为一些盘整做好准备,这应该会指引我们进入一个更具吸引力的盘整区以增加敞口。
然而,支撑英伟达自主AI理论的乐观主张表明,英伟达长期结构性看涨理论的新核心正在显现。投资者应继续持有英伟达股票,并保持耐心。
尽管英伟达目前仍是全球最主要的AI芯片供应商,但投资者必须考量超大规模厂商希望深入定制芯片领域以降低对英伟达供应的依赖所带来的风险。此外,提高推理工作负载成本效率的需求可能会迫使超大规模厂商加大投入,将更多客户工作负载转移到其定制化路线图中,尤其是在总体拥有成本(TCO)要求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
此外,投资者必须考虑到,英伟达的数据中心收入几乎占其过去12个月营收基数的90%。因此,人工智能增长过程中意外的消化阶段,对英伟达的影响可能大于其他人工智能业务较少的同行。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