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刚亮,县医院住院部的走廊就热闹起来了。我拎着一袋煮好的鸡蛋,小心翼翼地走进503病房。
天刚亮,县医院住院部的走廊就热闹起来了。我拎着一袋煮好的鸡蛋,小心翼翼地走进503病房。
赵老师躺在靠窗的床位上,脸色蜡黄,头发花白,一条胳膊上插着吊针。床头的输液架挂着三四个药瓶,液体顺着细管一滴一滴往下流。窗台上放着几个苹果和橘子,还有一个泡沫饭盒,里面的饭菜只吃了几口。
“赵老师,今天感觉怎么样?”我轻声问。
赵老师眯着眼睛看了看我,才认出来。她扯出一个笑容:“哦,老张啊,坐。”
她想坐起来,我赶紧上前扶了一把。病号服松松垮垮地挂在她身上,显得更加瘦小。
“阿涛呢?”我问。
“我让他回学校了,高三了,耽误不得。”赵老师的声音很轻,说话有些喘。
阿涛,是赵老师捡来的孩子,今年刚好十七岁。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2008年的冬天,大雪下了三天三夜。赵老师刚退休不久,那天晚上她去菜市场买菜,在垃圾箱旁边发现了一个纸箱,里面包着一个刚出生没几天的男婴。孩子全身冰凉,已经快不行了。
赵老师当时也没多想,抱起孩子就往医院跑。那天晚上,她在医院守了一夜。医生说再晚半小时,孩子就保不住了。
“这孩子命大。”医生说,“得赶紧联系福利院。”
谁知第二天赵老师就办了收养手续。
她给孩子取名叫”涛”,说是希望孩子像大海一样广阔。
有人提醒她:“赵老师,你都六十多了,一个人带孩子太辛苦了。”
“咱当了一辈子老师,没结婚,没有孩子,这不是上天给我送来个儿子吗?”赵老师笑着说,“况且我身体好着呢,能带大他。”
这倒是实话。赵老师退休前是县里最好的中学语文老师,一辈子任劳任怨,从不请假。就连阑尾炎发作,她也是上完课才去的医院。
病房里的电视正在播放一个肥皂剧,声音调得很小,只听得见模糊的对白。赵老师的目光却不在电视上,而是落在床头柜上那张照片上。照片里,阿涛穿着校服,笑得灿烂,手里拿着一张证书。那是阿涛初中毕业时获得的全县作文比赛一等奖。
“老张,你说阿涛像不像我?”赵老师突然问。
我仔细看了看照片,确实,阿涛瘦高个,眼睛大而有神,跟年轻时的赵老师有几分相似。
“像,挺像的。”我点点头。
赵老师笑了:“我也觉得像。有时候我都忘了他是我捡来的。”
说到这儿,她又叹了口气:“可是老了不中用啊,这一病,给孩子添麻烦了。”
“您别这么说,阿涛那孩子懂事,知道感恩。”
说起阿涛,我们村里人都夸。这孩子从小就懂事,学习又好。赵老师退休金不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阿涛从不乱花钱,衣服穿好几年也舍不得换。
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去赵老师家送西瓜,正赶上阿涛在做饭。那时候他才十岁出头,踩着小板凳在灶台前忙活,锅里煮着挂面,旁边放着两个青椒和半个西红柿。看见我进来,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赵奶奶去学校收作业了,我给她做晚饭。”
那个场景,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
我把煮好的鸡蛋放在床头柜上,正想劝赵老师多吃点,病房门被推开了。
是李校长。
李校长是县一中的校长,跟赵老师是老同事了。他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一进门就说:“赵老师,给您带了点鸡汤,热乎的,趁热喝。”
赵老师又露出那种不好意思的表情:“老李,您太客气了,天天来看我,还带这带那的。”
李校长摆摆手:“这有啥客气的。对了,阿涛今天没来啊?”
提起阿涛,赵老师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我让他回学校去了,高三课业重,不能耽误。他成绩那么好,今年有希望考清华北大呢。”
李校长点点头:“阿涛确实是块料,这次模拟考试又是全县第一,差不多稳进清华了。”
2007级的班主任正好是个老熟人,昨儿在街上碰见,他告诉我阿涛已经被清华大学提前了解到,如果高考成绩达到一本线,就能保送进去。
“这孩子有出息,将来肯定有大作为。”李校长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放在床头柜上,“赵老师,这是学校同事们凑的一点心意,您别嫌少。”
赵老师连连摆手:“不行不行,这钱我不能收。我有退休金,医保也能报销不少,不缺钱。”
李校长劝了半天,赵老师就是不肯收。最后李校长只好把信封塞进了赵老师的枕头底下:“您就别推辞了,大家都是同事一场,这点心意您得收下。”
等李校长走后,我看到赵老师偷偷抹了抹眼泪。
知道赵老师这些年过得有多不容易的,也就只有我们几个老邻居了。为了供阿涛上学,赵老师省吃俭用,自己舍不得买件像样的衣服。冬天穿的棉袄都是十几年前的了,袖口磨得发白,她还是舍不得换。
有一年冬天特别冷,村里人劝她买个电暖气,她说暖和不暖和无所谓,铺张浪费。她怕阿涛冻着,就在他房间放了个小太阳,自己房间连个取暖的东西都没有。
有时候早上经过她家,能看到她在院子里捡煤核,那是别人家扔掉的煤渣,她捡回来压成煤球,省下买煤的钱。
阿涛上初中那会儿,赵老师还在家里办起了”小课堂”,利用退休前的人脉,招了几个学生来补课。学生家长都知道赵老师教得好,一传十,十传百,没多久就招满了。这样一来,家里的收入宽裕了不少。
可是去年,赵老师的腿开始不利索了,经常疼得睡不着觉。医生建议她做手术,但她一拖再拖,说等阿涛高考完再说。
就在上个月,赵老师突然晕倒在家里,是阿涛放学回来发现的。送到医院一检查,肝上长了个瘤子,已经是中晚期了。
我叹了口气,问:“赵老师,医生怎么说?”
赵老师笑了笑:“没啥大事,就是得住院观察一段时间。”
我知道她在撒谎。昨天我碰到主治医生,医生说情况不太乐观,肿瘤已经扩散了,最多还有半年时间。
“赵老师,您得好好配合治疗啊。”我语气尽量轻松,“阿涛那么优秀,您得看着他大学毕业,将来成家立业啊。”
赵老师的眼睛湿润了:“我能等到他高考完就满足了。”
她忽然抓住我的手,声音有些急切:“老张,我有个事想请你帮忙。”
“您说。”
“如果我…我走了,你帮我照顾阿涛,行吗?他还小,没有亲人,就我们村里人跟他亲。”
我握住她的手:“您别瞎想,会好起来的。”
“我心里有数。”赵老师的声音平静下来,“过两天我想见公证员,把房子和存款都过户给阿涛。”
我点点头:“好,我来安排。”
病房门又被推开了,这次是阿涛。
“奶奶!”阿涛风风火火地跑进来,书包还背在身上,手里拿着一个蓝色的信封,“您看!清华大学的预录取通知来了!”
赵老师一下子坐直了身子,接过信封,手都在发抖。
阿涛帮她拆开信封,取出里面的信纸。赵老师戴上老花镜,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着,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
“考上了!真的考上了!”她激动得直拍手,眼泪却一串串往下掉。
阿涛跪在床边,把头靠在赵老师腿上:“奶奶,您别哭啊,这是好事啊。”
赵老师摸着阿涛的头发:“是好事,是好事。奶奶这是高兴的泪。”
看着这一幕,我悄悄退出了病房,轻轻带上门。走廊上,几个护士正在交接班,阳光从走廊尽头的窗户照进来,地面上映出一排窗格的影子。
我站在窗前点了根烟。医院对面的塑胶跑道上,几个学生正在跑步,年轻的身影在阳光下拉出长长的影子。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了十几年前,赵老师带着小阿涛在那里慢慢散步的情景。
阿涛的预录取通知来了之后,赵老师的精神好了很多。她坚持要出院,说是在家休养几天,其实是想多陪陪阿涛。
医生拗不过她,只好开了一大堆药,叮嘱阿涛按时给她吃,情况不对马上送医院。
我帮着赵老师收拾东西,看到床头柜的抽屉里放着一沓病例和检查单。我悄悄瞄了一眼,上面清清楚楚写着”肝癌晚期”几个字。
赵老师的眼睛很尖,看到我的动作,笑了笑:“没事,我都知道。”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能帮她整理好衣物,推着轮椅送她出院。
阿涛在医院门口等着,看到赵老师出来,脸上的笑容像太阳一样明亮。
“奶奶,我做好了您最爱吃的红烧茄子!”
赵老师笑着点点头:“好好好,咱们回家。”
回家的路上,赵老师一直看着窗外,目光扫过街道两旁的店铺、行人,还有那些高高低低的楼房。她好像在记忆这一切,又好像只是在发呆。
到了家门口,阿涛小心翼翼地扶着赵老师下车,一步一步地往楼上走。赵老师住在一栋老旧的小区里,没有电梯,四楼。每走一层,赵老师都要停下来休息好一会儿。
阿涛很有耐心,一点也不着急,就那么扶着她,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往上走。
赵老师家里收拾得很整齐,客厅的墙上挂着阿涛从小到大的照片。有他第一天上学的,有他得奖时的,还有去年冬天他和赵老师在雪地里的合影。
餐桌上摆着几个热气腾腾的菜:红烧茄子、清炒青菜、一个西红柿鸡蛋汤。很简单的家常菜,但是摆盘很精致,看得出阿涛花了心思。
阿涛把饭菜端到赵老师面前:“奶奶,您先尝尝,合不合胃口。”
赵老师尝了一口茄子,点点头:“好吃,跟你奶奶做的一模一样。”
阿涛笑了:“我学了好久呢。”
吃完饭,阿涛收拾好碗筷,又拿出一个本子,认真地记下赵老师今天要吃的药,一样一样地排好,放在赵老师床头的小柜子上。
“奶奶,您先休息一会儿,我去写作业了。”
赵老师点点头,看着阿涛走进自己的房间,轻轻关上门。
我悄悄问赵老师:“您告诉阿涛实情了吗?”
赵老师摇摇头:“不能告诉他,高考在即,不能分心。”
我想说点什么,但是看到赵老师坚定的眼神,又把话咽了回去。
几天后,村里组织去市里的温泉度假区玩,我特意邀请赵老师和阿涛一起去。
赵老师欣然答应了:“好啊,阿涛学习那么辛苦,是该出去放松放松。”
阿涛却有些担心:“奶奶,您的身体…”
“没事,温泉对身体好。”赵老师笑着说,“再说了,奶奶好久没出门了,想出去透透气。”
那天,赵老师穿上了一件淡蓝色的外套,是阿涛去年给她买的,她一直舍不得穿,说是留着过年穿。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还涂了一点口红,看起来精神了不少。
在温泉区,赵老师没有下水,就坐在岸边的椅子上,看着阿涛和其他年轻人在水中嬉戏。阿涛不时地回头看看她,确认她没事。
晚上回来的路上,赵老师一直靠在车窗上,看着外面的风景。月亮很圆,挂在天空中,照亮了整个山路。
“阿涛,”赵老师突然开口,“你长大了,有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做决定了。”
阿涛点点头:“奶奶,我知道。”
“人这一辈子啊,开心最重要。你以后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能让你开心的,奶奶都支持你。”
阿涛握住赵老师的手:“奶奶,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赵老师笑了:“你从来没让奶奶失望过。”
到家后,赵老师显得很疲惫,早早就睡下了。半夜,我接到阿涛的电话,说赵老师发高烧,他要送她去医院。
我赶紧开车过去,看到阿涛已经收拾好了赵老师的衣物,正小心翼翼地扶着她下楼。
赵老师的脸色很差,嘴唇发白,但是她还在笑:“没事,小毛病,不要大惊小怪的。”
医生检查后,说是肝区疼痛加剧,需要住院观察。
住院的日子里,阿涛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赵老师身边。学校的老师来劝他回去上课,他都婉拒了。
“奶奶比课业重要。”阿涛说。
赵老师急了:“胡说什么呢,高考在即,一天不复习都不行。你回去,奶奶有医生护士照顾,不会有事的。”
在赵老师的坚持下,阿涛只好回学校上课,但每天放学后第一时间就赶到医院,有时候直接在医院过夜。
一天晚上,我去医院看赵老师,正好阿涛不在。赵老师从枕头底下拿出一个信封,递给我。
“老张,这是我的存折和银行卡,还有房产证。我都写好了遗嘱,公证也办好了,都给阿涛。你帮我收着,等我走了,再交给他。”
我不想接:“赵老师,您别这么说…”
“拿着。”赵老师的语气很坚决,“我时日不多了,这些事得安排好。”
我接过信封,感觉沉甸甸的。
“还有,”赵老师又说,“阿涛上大学的学费我都准备好了,够他读完四年。但是生活费可能不太够,到时候还得麻烦你们村里人多照应他一下。”
我点点头:“您放心,我们会把阿涛当自己孩子看的。”
赵老师这才放心地笑了:“那就好,那就好。”
没过几天,赵老师的情况突然恶化,医生说可能撑不过这个月了。
阿涛整日整夜地守在病床前,眼睛哭得红肿。他终于知道了实情,但已经来不及难过了。
高考前一周,赵老师的情况稍微稳定了一些。她坚持要阿涛回学校复习,不要管她。
“你要是考不上清华,奶奶死不瞑目。”赵老师故意凶他。
阿涛含着泪点点头:“奶奶,您放心,我一定考上清华,然后回来陪您。”
赵老师笑了:“好,奶奶等你。”
高考那天早上,我开车送阿涛去考场。路上,阿涛一直很沉默。
“放松点,”我拍拍他的肩膀,“赵老师昨天情况还不错,医生说可以再坚持一段时间。你安心考试,考完了就去看她。”
阿涛点点头,但眼神却有些茫然。
我知道他在想什么,就安慰他:“阿涛,赵老师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你考上大学。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考试,不要辜负她的期望。”
阿涛擦了擦眼泪,深吸一口气:“谢谢张叔,我明白了。”
送他到考场门口,看着他挺直腰杆走进去,我才开车回医院。
赵老师那天精神出奇地好,一直问我阿涛考试的情况。
“放心吧,那孩子肯定能考好。”我安慰她。
赵老师点点头:“我知道,我就是有点舍不得他。”
说着,她从枕头底下拿出一个小本子,递给我:“这是我这些年记的日记,里面都是关于阿涛的。等他长大了,你交给他,让他知道奶奶有多爱他。”
我接过日记本,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2008年12月18日,雪,我的生命中来了一个小天使…”
三天的高考结束后,阿涛第一时间赶到医院。他的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却很坚定。
“奶奶,考完了,我觉得挺好的,应该能上清华。”
赵老师勉强睁开眼睛,笑了:“好,好,奶奶就知道你行。”
那天晚上,阿涛守在赵老师床前,给她读书。是赵老师最爱的《红楼梦》,阿涛从小就跟着赵老师读这本书,已经读了不下十遍。
读着读着,赵老师睡着了。阿涛轻轻地合上书,握着赵老师的手,静静地守着。
第二天凌晨,赵老师安详地离开了。走的时候,脸上还带着微笑,好像做了一个甜美的梦。
赵老师的葬礼很简单,但来的人很多。她的学生、同事、邻居,还有很多不认识的人,都来送她最后一程。
阿涛全程都很平静,没有哭闹,只是静静地完成每一个仪式。但我知道,他的心都碎了。
葬礼结束后,阿涛回到家里,开始收拾赵老师的遗物。他把赵老师的衣服一件件叠好,放进箱子里,留下了那件淡蓝色的外套。
“这件衣服,我要一直留着。”阿涛说。
一个月后,高考成绩出来了。阿涛考了全县第一,分数远远超过清华大学的录取线。
他拿着录取通知书,去了赵老师的墓前。
“奶奶,我考上了,就像您期望的那样。”
风吹过草地,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赵老师在回应他。
阿涛擦了擦眼泪:“奶奶,您放心,我会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像您一样,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
我站在远处,看着这个坚强的孩子,心中既欣慰又心疼。
回去的路上,阿涛突然问我:“张叔,您说奶奶在天上能看到我吗?”
我点点头:“能,她一直在看着你呢。”
阿涛笑了,眼泪却流了下来:“那就好,那就好。”
清华开学那天,我和村里几个老人一起送阿涛去北京。看着他背着行李走进校门,我们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那个被赵老师从垃圾箱旁捡起来的婴儿,如今已经成为一名大学生,即将开始新的人生。
而赵老师,虽然离开了,但她的爱和精神,将永远伴随着阿涛,也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回村的路上,我仿佛看到赵老师站在村口,笑着向我们挥手。她的笑容,依然那么温暖,那么慈祥。
有人说,人死如灯灭。但我知道,有些人虽然离开了,但他们的光芒,却永远不会熄灭。
就像赵老师,她的爱与付出,已经化作永恒的星光,照亮了阿涛的人生,也照亮了我们所有人的心。
来源:孩童启蒙之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