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什么是成长力?知乎上有人解释为:“是指一个人在认知和行动两个层面,持续迭代、更新升级的能力。”由此可以推断,所谓教师成长力,就是指教师在职业认知和行动上的持续发展、不断成长的能力。可以说,在整个教育领域,没有哪个领导、哪个校长不关注、不关心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教
全文长 42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6 分钟什么是成长力?知乎上有人解释为:“是指一个人在认知和行动两个层面,持续迭代、更新升级的能力。”由此可以推断,所谓教师成长力,就是指教师在职业认知和行动上的持续发展、不断成长的能力。可以说,在整个教育领域,没有哪个领导、哪个校长不关注、不关心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教师的成长,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来源就是自己的内驱力,只有如此,才能形成教师成长力。那么,教师该如何赋能自我成长?
2022年,郝晓东博士出版了《教师成长力:专业素养发展图谱》一书,为老师们全面解读了如何形成“教师成长力”,堪称教师成长的指南。通读此书,每个老师都会找到成长的关键要素。借用此书,我把这些要素称为六个“关键词”,即认知、阅读、写作、反思、管理、榜样。
一、认知是成长的开始
成长从何开始?就是从你对自己的职业、学科、课堂、学生的认识开始。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影响人成长的不是环节,而是人对环境的个体性理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认知。有什么样的认知,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行为。假如,我们把教师这一职业当成谋生的手段,就会以生计为目的;假如,我们把教师这一职业当成谋利的手段,就会以金钱、名誉为目的;假如,我们把教师这一职业当成“育分”的手段,就会以成绩、分数为目的。当自己变成了职业的工具,就会成为职业的奴隶,就会迷失自我。相反,如果老师能够认识到教育是生命的事业、是成人的事业,就会努力破除“教师工具化”,寻找生命的意义、教育的真谛。自此,才是一个老师真正成长的开始。
郝晓东认为,专业教师是把教书当作事业或者志业的老师,是将专业修炼视为终身之事的老师,是拥有系统教育知识结构的老师,是遵循科学的教育流程和规范的老师。只有专业,才不可替代。如果教师只是一个纯粹的“教书匠”,终有一天将被取代,而这一天也将很快到来。
二、阅读是成长的养料
教师成长需要一个过程,犹如植物生长,需要一些养料。而对教师而言,最重要的养料就是阅读。朱永新曾说:“一个人精神的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就是教师精神成长的“粮食”,阅读就是教师精神发育的“史料”。但是,当下最可怕的是,教书的老师不读书,学习的学生不读书,他们只读教科书。如果不改变这一现状,是很难培养出有阅读力、思辨力、想象力和创新力的教师和学生。正如郝晓东所言:“阅读是滋润教师生活的营养剂,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助推剂”“读书是‘吃饭’,不是‘吃药’”。
成尚荣在《名师基质》一书中说:“阅读生活将会支撑起教师的整个生活大厦,使其形成开阔的、完善的知识结构。在这样的知识结构中,教师的发展有了可靠的根基,也有了丰富的源泉。”可见,阅读可谓是为师者的根基、源泉,它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仿佛在唤醒教师——要成长,须阅读,仿佛在引领教师——要发展,须阅读。
三、写作是成长的印记
阅读和写作可以说是教师成长的“两翼”,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没有写作,阅读就难以产生真正的价值。郝晓东认为,不重视写作的学习是低层次的学习。他说:“写作,是提升心智的重要途径,是深度学习的强有力工具,是塑造品牌最重要的能力。”很多人认为,自己未能成长是因为缺少伯乐的发现,缺失贵人的相助、高人的指点,缺乏成长的平台和机会。其实,这都是自己的借口而已。我非常喜欢郝晓东在书中的一篇文章,叫《用追马的时间来种草》。他说:“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穿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教师的成长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总是把时间花在“追马”上,而却不肯“埋头干事”,把自己“养好”。而写作,就是把自己“养好”,可以形成成长的“印记”。
写作,应当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为发表、为获奖而写。抛弃功利之心,是写作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写作是自我修炼的一种方式,是潜心思考的一种形式。修行,更需要修心——消除功利心。只有如此,才能写得自然、写得真实、写得有价值。
四、反思是成长的关键
苏格拉底说:“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教师成长亦是如此,反思可以说是教师从普通走向卓越的关键。郝晓东认为,提高反思能力的关键是具备批判性思维,能依据事实与逻辑,审慎反思、省察自己与他人的认识方式、固有观念,从而克服认识缺陷,修正错误观念,提出新的理性解释和客观判断。
但当下,我们有很多教师沉迷于过往经验,拘囿于过往习惯,鲜有反思过那些经验、习惯是否过时?也有部分教师唯理论、唯专家,人云亦云,鲜有反思过他们的话是否适合?还有部分教师唯教材、唯课标,本本主义,鲜有反思过如何创造性使用?没有反思,就不可能成长,就会形成固定型思维,就会永远陷于“舒适区”。郝晓东认为,走出舒适区的底层逻辑有两点:一是元认知能力,二是成长型思维。说得通俗易通点,就是缺乏反思能力,亦或是缺乏批判性思维。皮亚杰说:“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应该是培养出能发明新鲜事物的男人和女人,他们应该具有创造性,善于发明和发现,而不是仅仅重复前人所为;同时,他们应该具有批判性和怀疑精神,而不是全盘接受所学的知识。”试想,没有反思能力的教师又怎么能够培养出具有独立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学生。
五、管理是成长的规约
管理并非领导者专属,因为每个人都是自我管理者,最好的管理也是自我管理,也就是自律。郝晓东认为,不擅管理自己,根源是人生没有清晰的目标和愿景。显然,要实现人生的目标更需要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就是要自我规划、自我支配、自我安排、自我调节、自我发展。
当然,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觉的安排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在工作时,要努力认真工作,对得起自己的学生、对得起自己的学校、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对得起自己的薪水等;在睡觉时,就好好睡觉,提高自己的睡眠质量,让身体、大脑彻底放空,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对自己的健康负责。而在八小时自由安排时段,务必要做有意义的事,规约自己,避免这八小时在消耗、虚度、浪费中度过。
六、榜样是成长的灯塔
有人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也有人说:“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与谁相伴。”对于这两句话,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后者。因为,一群人是否能够走得更远,关键看这“一群人”是怎样的人。如果并非志同道合之人,并非勤勉上进之人,显然是不可能走得更远的。而第二句话,就告诉我们同行者的重要性。
当然,榜样的作用不在于改变你,而在于引领你、影响你。我们谁都不是要成为我们追逐的“榜样”,也不可能成为我们追逐的“榜样”,也不愿做“第二个谁”,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榜样的力量赋能自我成长,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教师专业成长永无止境,也永远没有天花板,这是一条需要自己设计的路,是一条需要自己按照正确方向坚持走下去的路。这一路,有风景、有足迹,也有一道属于自己的光。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往期精彩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来源:校长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