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马镇创新构建“党建引领、三长联动”组织体系,将“三长制”深度嵌入“一切工作到支部”工作格局,通过组建“白马头”先锋队伍,整合广大党员、干部、三长、村民代表、志愿者、示范农户等力量,实现责任区域全覆盖、联系群众无盲区。人员选配实行“三级联动制”,由村定补干部担
通讯员戴亮洁
近年来,涟源市白马镇推行“‘白马头’示范引领+‘三长制’数字赋能+积分制管理激励”三位一体治理体系,探索出一条具有白马特色的基层善治之路。
头雁领航,“白马头”凝聚治理合力
白马镇创新构建“党建引领、三长联动”组织体系,将“三长制”深度嵌入“一切工作到支部”工作格局,通过组建“白马头”先锋队伍,整合广大党员、干部、三长、村民代表、志愿者、示范农户等力量,实现责任区域全覆盖、联系群众无盲区。人员选配实行“三级联动制”,由村定补干部担任片长、热心公益事业的乡贤能人担任组长和邻长,并建立“三长兼任志愿者”的双重身份机制,保障基层治理力量的专业性和广泛性,形成“头雁引领、群雁齐飞”的生动局面,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围绕“传播白马声音、讲好白马故事、展示白马风采”三大维度,该镇精心打造“白马头”公众号。平台聚焦环境整治、粮食生产等重点工作,挖掘基层典型、讲好百姓故事,累计发布原创内容近1000篇,单条最高阅读量突破5000次,总阅读量超10万次。“书记信箱”“群众建言”等互动板块,实现民情直通、服务直达,形成“重点工作有报道、先进典型有宣传、民生诉求可直通”的全方位传播格局,让小平台发挥大作用。
数字搭台,“三长制”畅通民意脉络
为让“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理念搭乘上“信息化”快车,白马镇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基于“钉钉”平台自主研发“三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各村(社区)选拔至少一名信息管理员,负责每日在平台上传摸排或受理的群众建议信息,平台将群众诉求科学划分为矛盾纠纷、业务办理、意见建议、风险隐患等类别,实现民意精准识别。
该镇还精心打造“群众点单、平台派单、部门接单、单结事了”全流程工作机制,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村级层面,线上依托公众号“群众建言”平台实时收集诉求,线下通过三长日常走访主动摸排问题。对收集到的矛盾纠纷,建立快速响应机制,通过召开民情例会、组织驻村会商等方式,确保问题及时妥善处理。在镇级层面,建立健全“三定”制度,即定期召开矛盾纠纷调度会议和信访联席会议,驻村指导员和驻村工作队长定期下沉一线办公,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定岗受理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村镇两级协同联动,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实现群众诉求高效办理。
积分激励,“小分值”撬动自治活力
以深化村民自治、激发农户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为目标,白马镇创新推行村(社区)农户积分管理制度,以户籍为基本管理单元,将全镇所有在籍农户纳入积分管理体系,实现基层治理对象的精准化管理。
积分管理聚焦粮食生产、人居环境、矛盾调处、公益活动、医保收缴、森林防灭火等重点领域,为农户设定初始基础分100分,日常积分管理工作由三长负责,并定期开展积分审核,由村“两委”会议或村民议事会进行严格把关。各村(社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各项积分指标的权重分配。
该镇坚持正向激励导向,探索多层次、可持续的积分激励体系,对表现突出的农户实施“九大礼遇”,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认真履职的三长等积分管理人员发放工作补助,调动工作积极性;通过“白马头”微信公众号及村部公示栏双渠道公示积分情况,确保公开透明;将积分结果与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挂钩,增强制度约束力。同时,积分管理细则均经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审议纳入公约,形成长效治理机制。
白马镇以“三制融合”为抓手,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数字支撑、激励导向的基层治理“白马模式”,不仅实现治理力量从“单打独斗”向“协同联动”转变,治理方式从“粗放管理”向“精准服务”升级,更激发了群众“主人翁”意识,推动“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真正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该镇还将持续深化“三制融合”创新,进一步优化数字平台功能、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完善积分管理机制,推动治理效能向更高水平跃升,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来源:湖南网信办代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