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缘起元大都的朝阳安贞,是北京最早建成的大型现代化居住区之一。走过三十余载,老街区开启新篇章,规划打造成有机更新的示范街道、活力宜居的魅力住区和精治共治的和谐家园。
盛开的油菜花点亮街角,吸引市民驻足拍照,位于北三环的安贞拾光广场最近因为一片油菜花“出圈”了。这只是“安贞新坊”活力街区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的一个缩影。
缘起元大都的朝阳安贞,是北京最早建成的大型现代化居住区之一。走过三十余载,老街区开启新篇章,规划打造成有机更新的示范街道、活力宜居的魅力住区和精治共治的和谐家园。
拾光广场的油菜花让路过的市民驻足。
拾光广场增加了大量活动空间,实现全龄友好。
安贞新坊绿心公园已基本改造完毕。
老故事
历史文脉缘起于元大都
东起安定门外大街,西至京藏高速南段,北抵土城南路,南至柳荫公园北侧,与东城区和平里相接——这片地界儿就是安贞。
“因为在安定门外,有人就以为安贞的‘安’跟安定门有关系,可不是这回事儿。”老刘今年72岁,在安华西里住了20年,每天出门溜达,跟新来的住户讲了不少“老安贞”的故事。其实,安贞得名于元朝首都元大都的城门安贞门,片区内的健安东路,也是取健德门与安贞门的首字组合而成。
20世纪80年代初,安贞启动开发建设,至1990年初具规模,是北京最早建成的大型现代化居住区之一。如今30多年过去了,片区内300多栋住宅楼普遍出现老化问题,人口老龄化特征也十分显著: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约30%,远高于全市19%的平均水平。
“我们前期进行了大量走访调研,为摸清现状,光是收到的有效调研问卷就有3000多份。”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街道责任规划师团队,2021年起便扎根于此。“从调研情况看,居民普遍反映缺乏公共空间,绿化不够,在养老、停车方面也有较大缺口。还有另外一点,就是片区的历史文化底蕴也需要进一步发掘和传播。”团队成员谈道,许多居民熟悉元大都的历史,但不了解安贞与元大都的历史联系,这一文脉传承应当融入到片区更新中。
新演绎
活力街区焕新邻里街坊
老居住区如何精彩焕新?“在规划实施率达97%的安贞地区,我们探索以控规带动传统居住区活力提升的新模式,打造城市建成区更新示范样板。”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朝阳分局局长马红杰介绍,安贞街道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初步确定了其功能定位,即有机更新的示范街道、活力宜居的魅力住区和精治共治的和谐家园。
片区更新千头万绪,这其中,公共空间的改造提升是“穿针引线”的重要一环。“安贞新坊”活力街区也由此应运而生。
“安贞新坊是对元大都里坊制的现代演绎,焕新邻里街坊,以公共空间带动片区城市更新。”马红杰说,元大都采用里坊制,呈棋盘式布局,坊的内部形成一个“生活区”的概念,恰与安贞的现状相契合。
根据规划,安贞新坊总用地面积约6.7万平方米,以“一核一轴,两带多点”为结构,对公共空间进行一体化改造提升。其中,“一核”是安贞新坊文化广场,“一轴”指安贞路—安华路沿线,“两带”是外馆斜街、北三环沿线,“多点”则是安贞医院、浙江大厦、中国木偶剧院等重要节点。
针对不同类型的区域,改造提升重点也不同。在安贞拾光广场,以油菜花为亮点,打造与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呼应的无界公园;在浙江大厦、福建大厦等产业楼宇周边,完善慢行系统,提升商务办公氛围;根据不同街道的主题和定位,还要分别打造以文脉延续、便民生活、商业服务为主的多条主题商业街……公共空间改造从点到线、从块到面,形成“街区统筹、成片推进”的带动效应。
塑风貌
无界公园可赏四季美景
风貌的提升也是此次片区更新的亮点之一。据统计,改造完成后,安贞地区公共空间的绿化面积由之前的约1.8万平方米,增加至近2.3万平方米,增幅约30%。“安贞街头,小品景观随处可见,整个街区就像一个大型的无界公园,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美景。”责任规划师团队介绍。
在中国木偶剧院前区及安华路路中绿地,记者看到,新打造的安贞新坊绿心公园已基本改造完成,原有生长良好的植被都被保留下来,又补植了樱花、月季等花卉,让景观更赏心悦目。还有丰富多样的场地,为社区展览展示、居民休闲游憩等活动提供了空间。
公园共划分为四个主题区域,分别是偶乐坊、众乐坊、康乐坊和兴乐坊,四坊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趣味。中国木偶剧院前的偶乐坊,结合木偶主题进行特色展示,孩子们可以在绿意盎然的街角了解木偶文化、体验木偶艺术;众乐坊在安华路北端,以健康步道串联起多处绿色游憩空间,还设置了“贞美友好驿站”,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康乐坊更突出中医文化和康养文化,与周边广安门中医院联合设计,把阴阳五行等理念结合景观进行展示;兴乐坊里有儿童游乐设施和健身器材,人气很旺。
“以前这块儿乱糟糟的,还有人随地大小便,不好走,也不敢走。”居民张女士说,改造后,现在她几乎每天都会推着婴儿车,带孩子来逛一逛。居民老刘也是这里的常客:“从南往北这么走,不知不觉就转一圈,锻炼了身体,心情还好。家门口就有这么一个小公园,真挺不错。”
改造过程中,安贞的历史文化信息也通过文化标识、元素铺装、设施小品等方式得到彰显。例如,安贞门之名取自《易经》“安贞之吉,应地无疆”,蕴含君子遵循正道而获得吉庆的期望,这八个字也以景观石的方式设置于安贞拾光广场。
谋长远
小微拆改推动整体更新
安贞有大量老旧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短板。如何利用既有资源,解决片区痛点问题,是街区控规重点关注的核心。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朝阳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创新提出“小微拆改单元+综合整治片区”的改造模式,初步划定8个小微拆改单元,每个单元包含2至5栋住宅楼,在拆建改造过程中保障居住需求、补充公服短板、营造公共空间、增补地下车位,以点带面提升住区人居环境品质;综合整治片区有序开展上下水改造、加装电梯等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对存量资源进行盘点和挖掘后,片区将结合居民需求,为30余处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增补空间,补齐基层服务短板。同时,面对停车难问题,将以补充路侧停车位、新建停车设施、协调错时共享车位等方式,挖潜近5000个停车位资源。
今后,安贞拾光广场、中国木偶剧院和安贞新坊绿心公园等点位还将增设文化教育和儿童认知的户外课堂,推出多种学习教育活动,让居民在休闲活动中感受文化滋养。
“朝阳区自2019年实施责任规划师制度以来,责师团队在基层治理与城市更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安贞新坊公共空间改造已经对片区更新形成良好的带动,多家沿线单位主动参与,计划同步更新,比如福建大厦、远洋集团、安贞医院、中国木偶剧院、浙江大厦等。”该负责人介绍,项目统筹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更新,以多元共建形成“可持续、可复制”的更新示范样板,推动“整体式、片区式”更新模式落地。
现场走访
街角遇到盛放油菜花
上周三午后,艳阳当空,步入安贞拾光广场,却有清凉之感:片片油菜花盛开,随风摇曳,蝴蝶轻舞;高大的梧桐树下,人们闲坐休憩,享受阴凉……车水马龙的三环路旁,这样的街角让自然风光与都市生活和谐相融。
“油菜花是广场的特色,但是以前空间布局不是很合理,花田中间是一条很窄的道,留给大家的活动空间也比较少。”责任规划师团队介绍,这次改造将封闭绿地打开了,市民可与油菜花亲密接触,沉浸式感受田园风光。建成后每逢秋季,这里还将种植粉黛乱子草,持续“出圈”。
记者在现场看到,广场增加了大量活动空间,可以说是全龄友好。其中,观演廊架和观演区可以满足各类文化休闲活动需求;儿童游憩区设计了互动游戏墙,铺设塑胶地面,增设游玩设施;新设的凉亭夏天可喷雾降温,晚上可提供照明。
市民健身休憩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地域文化。“广场中央设置了安贞智慧环和元大都地雕,8座凉亭名为吉善亭,上面镌刻不同字体的吉字和如意图案,这些都是安贞的文化元素。”责任规划师团队介绍,今后这里不只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地,也能为居民带来更多文化归属感。
本报记者 陈雪柠 文并摄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