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0日,素有“宁王”之称的宁德时代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3750.HK。这场资本盛宴筹备之迅速令人咋舌,从申报到上市,宁德时代仅用3个月便完成一系列流程。
年内全球最大IPO来了!
作者|刘俊群
编辑|刘钦文
港股IPO舞台迎来“王炸选手”!
5月20日,素有“宁王”之称的宁德时代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3750.HK。这场资本盛宴筹备之迅速令人咋舌,从申报到上市,宁德时代仅用3个月便完成一系列流程。
此次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宁德时代”)发售股份数目达1.68亿股,发售价为263港元/股。从目前的认购结果看,宁德时代募资金额将达到410亿港元,是2025年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IPO项目,也是年内全球最大的IPO项目。
截至午间12点收盘,宁德时代港股股价涨16.96%,为307.6港元/股,总市值1.4万亿港元。
图源:新媒体“IPO聚焦”
早在2018年,宁德时代(300750.SZ)便已在A股上市,截至2025年5月20日午间12点整,其A股股价为263.96元/股,总市值高达1.2万亿元。7年后,宁德时代首次试水“A+H”双平台资本运作,剑指海外市场。
本次募集资金的90%将投向匈牙利项目第一期及第二期建设,进一步提升本地化供应能力,全力加速出海步伐。海外市场向来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江湖”,宁德时代能否在这片“江湖”里如鱼得水呢?
被资本市场称为“宁王”的宁德时代,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业务涵盖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电池回收利用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之所以被称为“宁王”,不仅是因为超强的赚钱能力,还有其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和不缺钱的底气。
现金流方面,宁德时代2024年为970亿元。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账上货币资金高达3213亿元,约占总资产的39.18%。不缺钱的宁德时代,为何还要赴港上市?
据《招股书》显示,宁德时代赴港上市募资的第一大用途为海外扩张,主要用于推进匈牙利项目第一期及第二期建设,剩余则用于营运资金和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图源:罐头图库
2024年5月,曾毓群曾发出2024年总裁办1号文件,他在信中表示:“国内市场越来越卷,宁德时代的海外市场份额在2023年追平了LG,仍有较多空间;2024年国际局势瞬息万变,但新能源大势是国际共识,暂时的不确定性反而给有能力的人更多机会。”
国内的卷,体现在方方面面。从数据上看,宁德时代在国内虽仍是动力电池的头部企业,但市场占有率从2022年的48.2%降到了2023年的43.1%。从市占率来看,公司连续七年稳居全球第一。但现在,整个动力电池行业都面临产能过剩的困扰,动力电池产业链各环节都经历着价格战的冲击,宁德时代也未能独善其身。
2023年四季度,宁德时代罕见出现营收、净利润双降的情况;2024年一季度,碳酸锂价格持续下降,受此影响,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98亿元,同比减少10.4%;第二季度营收为870亿元,同比下降13%;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90亿元,同比下滑12.1%。
2024年全年,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总收入3620亿元,同比下滑9.7%;净利润507亿元,同比增长15%。这也是自2018年上市以来,宁德时代的营收首次出现下滑。
图源:罐头图库
在此背景下,宁德时代开始重新放低姿态。2024年以来,无论宁德时代与合作伙伴签署合作协议的订单规模有多小,曾毓群都会事必躬亲地出席签约仪式。
其次,宁德时代的海外市场收入占比逐年攀升。2022年海外销售收入占比23.4%,2023年跃升至32.7%,2024年占比回落至30.48%。同时,海外增速也高于国内市场,2021年、2022年,宁德时代海外市场增速分别为252%、176%;而国内市场分别增长142%和146%。
曾毓群也曾提到:“一些国家有矿产资源,这些国家希望宁德时代利用这些资源来生产电池。”近年来全球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欧洲,环保政策趋严。
2025年1月1日,欧盟实施了更为严格的碳排放法规,要求车企在2025年将新乘用车的平均碳排放量降至95克/公里。以大众集团为例,2024年其平均排放仍高达122克,这意味着大众要么在2025年多售出超百万辆纯电动车,要么就得支付数十亿欧元的巨额罚款。
图源:罐头图库
这进一步扩大了本土化电池产能需求。近几年,嗅到商机的中国电池企业纷纷出海,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中创新航等同行,在海外建厂动作不断。
2024年2月14日,比亚迪墨西哥公司负责人邹舟透露正考虑在该国建厂;2025年2月16日,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工厂首颗电池下线,标志其首个海外工厂正式投产。
为出海花1058亿元IPO募资再度加码宁德时代自然不会缺席这场海外角逐。2018年,宁德时代在德国图林根投资建设首个海外电池生产基地。2019年开工建设,公司投资约1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9亿元)。
同年9月,宁德时代又以2.63亿元通过全资子公司认购澳大利亚锂矿企业PilbaraMinerals公司1.83亿普通股,占其总股本的8.5%,成为第三大股东,提前布局锂矿资源。2022年通过议案推进匈牙利工厂建设,总投资金额预计不超过7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67亿元)。
图源:罐头图库
2024年更是动作频频,2024年9月,宁德时代参股公司出资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亿元)入股非洲刚果(金)的锂矿项目Manono,该项目推测锂资源储量达4亿吨;同月,宁德时代同意以3.77亿加元(约合人民币19亿元)收购加拿大锂业公司MillennialLithiumCorp,不断扩充自身的资源版图。
2024年12月10日,宁德时代与自己的客户、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玛莎拉蒂母公司Stellantis签约,双方各持股50%组建合资公司,通过该合资公司投资41亿欧元(人民币313.65亿元),在西班牙萨拉戈萨建造一座生产磷酸铁锂电池的工厂,计划2026年投产,设计最大产能50GWh。
据不完全统计,宁德时代上述海外项目累计投入约1058.28亿元人民币。
新能源领域专家王雅雯指出,宁德时代海外建厂,不仅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更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宁德时代必须在短时间内建立具备强大交付能力的电池工厂,向海外客户展示实力,抢占市场先机。
图源:罐头图库
在技术出海上也未落后。宁德时代(香港)公司在2024年11月12日从一家名为CFTRAVERSELLC的美国公司受让了26件美国专利,而这些专利与锂电池及储能技术有关。
在宁德时代诸多海外布局项目中,2022年就开始推进的匈牙利项目是当下的重中之重。宁德时代此次赴港上市募资,部分资金明确用于匈牙利项目建设。
根据《招股书》可知,公司位于匈牙利的产能项目规划宏大,将在德布勒森基地分期投建年产100GWh动力电池系统生产线,总投资预计不超过73.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55亿元),总建设期预计不超过64个月。
截至2024年6月,宁德时代持有67.35亿美元和38.58亿欧元储备。而需求方面,仅匈牙利、西班牙两大欧洲在建项目投资规模就高达110亿欧元。
然而,截至2024年12月底,仅投入约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3亿元)。这意味着,后续仍需大量资金注入,以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王雅雯表示,宁德时代赴港上市,股权融资是便捷且高效的途径。港股上市后,一方面,香港作为海外前沿阵地,在控股合规上提供更多灵活操作空间,助力宁德时代应对复杂海外市场;另一方面,借助港股平台搭建便捷外汇融资渠道,获取更多低成本且快速到位的外资,满足其海外业务快速扩张的资金需求。
对于宁德时代而言,凭借在海外工厂的建设、众多客户的支持,公司在《招股书》中展现出十足的自信,认为自身全球布局领先,具备难以复制的能力。
但市场风云变幻,这一论断正面临重重考验。
LG新能源、松下等国际电池巨头,对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觊觎已久”。2024年1月-10月,宁德时代海外市占率虽排第一,为26.4%,但与LG新能源的25.9%近乎持平,差距极小。
同期,据SNEResearch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全球市占率提升0.9%。但剔除中国市场,其海外占比不升反降1.2%,增长率仅7.8%。
对此,王雅雯指出,当前欧洲电池企业无力满足市场需求。即便手握大量订单,也无法建立并交付产能。欧洲车企已放弃以欧洲本土电池供应为主的订单策略,未来将是中韩电池企业的竞争,关键在于谁能更快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也分析道,LG新能源、松下等国际竞争对手,在海外市场拥有深厚技术积累与丰富市场经验,与宁德时代在技术和市场份额上高度重叠。这些企业长期占据欧美市场,客户粘性与品牌影响力强,直接威胁宁德时代在海外市场的份额扩张。
图源:罐头图库
国际巨头施压的同时,国内竞争对手也纷纷出海,攻势猛烈。比亚迪的弗迪电池海外装机量同比增长142.9%,中创新航同比增长300%以上,而宁德时代增长率仅7.8%。
不仅如此,宁德时代在海外建厂的成本也着实令人咋舌。比如,匈牙利项目投资555亿元,规划产能100GWh;而四川宜宾基地,投资约560亿元,年产能却达270GWh。海外建厂每增加一单位产能的成本,几乎是国内三倍。
此外,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表示,公司海外建厂,但地缘政治风险仍然可能限制其海外资源的获取和商品销售,货币波动风险相对来说有很多金融工具可以对冲。
面对这些内忧外患,曾毓群在接受新媒体“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表示,一方面,我们要加快自身高质量的创新,创新仍是宁德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于地缘政治。再好的东西走出去也会冲击别人的市场,所以别人就会想不同的办法对付我们,这个局面目前没有办法改变。
图源:罐头图库
“界面新闻”援引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原秘书长刘彦龙观点指出,除地缘政治因素外,中国电池企业赴欧洲建厂面临四大难点:高昂的建设成本与漫长周期、匮乏的人才资源、当地社区及居民的认可问题,以及更为严格的标准。
在资本市场上,“宁王”更是掀起造富旋风。2018年,宁德时代创业板上市首日,公司股价大涨44%,报收于36.2元/股,总市值达786.42亿元。
2021年,公司业绩与股价双爆发,营收首破千亿至1303.56亿元(同比增159%),净利润159.31亿元(同比增185%),同年5月市值首破万亿成创业板首家万亿公司,12月股价达692元/股、市值1.6万亿元。
这一年,曾毓群也以345亿美元(约2518.5亿元人民币)身家登上“福布斯富豪榜”,超过李嘉诚,成为“香港首富”。
图源:罐头图库
除曾毓群外,黄世霖、李平等联合创始人亦跻身富豪榜。
宁德时代的“现金奶牛”特质显著,2023年分红221亿元,2024年计划分红253.72亿元,曾毓群(持股12.8%)两年累计获分红超60.72亿元,黄世霖(10.58%)、李平(4.58%)分别分得26.84亿元、11.62亿元。
黄世霖作为曾毓群的中学同学与创业搭档,2021年以129亿美元(约合873亿元人民币)身家登福布斯全球榜第166位;李平与曾毓群同为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2025年解除一致行动关系后,据《2023·胡润百富榜》,身家仍达500亿元,稳居中国富豪榜第79位。
2024年,碳酸锂价格下滑,市场进行产能过剩的下行周期,公司股价回落至262元/股,总市值高达1.2万亿元。
曾毓群财富也随市场波动缩水。2024年,他的财富缩水至1650亿元,在《胡润中国富豪榜》中排名第8。
图源:罐头图库
如今,宁德时代出海布局,动作迅猛且意图明确。在国内市场,这头行业巨象已出现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市场份额不断被对手蚕食的情况。出海虽是破局希望,但海外同样危机四伏,国际巨头严防死守,地缘政治风险暗藏。对于宁德时代来说,出海能解困吗?
你怎么看待“宁王”出海?评论区聊聊吧!
来源:野马财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