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十余年来的实践,goa大象设计以“焕新邻里”为概念总结城市更新策略。相较于宏大的愿景,建筑师希望以日常生活为出发点,将邻里活动的重塑视作更新实践的逻辑,创造丰富、方便、有趣的邻里空间。
#设计万花筒
上海 · 焕新邻里 BY goa大象设计;
合肥 · Simple Art美术馆 BY HAS design and research;
上海 · 蓝瓶咖啡西岸梦中心店 BY 西涛设计;
沈阳 · 山楂MAYBUSH轻食餐厅 BY 白菜设计;
成都 · CACP“设计中?”BY 一介建筑;
上海 · 斑马与巧BAN&CHOC BY WBS里外工作室;
FRAME为你带来一系列文旅、展馆、餐饮及品牌门店等精彩项目……
Simple Art美术馆 BY HAS design and research © W Workspace
#新文旅
焕新邻里
BY goa大象设计
© W Workspace
基于十余年来的实践,goa大象设计以“焕新邻里”为概念总结城市更新策略。相较于宏大的愿景,建筑师希望以日常生活为出发点,将邻里活动的重塑视作更新实践的逻辑,创造丰富、方便、有趣的邻里空间。
© W Workspace
在更新过程中,goa不拘泥于原样复制,而是研究并优化从街巷尺度到门窗构件等不同尺度的设计语言,赋予其更适合当代需求的居住、活动与交往功能。
© W Workspace
面对城市更新与人居空间营造相结合的项目,goa将更新的历史建筑视作“鲜活社区”理念中“混合边界”工具的延续与发展,形成居住区与外部城市环境的过渡性边界。
© W Workspace
陈旧的街巷与道路可能成为城市生态圈中淤塞的节点。goa基于历史肌理重新梳理区域中的道路,形成线性或网状的公众流线系统,串联重要的空间节点,形成活跃的交通系统,并进一步将老化而封闭的邻里空间重新接入周边脉络,为之注入“新鲜血液”。
© W Workspace
邻里是一个复杂的聚合体,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拥有不同的空间需求与活跃时间。祥符桥传统风貌街区等较大尺度的项目基于“空间融合、业态融合、时间融合”的概念,尝试建构一个多圈层共融的复杂时空聚合体。
© W Workspace
#新展馆
Simple Art美术馆
BY HAS design and research
© W Workspace
Simple Art美术馆(Simple Art Museum)是一个当代美术馆,展示中国至亚洲当代艺术创作,挖掘艺术家对环境与社会的思考。
建筑坐落于中国安徽,该区过往因历史战略位置,发展出特有的徽派建筑,尤其在建筑的屋顶、山墙、柱梁、园林等元素,构成具有文化象征性价值。
该美术馆坐落在老城外围的新城开发区,作为一个新城,如何赋予新的文化意义并延续历史价值,成为建筑自身所面对的社会议题。
© W Workspace
HAS Design and Research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Jenchieh Hung与Kulthida Songkittipakdee提出一种崭新的文化思考,设计透过延续安徽传统建筑形式,萃取屋顶、山墙、园林等元素,转化成一个新的当代空间,兼具人文精神与生活交流。
设计最终以漂浮并连续起伏的屋面,暗示着传统徽派建筑的山墙面,并将山墙起伏的形状,转化成建筑空间,从建筑外部延伸串联整个室内场域,形成一系列艺术文创展示空间,包括艺术展览、手作工作坊、多媒体影像、设计沙龙与咖啡茶饮等,而建筑本身也与内部自由流动的墙体,发生形式之外的空间互动,从而体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转译关系。
© W Workspace
#新门店
蓝瓶咖啡西岸梦中心店
BY atelier tao+c 西涛设计
© Wen Studio
tao+c西涛设计的蓝瓶咖啡,坐落在原上海水泥厂旧址改造的西岸梦中心的沿江北区建筑,东面朝向江岸边的一个老船坞,是场地上少数留存的历史遗迹之一。在这个前工业建筑的场址内,重功能和效率依然是场地中的建筑可以辨别的特征;自发的户外活动也反映着都市人对于精简和逃离的向往。西涛设计了一个基本的、没有多余的空间。室内只是两片帐幕,和一些令人联想起公园座椅的座位,让滨水户外公园景象无阻碍地向内部延伸,缝合起工业遗产空间记忆和当代城市生活之间的落差。
两片 “浮帐” 由两根略倾斜的木柱撑起,在空中将原来的一个长方形空间分成两个没有分界的组团,木柱子锚定出帐下空间的轴心。这是一个直白明确的意象,引导使用者在帐下聚集围坐喝咖啡,感受一种被庇护而不受拘束的放松氛围。
© Wen Studio
由花旗松多层板组装成的木作系统,是架子也是墙体;分离出厨房与外场咖啡区的空间边界,又嵌套串连所有功能——墙板、展示架、厨房出入口、后吧台、座椅和餐牌等。木头温暖的色调让整个空间变得舒适柔和。
© Wen Studio
三种主要预制混凝土构件(柱,梁,面),以简单的搭接关系组合成咖啡店里的转角吧台。预制混凝土组件的构造被重新诠释及表达,从这种日常的城市里的构建材料让居民感受到一种熟悉感。
© Wen Studio
#新餐饮
山楂MAYBUSH轻食餐厅
BY 白菜设计
© 图派视觉
山楂MAYBUSH是位于沈阳的一家精致融合菜Bistro,位于美食汇聚的西塔街区。通过设计师与厨师团队以及经营者的打磨与沟通,设计目标是创造一个舒适的场所,运用自然的原木色与金属色的组合,创造有餐饮专业度的温暖空间。
© 图派视觉
店铺定位简约与幽静,将注意力聚焦在菜品本身,设计也保持空间材质客观、简单、克制。项目位置位于一个新建商场的二层,设计将厨房与功能性空间作为“舞台”植入在中间区域。四周则为动线和经营区域,将玻璃与景观给到客人。
© 图派视觉
开放式厨房是空间的视觉中心,无论从室内还是室外露台,都能观察到整个备餐出品的过程。空间朝北的折叠窗全部打开后,室内外便贯通了起来,室外空间的设计语言也是室内的延伸。厨房空间也可以去室外联通开启,在舒适的夏夜厨房可以摇身一变成为酒吧,服务于露台。
© 图派视觉
#新改造
CACP“设计中?”
BY 一介建筑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设计中”是CACP(Community Art Creative Project)项目下的空间实践项目,项目将一座废弃的自行车棚改造为一个新的公共空间。CACP项目探讨了中国非正式城市边角空间的潜力,这些区域由于快速城市化和非私有化土地政策往往被忽视。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这些非正式空间为城市复兴提供了独特的机会。该项目采用跨学科方法积极与当地社区互动。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项目位于玉林二巷,该地区位于密集城市中心,残留着拆除过程中的红砖建筑。聚集了低收入群体、流动人口、少数民族及原住民居民。过去三十年中,从曾经的城市繁华地标到现在的停滞的“等待之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生态。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非焊接的组装式轻钢结构,为参与式建造过程及空间持续更新提供了可能性;旋转的锯齿单元空间、屋面种植融合自然,模糊边界;就近可得的日常材料如同“手风琴”一般演奏着具有张力的空间层次;可持续的空间内容生产及自治机制重新塑造着非正式空间的生活与权益。
©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新门店
斑马与巧BAN&CHOC上海店
BY WBS里外工作室
门店定位复古未来主义,打造具有未来性的新型零售空间。巧克力排块元素依托构成手法,灵活运用于门头、天花及墙面,翻折的体块极具视觉冲击力,赋予空间强烈的构成感。向外延伸的可可排块,让空间呈现出友好开放的店面形象,吸引更多商场人流。
巧克力色与不锈钢本色的搭配,代表着复古与未来的对撞融合,营造既怀旧又前卫的空间氛围。天花部分的巧克力块采用发光灯膜,作为店内的基础照明灯源。
店面转角处的LED屏幕,如同时间胶囊镶嵌在立面上,具有造型感的装置屏幕吸引了商场内部大量人流。圆形中岛结合品牌的斑马形象,帮助加深顾客印象,强化品牌记忆点。
来源:FRAME构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