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饮料正在加速消亡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0 07:59 1

摘要:核心数据警示:太古可口可乐(内地):2024上半年营收115.46亿,同比下滑4.02%中国食品(可口可乐装瓶商):同期营收113.35亿,跌幅达9%百事Q2全球销量连续8季度下滑,中国市场失速尤为明显

一、碳酸巨头的至暗时刻:双雄财报暴雷

核心数据警示:太古可口可乐(内地):2024上半年营收115.46亿,同比下滑4.02%中国食品(可口可乐装瓶商):同期营收113.35亿,跌幅达9%百事Q2全球销量连续8季度下滑,中国市场失速尤为明显行业坐标系:中国饮料市场整体增速6.2%即饮茶(+11%)、功能饮料(+9%)、果汁(+8%)、即饮咖啡(+15%)领跑碳酸饮料市场份额从35%缩水至19%

《2024中国饮料市场趋势与展望》显示,中国饮料市场整体增幅为6.2%,其中增幅超过平均线的单品类包括即饮茶、功能饮料、果汁和即饮咖啡,碳酸饮料的风头荡然无存。

这一变化在终端市场迅速显现,回望各大商场,当年轻人捧奶茶谈笑风生,就注定了以可乐为主的碳酸饮料要踏上“消亡”的归途

二、无糖陷阱:300亿资本狂欢下的结构性危机

伪风口真相:无糖汽水便利店渠道占比:2022Q3 6.25% → 2024Q2 4.13%代糖原料价格暴涨:2023年10万/吨 → 2025年25万/吨(5个月6次调价)元气森林无糖增速(309%)VS 可口可乐无糖(40%)替代品围剿:无糖茶饮市场规模:2024年同比增长182%东方树叶单品牌年销突破100亿,SKU数量突破300款中式养生水成新蓝海:同仁堂凉茶、东阿阿胶饮品等入局

数据显示,68%的消费者有控糖意愿,年轻人、体重焦虑人群的控糖意愿更加强烈。在亿欧智库调查报告中,无糖饮料之所以能代替碳酸饮料取得消费者青睐,无糖无负担是主要原因,约有63.6%的消费者认为无糖无负担决定了其购买行为。

这两年,碳酸饮料企业也正加速往无糖赛道转型,无糖雪碧、无糖可乐、无糖七喜……已经是超市货架上最常见的存在。其具体销量也似乎为碳酸饮料的再度崛起增加了一丝底气,2022年,无糖可口可乐的销量增速达11%,到2024年第一季度,销量全球增长6%。

目前,市面上以东方树叶为首的无糖茶饮产品高达300款。

三、渠道暗战:餐饮场景的300%暴利游戏

渠道重构图谱:餐饮渠道贡献率:大窑85% VS 传统品牌45%终端利润对比:大窑毛利率230% VS 传统碳酸饮料120%渠道下沉成本:每新增1个县城网点需投入5万元营销费用冷藏设备军备竞赛:可口可乐2024年新增60万台冰柜元气森林百万冰柜计划折戟,渠道战损率超30%乡镇夫妻店入场费从3000元飙升至8000元

碳酸饮料真的卖不出去了吗?

细究整个消费市场,其实还有一些地方存在不可忽视的增长空间。时至今日,节日庆典、夜间经济等场景中,碳酸饮料仍具不可替代性,在历来春节,可乐、雪碧的销售额都会大幅度增长。

太古可口可乐数据显示,其在春节期间吃到的节日红利曾一度贡献了三成销售额。这就启发碳酸饮料企业要挖掘新的消费场景。2024年,在途、佐餐、赛事和节庆……都成了各家必争之地。

目前,提升传统渠道覆盖率成了碳酸饮料赛道的集体目标,2024年,可口可乐在全球新增超25万个销售点和近60万台冷藏设备,当然,这一举动除了要扩大餐饮渠道外,还有要继续下沉的目的。

四、短视频革命:新品牌48小时破亿的降维打击

流量重构法则:抖音饮料类目年复合增速116%轻上品牌达人矩阵:6万关联达人,54.57%销售额来自达人带货价格屠夫策略:西梅汁4元/瓶(行业均价8元)Z世代认知颠覆:可口可乐品牌认知度:2021年78% → 2023年63%新锐品牌复购率:短视频渠道达42%(传统渠道28%)爆品生命周期:从12个月压缩至3个月

碳酸饮料还要继续创新,尽管无糖消费的风口已有错失的风险,但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下,消费者始终对更高品质、更健康、更有功能性和更多场景价值的产品充满想象,这也是碳酸饮料破局的关键所在。

就目前来看,头部企业都想率先“教育”消费市场。2025年2月,可口可乐在美国市场宣布开拓首款益生元汽水系列Simply Pop,同时,百事可乐也盯上了益生元,计划在今年春季推出益生元汽水新品。

五、未来战场:功能性饮料的万亿赌局

益生元汽水:北美市场年增速280%代谢调节型饮料:GLP-1减肥药伴侣概念兴起情绪价值饮料:γ-氨基丁酸(GABA)添加产品激增可口可乐收购益生菌巨头BioGaia红杉资本押注中式药饮品牌"草本宣言"高瓴资本重仓功能性原料企业金禾实业

饮料圈里一向擅长模仿,变化不定的消费市场更让企业一时无法适从,跟风成了最有利的手段。就连吃到消费红利的品牌也不免迷失方向,目前,三得利、元气森林、康师傅……头部企业的新品发布速度越来越快,同质化也越发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大品牌不仅要面临消费市场的骤变,还要提防小品牌的异军突起,尤其是在短视频时代,2024年抖音电商饮料类目同比增速达到65.2%,2021至2024年的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6%。

中国饮料市场正经历结构性洗牌,碳酸饮料的市场份额每下降1%,就有50亿资本流向新品类。这场关乎14亿人味觉革命的战争,本质是健康意识觉醒与资本增值诉求的终极博弈。

当然,传统品牌的主要消费地集中在线下,但已经有品牌开始走出短视频,逐渐往线下发力,大型商超、头部量贩零食店、便利店里,也逐渐有小品牌的身影。

饮料市场的新品牌诞生不仅是可能,更是必然,传统巨头虽难以撼动,但当主力业务不再景气,后来者的一举一动都显得意味深长。

来源:地产资管Plu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