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联盟主办,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发展战略学会智库专委会、中国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专委会承办的“中国科学院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联盟2024年会暨第七期人工智能创新大讲堂”在科大讯飞北京公司举办。本次年会以“人工智能助
12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联盟主办,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发展战略学会智库专委会、中国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专委会承办的“中国科学院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联盟2024年会暨第七期人工智能创新大讲堂”在科大讯飞北京公司举办。本次年会以“人工智能助力科研范式变革(AI for Science)”为主题,旨在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学研多方合作及技术成果孵化落地。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视频致辞,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静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原副院长、联盟秘书长张凤出席会议并发布《人工智能前沿研究与产业发展报告2024》。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晓岚视频发布《AI初创企业价值创造白皮书》。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国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刘海燕,中国石油集团数智研究院院长杨文军,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代表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人工智能赋能科学技术研究
潘教峰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其中最重要的驱动力量和战略性技术,具有突出的头雁效应。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科研的每一个环节,深刻改变着科研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深刻改变着科学认知的速度、深度、广度和精度,更将重塑科研组织模式,带来科研管理各环节深层次的变革。
会上,张凤发布了《人工智能前沿研究与产业发展报告2024》,报告系统梳理了国际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热点、世界主要国家的人工智能战略政策动向,并基于论文和专利剖析了近两年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研发态势与突破方向。此外,报告还系统分析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应用态势,重点总结了人工智能在机器人、教育、医疗、创作等领域的应用实践。
傅晓岚视频发布了《AI初创企业价值创造白皮书》,分析了全球AI企业的价值创造。报告显示,全球AI初创头部企业分布形成了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中国北京为核心的双中心格局,行业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发、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制造、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这反映了中国在AI领域的战略重点和发展方向。此外,科大讯飞还入选了该白皮书的“中国AI企业价值创造30强榜单”。
AI for Science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加速落地
胡国平带来《AI for Science,星火正燎原》的主旨演讲,现场分享了讯飞星火大模型的最新进展。今年10月24日科大讯飞发布的讯飞星火4.0 Turbo是基于全国首个国产万卡算力集群“飞星一号”训练的全民开放大模型。根据真实数据背靠背的测试,讯飞星火4.0 Turbo七项核心能力在中文领域全面超过GPT-4 Turbo,更是在代码能力和数学能力上超越GPT-4o。同时,国产超大规模智算平台“飞星二号”也已正式启动。基于上述自主可控的技术优势,科大讯飞已成为多家央国企的大模型解决方案合作的重要选择。
“人工智能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科研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也加速落地。”胡国平分享了科大讯飞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科研单位共同开展的AI+生物科技、AI+科学装置的交叉科研攻关。其中包括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海燕团队的基于条件扩散生成模型的蛋白质主链设计项目,联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鑫团队的基于GNN融合基因图谱的单细胞基因表达项目,以及联合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李建刚院士团队的基于Transformer强化学习的托卡马克等离子体控制项目。
此外,科大讯飞还联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于2024年10月升级发布科技文献大模型2.0,论文研读、翻译、润色、知识抽取、综述五大能力全面提升。目前,科大讯飞正联合中国科大、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聚焦化学、化工领域典型场景及下游任务,研制科学知识推演大模型,预计通过3至5年攻关,实现实验方案设计、工艺流程生成等任务达到科学家“实际可用”门槛;并与中国科大联合研制化学大模型,与大连化学物理所联合研制化工大模型2.0。
“人工智能为研究复杂系统提供了新的科研范式,人工智能作为从数据到应用的桥梁,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传统研究手段面临的困难。”刘海燕现场做《AI for Science蛋白质结构和序列设计》主题报告。刘海燕团队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蛋白质预测和设计问题上,已经取得了高水平成果,其与科大讯飞联合开展的基于条件扩散生成模型的蛋白质主链设计工作,在大模型的助力下,将原来需要6个月的实验提速到只需1天即可完成。目前已成功设计了48个自然界不存在的全新蛋白质。
杨文军在《能源化工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设与应用实践》的主题演讲中提出,产业智能化是一场长期变革,先易后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业务场景智能化、业务领域智能化、企业智能化。石油化工行业当前已有智能巡检、设备维护需求预测、油井方案优化、市场预测等场景投入使用。他还介绍了中国石油与中国移动、华为、科大讯飞共同打造的“昆仑大模型”的建设成果,该大模型是能源化工行业首个通过国家备案的行业大模型。
赵喆在《国能集团AI4S赋能科研新范式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报告中介绍了国家能源集团的AI战略。目前,国能集团已经三横、三纵、N域、一生态的AI总体框架。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已规划并开展“科研大脑”、能源行业材料智造实验平台、智能分析表征谱学大模型、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能源市场智能预测大模型、分析表征领域技术标准制定等AI4S科研创新项目。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斌在题为《人工智能助力海洋科学研究》的演讲中指出,海洋科学研究已经进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在海洋环境建模、海洋现象预报预测中,人工智能已显示出其具有突破瓶颈的潜力。同时,我国海洋人工智能技术正蓬勃发展,研发能力位居国际前列。各涉海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了系列海洋人工智能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成果。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马喜波在《AI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简介》演讲中介绍了其团队最新研究进展:在AI理论算法研究上,聚焦多模态快速进化智能,提出了多个网络架构;在AI系统研发上,研发了面向药物安全评价的动物行为识别系统,已经投入试用。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上,提出的相关大模型及应用,推动了脊髓衰老驱动力的发现和人类疾病机理的揭示等。
会议当天,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江涛主持了中国科学院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联盟理事会闭门会,宣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正式成为联盟企业单位。
近年来,联盟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通过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了学术研究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在人工智能产学研上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未来,联盟将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助力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来源:智东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