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正面临一个日益突出的挑战:在亚洲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学术人才与专业储备严重不足。随着亚洲在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中的地位持续上升,这一短板的影响愈发显著。摘要:瑞士正面临一个日益突出的挑战:在亚洲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学术人才与专业储备严重不足。随着亚洲在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中的地位持续上升,这一短板的影响愈发显著。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并保持全球竞争力,瑞士必须补强这一领域的知识,将其提升为国家战略的当务之急。
亚洲,并不遥远
亚洲既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新一轮地缘政治博弈的核心区域。作为全球贸易的重要枢纽,该地区也是国际关系准则受到挑战的地方,而这些准则恰恰是瑞士等小国赖以立足的根本。当前,台海局势、南海与东海争端、朝鲜半岛问题等多个热点正不断升温。
虽然亚洲在地理上看似遥远,但其政治经济变动对世界各国却影响深远。例如,台海若发生冲突,不仅将重创中国大陆、台湾以及周边国家的经济,还可能引发全球市场震荡,冲击现有国际法律秩序。彭博社预计,类似冲突的代价可能高达1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10%。其带来的连锁反应势必对瑞士的贸易、金融及工业部门造成严重冲击。
对于依赖开放市场、全球稳定以及基于规则的国际体系的瑞士而言,亚洲的崛起既是机会也是挑战。能否对亚洲有深刻的战略眼光和认知,不再是“选修课”,而是“必修课”。然而,支撑这一战略认知的学术体系,目前仍显薄弱。
学术能力存短板
近年来,欧美国家在亚洲研究领域纷纷加码,学术投入显著加强。德国就拥有多所高校-如柏林自由大学(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图宾根大学(Tübingen)、哥廷根大学(Göttingen)和维尔茨堡大学(Würzburg)-将亚洲研究与政治学、国际关系相结合。意大利也不遑多让,不仅有那不勒斯东方大学(Università L’Orientale)和威尼斯卡福斯卡里大学(Ca’Foscari University of Venice)等专业院校,还有帕维亚大学(Pavia)、都灵大学(Torino)、罗马大学(Rome)的相关课程,辅以都灵世界事务研究所(Twai)这类在亚洲问题上极具影响力的研究机构。法国更是通过巴黎政治学院(Sciences Po)、里昂高等师范学院(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Lyon)等顶尖高校,以及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IFRI)、法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院(IRIS)等重量级智库,构建起一套完整而有深度的亚洲研究体系。
这些学术生态系统不仅开展研究,还是政府和企业高层决策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撑。相比之下,瑞士在这方面明显落后。
瑞士虽有几所大学开设了亚洲语言与文化类课程,但很少有大学关注亚洲国际政治和战略格局。目前,仅有苏黎世大学亚洲与东方研究所和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硕士项目提供相对完整的亚洲研究课程。即便如此,这两所院校在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方面的专业储备也很有限,多集中在极少数几位学者身上。
瑞士在中国研究领域的学术资源
在瑞士,关于中国问题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于语言、文学、历史和文化等领域,涵盖本科、硕士及博士阶段的课程。目前,瑞士主要有三所大学在中国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积累:苏黎世大学、日内瓦大学和圣加仑大学。
苏黎世大学(University of Zurich)的亚洲与东方研究所(Asien-Orient-Institut)设有完整的汉学(Sinologie)课程,涵盖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 该课程强调对中国古典与现代文学、哲学、历史和社会的文本分析与语言训练,注重语言能力与文化理解的结合。博士项目还包括“当代中国广告与品牌研究”等专题课程,体现了对当代中国社会现象的关注。该校的汉学课程以德语授课为主,部分课程提供英语教学。
日内瓦大学(University of Geneva)的人文学院与社会科学学院联合开设了亚洲研究硕士项目,提供中文、日语、印地语和韩语等语言的学习。该项目涵盖历史、文学、国际关系、社会科学和发展研究等领域,强调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课程以法语授课,建议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该项目还鼓励学生前往亚洲国家进行交流或实习,以增强对亚洲社会的理解。
圣加仑大学(University of St. Gallen)则在其文化与社会研究课程中,提供关于中国文化、文学、媒体、历史和政治的教学。该校的课程强调跨文化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此外,瑞士的其他高校如巴塞尔大学、伯尔尼大学和洛桑大学等,也提供与中国语言和文化相关的课程,主要集中在语言教学和文化导论方面。
近年来,中瑞高校合作也遇到了一定的挑战。例如,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Swis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暂停了与中国的研究合作项目,以应对知识产权和安全方面的担忧。 此外,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也加强了对与中国合作项目的审查,以确保研究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后果不容忽视
这种学术空白带来的后果不容小觑。瑞士政府和企业的决策者都需要对亚洲的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经济战略和监管框架有专业洞察。若缺乏这种能力,瑞士企业将在全球最具活力的一个地区失去竞争力。更令人担忧的是,瑞士政府在处理诸如贸易谈判、地缘政治危机等复杂外交事务时,可能会因信息不足而陷入被动。
瑞士一向秉持中立和对话的外交传统,这些原则可以使瑞士在亚洲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格局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然而,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将使瑞士在未来危机面前只能被动应对,难以争取话语权,保障自身利益。
缩小差距,刻不容缓
要想弥合这一差距,瑞士高校必须优先发展以亚洲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和语言为重点的跨学科项目。这包括建立新的研究中心,拓展课程种类,积极引进在亚洲问题上有深厚造诣的教师。
联邦政府也应积极介入,推动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深度合作,资助设立以亚洲为研究对象的新型研究机构和智库,支持对两岸关系、朝鲜半岛、南海和东海海上安全等战略问题的研究。
归根结底,投资建设亚洲研究领域的学术能力不仅仅是一项学术任务,而是一项战略要务。瑞士未来的经济繁荣和外交地位都取决于此。为了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秩序中保持竞争力,瑞士领导人现在就必须采取果断行动、迎头赶上。
原文链接:https://www.swissinfo.ch/chi/swi/89319370
来源:瑞士资讯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