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了2021年,哪吒汽车凭借B端市场突围,交付量飙升至6.9万辆,仅次于蔚来。那一年,所有投资者都看好哪吒的潜力。
2025年5月13日,哪吒汽车申请破产了,挣扎了许久,终究是倒下了。
从年初的APP瘫痪,到现在,不到半年时间。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浪潮中,威马、高合、极越这些曾经的同行也经历过这一步。
威马2023年10月进入预重整,APP 瘫痪;
高合2024年2月爆雷,停工停产;
极越2024年12月直接解散,CEO被围堵......最终都难逃破产的结局。
早在2022年,哪吒全年销量达到15.21万辆,稳居造车新势力年度销量榜首,力压 “蔚小理”!
曾经风光无限的哪吒汽车,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
哪吒汽车的起点并不算高,但也曾经辉煌过,曾力压新势力三巨头“蔚小理”,高居年度销量榜榜首。
2018年品牌创立,第一款车哪吒N01上市,销量虽不惊艳,但也稳稳起步。
到了2021年,哪吒汽车凭借B端市场突围,交付量飙升至6.9万辆,仅次于蔚来。那一年,所有投资者都看好哪吒的潜力。
哪吒汽车D轮融资超30亿,360集团、宁德时代等巨头纷纷入局,哪吒汽车的估值也一飞冲天,冲到了500亿。
巨大的资金涌入,哪吒汽车迎来了高光时刻。
2022年,哪吒汽车全年累计销量达到15.21万辆,成功登顶造车新势力年度销量榜首,将新势力三驾马车 “蔚小理” 甩在身后,成为当之无愧的 “黑马”。
这一年,哪吒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18%,实现了连续29个月的同比增长,成为首个年销突破15万台的新势力。
然而,好景不长。后来汽车原材料价格暴涨,哪吒主打的A0级车型利润被大幅度压缩,单车亏损扩大到1.2万元,也就是说每卖一台车,哪吒亏1.2万元。
2023年,交付量开始暴跌至12.75万辆,同比下滑16%,年度销量目标完成率只有51%。到了2024年,销量直接腰斩,全年仅6.45万辆。2025 年 1 月,交付量暴跌97.76%,仅110辆。
哪吒公布的财务数据,让人看了,更是触目惊心。
2021年至2023年,营收分别为50.87亿元、130.50亿元和135.55亿元,但净亏损却高达48.4亿元、66.66亿元和68.67亿元,三年累计亏损183.73亿元。
2023年,哪吒汽车每交付一辆车,亏损高达5.5万元。
2024年,烧光300亿资金后,哪吒汽车迎来了至暗时刻。
2024年11月,埃夫特一纸诉状将哪吒汽车告上法庭,哪吒欠款高达4819.54万元。经法院调解,哪吒汽车达成和解,自2025年6月起分6个月还清欠款,每月还款约819万元。而这样的债务,只是冰山一角。
2025年,没钱还债的哪吒汽车只好与134家核心供应商达成债转股协议,高达20亿元的债务,70%转为股权,剩余30%分15期偿还。
供应商们无奈接受,毕竟哪吒汽车的现状让他们别无选择。
可尽管这样暂时消除掉了一些债务,但依然填不上哪吒汽车的债务窟窿,因为哪吒汽车的债务远超20亿元,高达百亿。
资金链紧张,融资能力下滑,企业自身风险信息剧增,哪吒汽车的命运似乎已注定——回天乏术。
研发投入的不足,导致哪吒汽车在核心技术上缺乏突破,产品竞争力逐渐下降。
2021—2023年,哪吒汽车的研发费用率仅为5.2%,远低于行业均值12%。与蔚来、小鹏等头部企业相比,哪吒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技术领域的投入相对保守。
2023年推出的哪吒S、哪吒GT等20万+车型,技术配置落后竞品,年销量不足2.5万辆。哪吒S搭载的400V充电架构、80TOPS算力芯片,与同期的小鹏P7i的800V超充、254TOPS算力相比,技术相差两代。
哪吒汽车的困境,不只是债务问题,更是战略失误的苦果。
哪吒汽车2022年登顶销冠,凭借的是高性价比和B端网约车市场。然而,2023年却制定了高端化战略,品策略出现致命矛盾,导致原有主力车型市场份额被蚕食,销量暴跌49%,而高端化得不到消费者支持,陷入“两头落空”的困境,芝麻丢了,西瓜也没捡到。
2023年7月发布的山海平台,本应是技术突围的王牌。
首款高端车型哪吒S却因车身扭转刚度不足、技术路线摇摆等问题,暴露出致命缺陷。
哪吒 U-II 定位20万级市场,却因内饰廉价感被消费者唾弃。车主们在汽车论坛上吐槽不断,搪塑工艺的中控台和塑料感爆棚的门板,与40万级的蔚来ES6形成鲜明对比。
哪吒汽车的高端化之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
对市场需求的嗅觉迟缓,产品发布进度慢,也加速了哪吒汽车的衰败。
中型SUV市场在2023年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增长点,但哪吒汽车直到2024年才推出哪吒L,此时市场竞争已非常激烈,零跑C10等竞品已占据主导地位,哪吒L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
此外,为提升市占率,哪吒汽车在三四线城市快速铺开销售网络,但单店盈利能力不足,加剧亏损。直营店和供应商管理混乱,售后服务频遭投诉,品牌形象日益受损。
某行业分析师直言:“哪吒汽车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信心受损严重,这种信任崩塌,至少需要三年才能修复,但哪吒可能等不到那天。”
真的是一语成谶了。
千疮百孔的哪吒汽车,也曾经有人试图挽救过。
“红衣教主”周鸿祎,为了能够盘活哪吒汽车,曾经多次出手。
2021 年,他以 29 亿元投资哪吒汽车,成为第二大股东,哪吒汽车从此登上主流舞台;
此外周鸿祎,还多次通过直播等方式为哪吒汽车“站台”。
2024年3月,周鸿祎和哪吒汽车CEO张勇联合直播,共同驾驶哪吒L前往正在扩建中的桐乡生产基地,在直播中,他直言不讳,当面批评哪吒汽车营销是“自嗨”,建议其多学习小米,并指出哪吒汽车在产品命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周鸿祎借“卖迈巴赫换国产新能源车”事件也是火出了圈,为哪吒汽车带来曝光机会,在哪吒L上市发布会上,哪吒汽车CEO张勇在演讲中数十次提及周鸿祎,也因“含周量”高引发网友调侃,但也为哪吒L带来了关注度,该车上市35天内,订单量突破三万台。
2024年3月初,哪吒汽车和360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布大模型产品NETA GPT,将360智脑、搜索和数字人等先进AI技术应用在座舱等领域,并首先搭载在哪吒L上。
然而,尽管周鸿祎采取了多种措施试图盘活哪吒汽车,但也没办法阻止哪吒汽车崩塌,根本顶不住。
更重要的是,周鸿祎无法全身心投入哪吒汽车。
360公司近年来发展低迷,2022年营收下降12.54%,2023年又降4.89%,两年亏损近27亿元。
周鸿祎的心思还在360和AI领域,哪吒汽车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投资项目,而非全部。
在倒闭的流言下,哪吒汽车苦苦地熬了大半年,终究是倒下了。
2025年5月13日,哪吒汽车关联公司合众新能源被申请破产审查。天眼查显示,合众新能源已被法院冻结股权30次,累计欠税超200万元,CEO方运舟也被限制高消费。
从高光到至暗,哪吒汽车的跌宕历程令人唏嘘。
哪吒汽车的破产,给广大企业提了个醒,一个企业要长久稳定发展,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1、技术壁垒长期生存的关键,依赖代工和低价策略很难长久,除非有超级厉害的垂直整合能力;
2、健康的现金流与自我造血能力是根本,资本输血永远无法替代盈利模式,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来源:奕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