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主要包括2种疾病: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 CD)。
关注肠道健康
你是否时常腹痛腹泻
却以为是吃坏了肚子?
是否反复便血
却误以为是痔疮?
当肠道长期反复“发怒”
可能是炎症性肠病(IBD)在作祟!
别把 IBD 当“肠胃炎”
1 IBD是什么?
肠道里的“隐形战争”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主要包括2种疾病: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 CD)。
UC发生于结肠,特征为黏膜层炎症,该病几乎都会累及直肠,并且通常以连续性蔓延的方式向近端累及结肠的其他部分。
CD最常累及回肠和近端结肠,特征为透壁性炎症,可发生于从口腔到肛周区域的消化道任意部位。
UC好发青壮年,发病高峰年龄20-49岁,男女性别差别不大,CD发病高峰为18-35岁,男性略多于女性。
目前病因未明确,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因素、免疫调节异常和环境因素等。需注意的是,IBD不是传染病,但现代生活方式可能是它的推手。
2 精准诊断
揪出肠道的“隐形杀手”
内镜检查
能直接发现肠道病变,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分析
影像学
CTE/MRE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液和大便化验、粪便钙卫蛋白检测等等。
同时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进行全面评估和鉴别,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肠病的基础上需要多学科团队进行讨论和决策。
3 科学治疗
让肠道“冷静下来”
1 基础药物
适用于轻中度的患者。
2 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减少炎症,短期使用可快速控制炎症,但不建议长期使用。
3 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
通过中和炎症因子或靶向特定免疫细胞发挥作用。
4 手术治疗
严重的CD并发症瘘管、脓肿等。内科治疗无效者可酌情考虑手术治疗。
UC的手术指征包括中毒性巨结肠、穿孔、大出血等,手术并不能根治IBD,术后需继续药物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4 预防指南
给肠道穿上“防护甲”
营养支持
IBD 患者饮食原则为种类丰富、富有营养、少食多餐,减少加工食品、高糖高脂摄入,增加膳食纤维,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的食物。
疾病处于活动期按照医嘱,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缓解期患者可酌情适量进食蔬菜、水果,以大便成形软便且能够顺畅排出为准。如果对麸质蛋白过敏,则不能食用面食。可选择蒸、煮、炖等适宜的烹饪方式。
建议IBD患者记录饮食日记,有助于发现不耐受的饮食判断,根据饮食记录反映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是疾病治疗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研究显示,IBD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发生率高达35.1%、25.6%。
如果出现情绪心理的问题,可主动向医生护士诉说,找出原因,以便共同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正念冥想和膈式呼吸的心理治疗,也是调整负面情绪一种辅助疗法。
适当运动
既往研究为运动不会加重疾病活动度或导致复发。开展运动前需要医生评估来共同参与运动管理。IBD患者每周至少运动3次,每次至少30 min(不包括热身、整理、拉伸),由低到高强度持续至少4周以上的运动,才能使患者受益。
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疾病缓解期的患者可选择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中等强度肌肉或耐力训练。疾病活动期的患者以休息为主。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腹痛、疲劳等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
生活方式
有研究发现,睡眠障碍持续超过6个月的患者疾病复发率为非睡眠障碍患者的1.6-2倍,需医生给予潜在的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患者在生活中建议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睡眠不足或昼夜节律紊乱会削弱肠道屏障功能。如果患者吸烟饮酒,为了长期获益建议戒烟戒酒。生活中应避免二手烟。都应将戒烟戒酒作为 “必修课”。
虽然短期内可能面临戒断挑战,但从长远来看,这是降低复发、改善预后最直接的生活方式。
定期复查
严格遵医嘱定期复诊,切勿擅减药或停药,密切医患沟通,主动反馈治疗期间的身体反应(如腹痛、腹泻频率变化等),便于医生精准把控病情进展。
警惕复发信号,留意身体发出的 “预警”,如黏液脓血便、持续性腹痛、体重骤降、发热等,一旦察觉异常,立即就医干预,争取在疾病早期控制病情。
炎症性肠病虽然是终身疾病
但并非绝症
做到以上几个方面
可降低复发风险
科学管理下
与疾病和平共处
依然可以享受热气腾腾的生活
拥抱精彩人生
操作简单 方便快捷
就医服务 便民信息
功能丰富 特色服务
来源: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