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影像子刊 | 光子计数CT解锁冠状动脉斑块新奥秘:‘Doughnut Sign’甜甜圈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9 18:11 1

摘要:探索冠状动脉疾病新视角!最新研究揭示了一种名为“doughnut sign”的混合斑块表型,这种形态只能通过先进的光子计数探测器CT(PCD-CT)技术捕捉到。研究详细描述了两种重度钙化冠状动脉疾病案例,均展现出中央低衰减区被密集环状钙化包围的特殊现象。传统成

探索冠状动脉疾病新视角!最新研究揭示了一种名为“doughnut sign”的混合斑块表型,这种形态只能通过先进的光子计数探测器CT(PCD-CT)技术捕捉到。研究详细描述了两种重度钙化冠状动脉疾病案例,均展现出中央低衰减区被密集环状钙化包围的特殊现象。传统成像

技术存在局限,而PCD-CT以其超高的空间分辨率,为准确评估斑块体积、组成及不良特征提供了可能。这一发现不仅

深化了我们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理解,还为临床介入治疗提供了宝贵指导。

作者:戴能

来源:CHART心脏影像与功能

01 研究背景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在评估具有大量冠状动脉钙化的患者时面临空间分辨率的挑战。

钙化引起的伪影和图像分辨率差会阻碍对冠状动脉斑块体积、组成以及不良斑块特征的识别。

02 研究目的

介绍并展示光子计数探测器CT(PCD-CT)在改善图像质量和减少钙化伪影方面的优势。

描述两种具有特殊斑块形态(即“doughnut sign”)的重度钙化冠状动脉疾病案例。

03 技术与方法

使用了PCD-CT(NAE-OTOM Alpha; Siemens Healthineers)进行超高分辨率CCTA扫描。

扫描参数包括回顾性ECG门控双源螺旋扫描、0.2的螺距因子、120 mm×0.2 mm的准直、0.25秒的机架旋转时间、90 kV的管电压等。

04 案例描述

案例1:72岁男性,重度吸烟者,伴有COPD和2型糖尿病。PCT-CT显示左前降支近端和中段有大量钙化,但无显著管腔狭窄。

案例2:67岁女性,既往吸烟者,有血脂异常、颈动脉粥样硬化、骨关节炎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PCD-CT显示左前降支近端显著狭窄。

两个案例均观察到独特的斑块形态,即中央低衰减区(

图1. 案例2的光子计数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CTA)展示了“doughnut征”

A,左冠状动脉系统的容积渲染图像,显示左前降支(LAD)广泛钙化。B和C,直面和曲面多平面重组图像显示左前降支近端和中段的钙化片。左前降支近端展示了一个斑块演化阶段,其中坏死核正在经历钙化。D,“doughnut征”表明一个中央低衰减区被密集的环状钙化所包围。E,混合斑块,具有270°的钙化弧和中央低衰减区。

图2. 案例1的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成像和光子计数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CTA)展示了“doughnut征”

A和B,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LAD)近端和中段严重钙化。C,曲面多平面重组(MPR)重建图像显示左前降支近端和中段的钙化斑块。D,PDC-CCTA上的“doughnut征”,表明一个中央低衰减区被环状钙化所包围(对应于C中白色虚线处的横截面)。E,与D相对应的血管内超声横截面图像,显示表层钙化伴阴影,这完全遮挡了底层的斑块形态。F,曲面MPR重建图像显示右冠状动脉(RCA)近端和中段的钙化斑块。G,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近端和中段严重钙化。H,PDC-CCTA上的“doughnut征”,再次展示了一个被环状钙化包围的中央低衰减区(对应于F中白色虚线处的横截面)。

图3.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组织学与相对应的血管内成像说明了血管内成像的局限性

A,冠状动脉组织学横截面的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突显了表层钙化区域及其下方的坏死核心。B,相对应的灰度血管内超声(IVUS)图像显示表层钙化伴阴影,这遮挡了底层的斑块形态,与组织学上观察到的坏死核心相符合。近红外光谱-血管内超声(NIRS-IVUS)提示存在富含脂质的斑块。C,冠状动脉横截面的H&E染色,显示表层和深层均有钙化,且表层钙化下方有一个坏死核心。D,相对应的灰度IVUS图像显示270°的表层和深层钙化弧伴阴影,这完全遮挡了底层的斑块形态。E,冠状动脉横截面的H&E染色,展示了一个富含脂质的斑块,其坏死核心较小,且坏死核心下方有深层钙化。F,与E相对应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图像,显示低衰减区域且边界模糊,使得难以区分斑块的各种成分(A和B:由Infraredx a Nipro公司提供;C至F:由Helle Precht教授提供)。

05 病理意义与临床应用

“doughnut sign”可能表示钙化组织包裹了一个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

这种形态以前未被描述,因为现有的成像技术(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存在固有局限。

PCD-CT能够准确区分纯致密钙化和混合脂质丰富钙化斑块,有助于更有效的斑块治疗策略。

06 与其他成像技术的比较

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在评估斑块成分方面有局限性,如IVUS可能无法识别被大坏死核心遮挡的深层钙化,而OCT的穿透深度有限。

PCD-CT则提供了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更准确的斑块特征描述。

07 病理学与临床展望

研究结果支持冠状动脉钙化以向心方式进展的假设,即从坏死核心的外缘开始,逐渐向中心推进。

从临床角度来看,PCD-CT能够帮助介入医生预测手术过程中的潜在挑战,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08

结论

PCD-CT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自然历史和进展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有可能改善其临床管理。

参考文献:Circ Cardiovasc Imaging. 2025;18:e017925. DOI: 10.1161/CIRCIMAGING.124.017925

戴能

医学博士(哈佛大学-同济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冠心病的诊疗,尤其是心血管无创影像学相关的临床和研究工作。

兼任心血管无创影像和功能学俱乐部(CHART)秘书长,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心脏影像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血管影像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心脏学会fellow(FACC)。

国家自然基金函评专家,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Imaging副主编,Cardiology Plus、iRADIOLOGY等期刊青年编委,Nature Communication, JACC子刊,EuroIntervention等杂志审稿专家。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获首届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自然基金3项、上海市科技引导项目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AMA、JACC、Radiology、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5篇)、 JACC Cardiovascular Imaging(2篇)、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Imaging(2篇)、EHJ Cardiovascular Imaging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中科院一区17篇)。

曾获2023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24),Jagat Narula杰出奖(Jagat Narula Award for Outstanding Scholarship)(2024),中国医师协会《医师报》“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十大医学新锐”(2023),“美国心脏协会国际青年研究者奖(AHA International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2017),“姜必宁奖——杰出青年心脏论文奖”(2013)。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心内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