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日起,全国首个涉及川菜发展的省级地方性法规《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包含29条内容,从产业协同、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进行谋篇布局,系统性地推动川菜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的出台标志着川菜产业进入法治化发展新阶段,通过解决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等瓶颈,为川菜企业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5年《川商》4月刊
产业报道
原文刊载于《川商》20 25年4月刊
5月1日起,全国首个涉及川菜发展的省级地方性法规《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包含29条内容,从产业协同、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进行谋篇布局,系统性地推动川菜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后强认为,《条例》将给川菜企业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是川菜发展的里程碑。《条例》的出台标志着川菜产业进入法治化发展新阶段,通过解决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等瓶颈,为川菜企业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川菜企业需抓住政策红利,强化标准化建设与创新,同时深化国际合作,才能巩固和提升“川菜金字招牌”的全球影响力。
川菜是川渝地区向世界展示的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和产业名片。据不完全统计,川菜作为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全国川菜(含火锅)门店已超32万家,城市覆盖率达92.2%,排各大菜系首位。在海外60万家中餐厅中,川菜餐厅占比近三分之一。此次为川菜发展立法,川味产业将迈入发展新阶段。
利好川菜
29条多维度推进
《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是全国第二个省级层面为地方菜系立法的专门条例。
据了解,2023年,成都餐饮同业公会轮值会长、成都老房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王眉潮等省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尽快启动我省“川菜发展促进条例”立法的议案。王眉潮对川商传媒表示,四川是川菜的发源地,川菜在中华美食中占据重要地位。发展好川菜产业,有助于川菜产业与四川的其他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文化进行整合互动。川菜产业的提升,将有力带动就业创业,成为四川省一张稳就业、促民生的金字招牌。
四川旅游学院川菜发展与饮食文化研究院学术院长杜莉对川商传媒表示,川菜相关企业作为川菜产业的经营主体,对川菜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条例》在多方面利好相关企业的发展。如在完善川菜产业链、降低食材成本、保证来源安全方面,《条例》支持建设集原辅料供应、食品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科技研发、检验检测、餐饮服务等为一体的川菜产业集聚区;在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川菜生产经营与服务规范化方面,《条例》明确,支持川菜生产经营企业、川菜相关行业协会围绕川菜生产、加工、服务、管理、营销以及反食品浪费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团体标准。
《条例》指出,支持川菜生产经营者加强川菜品牌创造、运用和保护,通过投资、控股、技术与品牌合作等方式,实现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在提升数智化餐饮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方面,支持开展网上营销、在线订餐、电子支付、美食鉴赏等业务,发展川菜餐饮新兴业态;在专项资金和金融信贷支持方面,发挥相关专项资金、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和保障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川菜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金融支持,为企业提供适合创新发展的信贷、保险等金融产品和服务等。
李后强认为,《条例》将带来市场拓展与国际化红利。《条例》明确支持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开设海外分店等渠道开拓国际市场,并鼓励原辅料出口,为企业提供政策便利。此外,《条例》将带来标准化与产业链升级。企业可通过参与标准制定提升行业话语权。同时,政策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企业可借势整合资源,形成规模效应等。
川调赋能
构建川菜味型基因库
四川调味品是川菜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如果说川菜品牌是四川的重要名片,那么川调则是川菜品牌下重要的产业品类。
四川省调味品协会秘书长李霁对川商传媒表示,《条例》推动建立川菜标准体系、市场拓展与国际化红利,同时也积极推动了川菜、川调国际标准的进程。川菜立法后,四川省调味品协会组织召开了《川菜复合味型 二十四味型》初稿讨论会,拟建立经典川菜味型基因库。该基因库将通过对川菜的各类味型进行系统梳理和数字化记录,以便为川菜的传承与创新提供稳固的基础支撑,“川菜二十四味型团体标准在‘主要调味料’的选用上,决定采用具有鲜明四川特色的调味料,通过对基础原料的精准规范,确保能够还原最纯正的川菜风味,为基因库收录最地道的味型元素。”
李霁表示,川菜二十四味型拟将通过“调味味型感官定量描述”与“代表菜品味型感官评分”双重指标,构建更加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将为经典川菜味型基因库提供更丰富、更精准的菜品风味数据。
酒菜融合
创新消费场景
《条例》指出,川菜产业要结合川酒、川剧、川茶等,打造四川特色消费场景。杜莉对川商传媒表示,川菜与川酒是巴蜀饮食文化和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二者密不可分。
她认为,吃川菜、喝川酒是四川人常见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融合方面,川菜与川酒也需进一步融合创新,其方法多种多样,如借鉴西餐中“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的餐酒搭配方法,通过科学的研究,“将不同类别的川菜,与不同的川酒进行合理搭配,做到相辅相成;或者将川菜食材与川酒相结合,研制开发出新的菜品,做到酒香与菜香交融成趣,让顾客通过品鉴体验,深刻感受到川菜与川酒融合创新的独特魅力。”
浓香白酒“洪门窖父酒”相关负责人表示,川酒与川菜的融合有着天然的历史文化基础。川菜历史悠久,凝聚着巴蜀地区人们的智慧,乐观、多元、包容、开放的四川人的气质,就是川菜的气质,彰显了他们做人的理念;川酒承载着千年的酿酒历史,川酒文化同样有着丰富的内涵。该负责人表示,川酒川菜的融合方面,应不仅注重与川菜菜品的契合,同时也应注重与川菜体现的四川文化理念加以融合,彰显川酒川菜川人的内涵。
品牌护航
向世界推广川菜
促进川菜产业发展,离不开相关协会组织的推动。成都餐饮同业公会执行会长袁小然表示,公会将继续弘扬挖掘川菜餐饮文化,大力创建餐饮品牌,向世界推广川菜,提高川菜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并当好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更好地为餐饮企业服务。
李后强表示,川菜是一种典型的公共品牌。在所有权、使用范围、目标受众、质量控制、市场推广、社会责任和法律保护等方面与私人品牌有明显区别,特别是川菜的所有权不是企业或者个人的,而是老四川的、四川盆地的。川菜作为一种公共品牌,其成功在于地域性的独特魅力、集体性的传承与发展、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市场的广泛认可。
公共品牌存在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如品牌稀释、质量问题、市场信任度下降等。对此,他建议,建立严格的准入标准,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和认证机制,确保只有符合标准的企业或产品才能使用公共品牌;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不断提升公共品牌的竞争力和附加值,“质量优先,从品质度、美丽度、传播度、普及度、适用度、关注度、认知度、知名度、畅销度、满意度、美誉度、忠诚度、跟随度等方面下功夫,做响川味品牌。” 此外,通过商标注册、地理标志保护等法律手段,确保公共品牌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川商传媒(杂志)
天下川商的资讯、社交和服务平台
商务与合作可联系川商传媒小助理
监督电话:028-86969842
●“公司股价为何长期破发破净?”华西证券遭投资者遭连环质问→●雷军首次回应SU7事故!最新内部演讲曝光●银行不妨多把麻烦留给自己
编辑:孙雪涵 责编:侯格格 校对:邱向东三审:张 镜终审:王仁刚
来源:川商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