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市怀柔区农业农村局近日发布更新版《怀柔区特色农产品名录》,全区44项特色品类、86个品种的优质农产品纳入名录体系,较2023年首次发布时新增19项品类、22个品种,标志着怀柔区以“小特精”农产品为突破口的品牌战略全面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北京市怀柔区农业农村局近日发布更新版《怀柔区特色农产品名录》,全区44项特色品类、86个品种的优质农产品纳入名录体系,较2023年首次发布时新增19项品类、22个品种,标志着怀柔区以“小特精”农产品为突破口的品牌战略全面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政策创新:“1+N”品牌体系引领
全链条标准化护航
怀柔区构建以“怀柔板栗”为龙头、多品类协同发展的“1+N”特色农产品品牌体系,重点培育板栗、红肖梨、蓝莓等核心品牌,同步拓展“小碗梨”等新兴品类。通过打造标准化示范基地,推行种植、加工、包装全流程规范化管理,实现产品品质与品牌价值“双提升”。以2025年新增的“小碗梨”为例,依托代加工模式与大型商超深度合作,推动区域性小众产品向标准化商品转型,成为名录中“小而美”的创新标杆。
怀柔区深化与高校院所的“技术联姻”,推动特色农产品价值链延伸。中国科学院大学团队为红肖梨产业链提供保鲜、深加工技术支持,破解鲜果季节性销售瓶颈;板栗加工企业创新推出冰栗、栗子啤酒等跨界产品,将传统土特产融入休闲消费场景,带动800余户农民增收。目前,全区农产品加工转化不断提升,科技赋能实现“一颗果子”到“一条产业链”的增值跃迁。
品质突围:质量安全与市场拓展双轮驱动
怀柔区努力筑牢质量防线,连续多年保持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100%,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同时,创新“市集+文旅+数字”融合营销模式:线上通过直播带货、满减促销扩大影响力,2024年丰收节期间70余个展位吸引全国客商,单日直播销售额突破500万元;线下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将特色农产品展销与乡村休闲旅游结合,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实现“卖产品”向“卖品牌”“卖体验”转型。
怀柔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实施“品牌强农”行动,大力实施怀柔特色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塑造工程,健全完善各类农产品标准体系,组建农技推广团队促进农产品种、收、管、防全程技术服务推广,加快推进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和园区建设,全力打造怀柔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