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区:文化“两创”精准赋能,物业服务提质惠民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16:57 1

摘要:11月18日,城阳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城阳区2025年文化“两创”赋能物业管理工作总体情况。城阳区城市管理发展中心副主任徐严,物业监督服务科负责人许立功,物业管理服务科负责人周媛媛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11月18日,城阳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城阳区2025年文化“两创”赋能物业管理工作总体情况。城阳区城市管理发展中心副主任徐严,物业监督服务科负责人许立功,物业管理服务科负责人周媛媛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城阳区城市管理发展中心副主任 徐严

2025年以来,城阳区坚持将物业一线作为推动文化“两创”工作落地见效的最小单元和最大变量,探索形成“党建引领、物业搭台、文化唱戏、居民受益”的城阳路径,推动物业服务实现从“管物”向“育人”转变、社区治理由“独角戏”变为“大合唱”、群众幸福从“住有所居”升级为“住有所乐”。下面由我来介绍城阳区2025年文化“两创”赋能物业管理工作的情况:

一、坚持系统布局,推动文化“两创”赋能物业管理

一是明确工作基础,系统推进实施。自去年12月份以来,我区围绕提升物业服务质效目标任务,着力打造文化“两创”赋能物业管理的城阳品牌,持续厚植企业文化、深耕睦邻关系、化解基层矛盾、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全区共有住宅小区及商业项目400余个,总建筑面积5600万平方米,覆盖住户36.9万户,在管商品房项目的物业企业约160家(其中区内注册110余家)。全区已有80%以上的物业企业主动或在社区引导下开展文化“两创”工作,依托传统文化为纽带,持续深化企业与居民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是深耕活动载体,共建幸福邻里圈。区城管中心牵头制定并印发《党建引领助推城阳区文化“两创”赋能物业管理工作方案》,明确了培育文化服务型小区辅导员队伍、构建“物社联动”文化服务格局、打造“三个一”文化生活场景等重点任务。积极引导物业服务企业以“一节操、一餐饭、一堂课”为抓手,推行“三心服务”(耐心倾听、贴心响应、暖心跟进),打造“传统文化+物业服务”融合课程,让居民在日常活动中感受文化、品味文化。

三是加强交流互鉴,凝聚发展共识。组织召开了座谈会、培训分享会、文化“两创”答疑会等系列活动7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组织街道物业部门及物业企业代表80余人次,赴东果园社区、凤凰山社区等开展实地观摩学习2次,广泛宣传“物社联动”推进文化“两创”的实践成效,增强物业企业通过文化“两创”提升服务质效的信心与动力。

二、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文化服务内涵

一是开展专题培训,涵养企业文化。依托区委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区大学等平台,组织全区100余家物业企业开展文化“两创”系统培训。引导企业将“崇德向善、讲信修睦”等传统文化理念融入企业文化,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帮助企业掌握在小区开展文化“两创”工作的基本路径与方法。

二是创新“一餐饭”形式,厚植邻里情谊。星河湾小区将“一餐饭”升级为百家宴,吸引500余名居民参与,结合文艺节目表演,促进居民在美食与文化中共融共情;大明寺路社区、山河路社区创新开展“文化两创一餐饭”活动,通过物业、业委会、居民三方共餐议事,同步推动小区环境优化等治理难题的解决,有效提升社区凝聚力与治理效能。

三是推动居民参与,激发自治活力。上马街道以文化“两创”进物业为切入点,鼓励社区和物业工作人员从“单向组织者”转变为“伯乐”,挖掘退休教师、律师、手工能手等社区“能人”,邀请他们担任重阳敬老养生讲座、非遗剪纸教学、中医讲座、急救培训等文化“两创”活动的志愿者和带头人,推动实现社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铁骑山社区在辖区内6个小区设立社区大学分校,各小区党支部书记任分校校长,物业经理任分校教务主任,通过兴趣爱好班主任+文化“两创”班主任的“双班主任”制度形成了27个文化“两创”常态班,让社区自治活力在文化浸润中持续释放。

三、强化治理增效,擦亮“幸福家园”温暖底色

一是盘活闲置空间,营造文化氛围。以文化“两创”进物业为载体,推动社区公共空间成为传递温情、凝聚邻里的重要平台。玉霞路社区通过改造6000余㎡社区配套用房,建成集玉霞书院、国学讲堂、睦邻茶馆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空间,其中“玉霞书院”城市书房面积达500㎡,藏书1.5万册,服务辐射周边2万居民;夏塔路社区、仙山东路社区联合物业,利用物业办公用房开办老年大学或长者学堂,有效激活社区闲置或常规使用空间的文化功能,让公共空间从“场地”升级为富有文化温度与生活气息的“邻里客厅”。

二是注重服务细节,彰显人文关怀。文化“两创”进物业推动企业更加注重细节管理与人文服务。都霖物业、鑫江物业主动对接华安路社区,组织保安志愿者在学生放学时段疏导交通、维护秩序;青岛碧桂园小区物业组建特殊群体关怀团队,以“敲开门、代跑腿”为理念,为独居老人提供定制服务;红岛湾盛昱小区物业工作人员用微笑迎接每一位业主,主动为提重物的居民搭手、为老人按电梯,并在小区大厅打造“微笑墙”,以影像记录邻里温情,传递服务不仅是管理,更是陪伴的理念。

三是提升服务质效,促进社区和谐。文化“两创”进物业有效降低了物业投诉,让“有意见”变成“有温度”,使得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河东路社区润兴新海湾小区物业设置“儿童阅读吧”,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学习氛围,深受业主欢迎,物业费收缴率达99%;文化“两创”推进较好的青特小镇ABCDEF等6个小区,物业投诉下降80%,物业费收缴率提升15%;中筑·蓝湾铭都物业工作人员通过参加文化“两创”培训,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投诉同比下降24%,物业费收缴率达到90%。

下一步,城阳区城市管理发展中心将围绕“文化服务零距离、社区矛盾源头解、幸福家园共缔造”目标,全面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负责人、项目经理及客服等从业人员的文化“两创”专题培训,推动物业小区常态化开展“一节操、一堂课、一餐饭”活动,不断丰富物业服务中的文化内涵与人文关怀,实现物业服务质效与居民幸福指数的“双跃升”。

大众网提问:刚才发布中提到,青特小镇6个小区物业投诉量显著下降,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该小区是如何推动文化“两创”进物业工作的?

城阳区城市管理发展中心物业管理服务科负责人周媛媛

青特小镇ABCDEF六个区、近7000户居民、13000余名常住人口的社区,始终以党建为引领,以文化“两创”为笔墨,青特小镇用实打实的服务与创新,在基层治理的画卷上书写下温暖篇章,成为基层善治的鲜活样本。

“党建是灵魂,服务是重点”,这是青特小镇治理的工作理念。青特小镇物业与社区打破壁垒、深度融合,喊出“物社民一家人”的暖心口号,将资源整合起来,把难题破解掉,让居民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B区的老人们冬天在地下车库打扑克引发投诉,物业联合社区第一时间对接前旺疃社区,将老人们安置到老年活动中心棋牌室,还联合“社区合伙人”配齐桌椅,将文化关怀落到实处。

针对小区车辆乱停乱放,青特小镇D区成立35人的“管得宽”红色志愿者服务队,白天志愿者在小区宣传监督,晚上物业工作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和上门沟通,用了10天时间解决了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通过创新志愿服务模式,让“共治共享”的文化理念深入人心。一件件民生“小事”的解决,靠的正是党建引领下,文化“两创”推动“物社民”同心同向的强大合力。

E区保洁经理宫健在公交车上跪地托举晕倒乘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D区物业项目经理用4小时帮居民找回误丢的23万现金,将“诚信友善”的文化基因转化为具体行动……2025年更收到12345热线的两封表扬信,这份认可,是文化“两创”滋养下结出的丰硕成果,让社区居民从“陌生人”真正变成了“一家人”。

青特小镇以文化“两创”为纽带,推动居民从治理“旁观者”转身为“主人翁”,让共建共享的理念落地生根。2024年11月以来,青特小镇A、B、C、D区业委会相继成立,4400户居民实现“零投诉”的佳话,正是对传统邻里自治模式的创新性发展——既延续了“邻里互助、共商共议”的文化根脉,又通过现代治理机制让居民话语权得到充分保障。34支社团队伍活动不断,全年50余场文化活动丰富业主生活。从35支志愿服务队到74家“社区合伙人”,这些数字背后,是文化“两创”赋能下社区活力的持续迸发,是“物社民一家亲”的温暖图景在街巷间的生动铺展。

半岛都市报提问:请问如何做好对物业从业人员文化“两创”的培训?

文化“两创”进物业,关键在人,首要在训。只有把从业人员发动起来、武装起来,传统理念才能转化为服务行动。为此,我们坚持“全域统筹、分层施教、学用融合”,积极响应文化“两创”进物业工作部署,将物业服务深度融入社区治理体系,通过积极开展文化“两创”进物业专题培训班等特色活动,引导物业企业主动参与文化建设。

如夏塔路社区、仙山东路社区每个月组织不同的文化活动,每天提供不同内容的传统文化学习,物业工作人员与老年人一起互动、一起做操、一起听课,一起找到属于银龄群体的独特幸福;大明寺路社区、山河路社区创新开展“文化两创一餐饭”活动,通过物业、业委会、居民三方共餐议事,同步解决小区环境优化等治理难题,实现文化浸润与物业服务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社区凝聚力和治理效能;青岛中房物业借鉴玉霞路社区文化“两创”成功经验,主动组织全市项目经理参加专题培训,有效提升了物业服务品质与文化融合能力;大明寺路、仙山东路、夏塔路等社区在开班典礼、结业典礼上,均邀请物业经理参加,现场体验文化“两创”一堂课氛围;银河路社区在文化“两创”进小区过程中,均联合物业公司,使用物业办公室、会议室等场所,举办文化“两创”一堂课,收效良好。

物业从业人员深度参与文化“两创”,既让传统文化有了接地气的传播抓手,也让物业服务实现从“管物”到“润心”的升级。物业工作者在每日做操、共餐、开课中与居民面对面、心贴心,投诉率普遍下降,物业费收缴率同步上升,已成为物业提升品质、社区增进和谐、居民收获幸福的多赢“催化剂”。

城阳融媒提问:请问如何推动文化“两创”进物业工作“常开常新”?

城阳区城市管理发展中心物业监督服务科负责人许立功

文化“两创”不止“热闹一阵”,而是“常开常新”,关键在制度、内容与人才的持续发力。

一是深化体系机制建设,打造文化“两创”进物业长效机制。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将进一步健全文化“两创”进物业的制度体系,推动形成“党建引领、部门协同、企业主导、居民参与”的长效机制。建立“区级统筹—街道指导—社区推动—企业落实”四级联动机制,强化对物业企业的培训、督导与评估,推动文化“两创”从“全面覆盖”走向“全面升级”,实现物业服务与文化治理深度融合、常态运行。

二是丰富文化活动内容,提升居民参与度和获得感。将持续创新“一节操、一堂课、一餐饭”活动形式,推动文化活动从“有形覆盖”向“有效服务”转变。鼓励物业企业结合节气、传统节日、社区特色,开展“我们的节日”“社区文化周”“邻里艺术节”等主题文化活动,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小区文化品牌。同时,推动“文化+治理”融合,探索“文化议事厅”“邻里共治理事会”等平台建设,引导居民在参与文化活动的同时,主动参与小区事务协商,提升居民自治能力和社区归属感,真正实现“文化润心、治理有效”。

三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夯实文化“两创”服务支撑力。将加大文化“两创”进物业的人才培育力度,建立“文化服务型小区辅导员”人才库,鼓励吸纳退休教师、文艺骨干、心理咨询师、法律志愿者等社区“能人”,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文化服务队伍。依托社区大学等平台,定期开展文化培训、服务技能提升课程,增强物业从业人员组织文化活动、调解邻里纠纷、引导居民参与的能力。推动物业企业设立“文化专员”岗位,明确职责分工,确保文化“两创”工作有人抓、抓得实、抓得久,为基层治理注入持续文化动力。

来源:城阳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