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高校排名出了新结果,山西省的排名没有太大的起色,用今年有影响力的ABC高校榜单来山西省内共有26所高校上榜,但是能进全国前300名的只有8所,进入全国前200名的只有4所,这样的分布说明全省高等教育的总体竞争力还是比较薄弱的,真正能在全国站稳脚跟的高
2025年高校排名出了新结果,山西省的排名没有太大的起色,用今年有影响力的ABC高校榜单来山西省内共有26所高校上榜,但是能进全国前300名的只有8所,进入全国前200名的只有4所,这样的分布说明全省高等教育的总体竞争力还是比较薄弱的,真正能在全国站稳脚跟的高校数量比较有限。
近几年山西在高教上的投入在增加,省里在2023到2025年推动了一个“百亿工程”,把目标定在提升学科实力和高校整体水平上,政府的想法是让太原理工大学和山西大学成为核心,用两所学校的带动效果来提升整个省的高教档次,官方希望出现两所“并肩”的样子,带动更多学校争取进入更高水平的名单。
把视角转向具体的高校,省内出现了以太原理工、山西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和中北大学为主的第一梯队,四所高校各有各的长处,也有短处,彼此之间在学科、科研和生源上存在竞争。
太原理工作为山西唯一一所具备211工程的高校,也因此在省里的招生分数线上遥遥领先,化学工程与工艺属于一流建设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里,机械工程取得B+的等级,毕业生去向方面,2024届的本科生就业率为81.7%,其中,选择上考研或者考博士的比例是35.6%。太原理工在有关信息类学科的成绩一般,相关评估仅仅是B-,比山西大学稍弱。 科研奖励方面,太原理工去年收到省级一等奖若干,但未收省级特等奖。国家重点实验室方面,学校自身参与建设的项目较少,在国家层面重点实验室重组中未传来太多好消息。综上,传统工科是太原理工根基,在新工科和信息学科还需要补课,否则在全国排名上很难有持续性提升。
山西大学文科理科是比较均衡的,物理和哲学都是一流建设学科,物理在第五轮评估中有了明显的进步,新工科创建方面也很快,计算机学科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教育部下设的“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就设在这里,山西大学也单独创建了“光量子技术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在物理和电子科学方面有实际的投入,科研成果方面,在2024年获得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而且还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科技奖励。 2024届本科生去向落实率81.17%,升学占比28.7%,保研757人,保研率12.7%。问题是文理背景学校在全国竞争更卷,连985也难。山西大学想缩小和太原理工报考分数差距,得在新工科和招生影响上下大功夫。
山西医科大学在医学院校里有自己的专业优势,2025 年的医学院校排名是第 31 位,而临床医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得到了 B-的评级。大学的强项在核医学以及医疗诊断技术,在校内有国家原子能机构相关的技术研究中心,和该机构也有产学研联系。临床结构方面医院资源比较丰富,国家级的重点学科和建设项目很多,有“临床医学 5 + 3”本硕连读的招生权限,2024 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学校拿到了一个重大项目,其中资金专项约四千万,也是本次四千张床位豪华并购大型项目中联邦资金投入最大者,可以说是教育项目史上的一大笔投入。2024届本科生的就业情况中去向落实率约83%,选择继续学业的比例高达41.6%。整体说来山医整体医学的特质,将它们变为更重大影响力的学科领域地位,这样能把这种优势变为更稳固的国家内地位。
中北大学是“兵工七子”体系,传统上以仪器类、兵器类学科为主,仪器学科A-水准,科研经费连续多年超10亿元,牵头或参与几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像“极限环境光电动态测试技术与仪器”是中北牵头的项目,参与一些宽禁带半导体等方向的国家级实验室建设,中北的技术和成果用在重大国防项目、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产学研结合上,2024年孵化42家科技型企业,进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百强行列,中北想借国家级科技奖励和重大科研成果争取进入“双一流”,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和招生竞争力。
把眼光再放宽一些,省里推行的“百亿工程”,是想在短中期内改善学科和科研条件,可目前看,改善的成效似乎不均衡,有的学校在某些学科上有了突破,有的学校还是停留在传统优势领域,省内的学科结构性短板比较明显,特别是信息学科、新工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些关键资源分布不均。
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选学校不能只看一张综合排名表,专业的学科实力、学科评估等级、行业内的口碑和专业的未来就业情况才更值得参考,例如想学核医学的学生去山西医科大学就比较合适,而想学仪器或者航天应用方向的学生则更适合去中北,对于计算机或新工科感兴趣的学生,应该去查看每个学校的学科评估和实验室平台,而不是只看综合名次。
对于省里和高校的建议就是几个关键的点要集中发力,新工科和信息学科得更快地跟进,产业需要人才,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参与是提升学术影响力的关键,学校要多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拿到国家级科研奖项也很重要,拿项目、拿奖项,学科声誉和生源质量直接就上去了,博士点的扩招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是长期策略,很多大学把博士点作为提升学术地位的重点任务来做。
回顾当前态势,山西的高教投入在增加,但向全国顶尖水平靠拢还需要时间和更精准的政策。省内的第一梯队学校各有优势和短板,内部竞争的同时也带来相互促进的效果,要在全国内地站稳脚跟,关键是要抓住学科评估、新工科、信息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研奖励这些点,逐步形成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对考生而言,选专业更看重学科实力和未来发展空间,比看一纸排名更实际。对省里和高校而言,找准短板、用好资源、长期投入,才更有可能把省里的高教水平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来源:聪明的精灵OBld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