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网络!国防科大三大理论平台“圈粉”青年,千万次互动让理论学习“追着学”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8 16:35 2

摘要:在信息爆炸与价值多元的时代,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走进青年心田、成为行动指南,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国防科大以“高地号角”融媒体矩阵为依托,创新引入电竞比赛的趣味化逻辑,打造“理论快车”“思想阵地”“理论闯关”三大理论学习平台,用年轻化表达、互动

在信息爆炸与价值多元的时代,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走进青年心田、成为行动指南,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国防科大以“高地号角”融媒体矩阵为依托,创新引入电竞比赛的趣味化逻辑,打造“理论快车”“思想阵地”“理论闯关”三大理论学习平台,用年轻化表达、互动式设计、精准化传播与常态化激励,打破传统理论学习的刻板印象。上线一年多来,三大平台累计吸引3万余名用户注册,带动120余万人次参与答题,页面浏览量超2000万次,培育130人次理论达人,每月定期为“理论闯关”达人颁奖的机制更点燃参与热情,在网络上形成刷屏效应,成功推动理论学习实现从“枯燥性”到“趣味性”、“被动性”到“主动性”、“独立性”到“团体性”、“碎片化”到“体系化”的深刻转变,让理论学习从“要我学”的被动任务,转变为“我要学”“追着学”的主动追求,为军队院校理论武装工作提供了生动范本。

一、平台协同:构建“快传+深学+实战”理论传播闭环

国防科大三大理论平台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形成了各有侧重、相互支撑的协同体系。“理论快车”主打“快”,实现理论信息的即时传递;“思想阵地”主打“深”,完成理论内涵的深度解读;“理论闯关”主打“实”,以电竞化趣味设计推动理论知识的实践转化与体系化吸收。三者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建起“第一时间传递—深度阐释解读—趣味互动巩固—月度颁奖激励”的全链条理论传播闭环,让党的创新理论以多维度、全场景的方式触达青年。

“理论快车”主打一个“快”。作为理论传播“排头兵”的“理论快车”,以“第一时间闻讯、第一时间发车、第一时间送达”为核心定位,将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精准提炼、快速推送。上线一年来,栏目共推出150期习主席重要讲话摘编,形成了一套贯穿全流程、涵盖全要素的工作方案。参与整理的人员从最初的教员、机关干部,逐步扩展到本科生“强军号”学员理论学习团队和研究生“高地薪火”硕博宣讲团,参与人数达400余人。军政基础教育学院大二学员补璨灿坦言:“它的‘快’,是闻令而动的政治自觉。统帅声音、党的创新理论总能第一时间精准送达,这种与时代同频的‘科大速度’,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这种高效传播模式,让理论学习摆脱了时空限制,成为师生“随手可及、随时可学”的“理论宝典”,为碎片化学习向体系化积累搭建桥梁。

“思想阵地”主打一个“深”。作为承担理论“解码器”角色的“思想阵地”,聚焦理论武装的深度与温度。栏目立足学校深厚的红色积淀,将红色基因传承与新时代强军实践相结合,在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回顾发展历程、重温领袖嘱托,引导师生从校史军史中感悟初心使命。面对重大理论创新和政策导向,栏目构建专题化学习体系,既第一时间传递核心要义,又着力推动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学习—思考—践行”的闭环链条。正如栏目总结中所强调的,理论武装不仅是课堂上的专题学习,更要融入科研立项、学员管理、实践训练等各个环节,实现思想引领的全方位覆盖。这种深度解读模式,让抽象的理论变得有血有肉,帮助青年真正理解其时代内涵与实践伟力,为体系化学习筑牢根基。

“理论闯关”主打一个“效”。作为理论学习“实践场”的“理论闯关”,深度借鉴电竞比赛的竞技逻辑与趣味设计,将理论学习从单向灌输变为互动狂欢。栏目上线1000多道原创性题目,设置积分排名、团队竞技、关卡挑战等机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军实践、科技创新等内容转化为情景模拟、图片分析等趣味题型,彻底打破理论学习的枯燥感。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学员史桐桐所在的学员队,借助栏目组建17人的学习先锋队,通过每周线上研讨、每日打卡组队闯关,最终有6人次冲进月度榜单前100名,教导员拿下第18名,学员孙忠镇斩获第39名,让个体学习汇聚成团体共进的合力。电子对抗学院学员高常富与战友孙盟的“闯关较劲”更是成为校园美谈——“我成为理论达人,他便铆足劲将下一个月的荣誉证书收入囊中”,每月的颁奖仪式不仅是对个人的肯定,更让战友间的相互督促有了仪式感,让理论学习有了温暖的情感支撑与持续的动力源泉。三大平台的协同发力,让理论学习不再是单一的知识接收过程,而是集速度、深度、趣味于一体的综合体验。

二、表达革新:用青年话语让理论学习“潮起来”

理论传播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播话语与受众的契合度。国防科大三大理论平台深刻把握青年官兵的认知特点与话语习惯,摒弃“我说你听”的单向灌输模式,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诠释理论内涵,让政治话语有了青春表达,成功实现“圈粉”青年的传播效果,进一步巩固了“趣味性”“主动性”“团体性”“体系化”的学习转型成果。

在话语体系上,平台主动贴近青年语境,让理论表达更具亲和力。“理论快车”将宏大理论提炼为条理清晰的核心要点,采用“一二三四五”的框架化呈现方式,显著增强理解与记忆效果,为体系化学习铺路。军政基础教育学院大二学员王浩对此深有体会:“学习理论,就必须学习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理论快车’通过提炼核心要点,使理论更清晰、更系统,也更容易入脑入心。” “思想阵地”则注重情感共鸣,将红色传统与青春梦想相结合,用“阳光自信坚定有点调皮”的表述勾勒青年官兵的精神底色,让理论传播既有思想高度,又有人文温度。这种话语革新,打破了理论与青年之间的“隔阂墙”,让理论学习变得亲切可感。

在呈现形式上,平台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让理论传播更具吸引力。“理论快车”的线上推送、“思想阵地”的专题文章、“理论闯关”的电竞式答题界面,都注重视觉设计与用户体验,让理论学习从“枯燥阅读”变为“沉浸式体验”。计算机学院大三学员阮越在参与“理论快车”编写时发现,“将宏大的理论转化为清晰、易懂的要点”,不仅能帮助他人高效学习,更能让自己在整理过程中深化理解,形成体系化认知。理学院大三学员苏宇欣则感慨于平台的便捷性:“从习主席重要论述的浪花翻涌,到转化为理论产品的涟漪荡漾,以‘快’制胜的列车,让每个思想浪涌都能在当日内化作导航的星斗。” 数字化、轻量化的呈现形式,让理论学习能够融入碎片化时间,同时通过平台协同实现知识的体系化整合,满足青年“随时随地学、由浅入深悟”的需求。

在参与机制上,平台构建“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传播者”的互动生态。“理论快车”的内容整理团队从最初的少数骨干,发展到400余人的师生队伍,本科生、研究生纷纷加入“传思想的人”行列。军政基础教育学院大二学员孙培清说:“我们从不是照搬理论原文,而是带着心意与热忱去梳理与归纳,想让写下的字能打动人,能吸引人。” “理论闯关”培育了130人次理论达人,通过“达人宿舍”“霸榜达人”等典型挖掘,深度宣传“215达人宿舍”,每月的颁奖仪式更让典型效应持续放大,形成“典型示范、比学赶超”的浓厚团体学习氛围。学员徐鑫华从“理论新兵”到“霸榜达人”的蜕变,“一站到底”陈杨航的坚持与执着,都成为激励青年主动学习的生动榜样。这种全员参与、典型引领的机制,让理论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建构”,从“个体独行”变为“团体共进”,激发了青年的内生动力。

三、实践赋能:让理论力量转化为强军兴校动能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国防科大三大理论平台始终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的导向,将理论学习与强军实践、校园生活、个人成长紧密结合,让青年在趣味化、团体化的学习中感悟理论伟力,在实践中践行理论要求,实现了“学习—实践—提升”的良性循环。

平台紧扣强军兴校使命,让理论学习对接核心任务。“理论快车”的成功关键在于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它的‘实’,彰显了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这一根本原则”。“这种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的学习模式,让理论不再是‘束之高阁的文字’,而是指导实践的‘行动指南’。”智能科学学院大四学员吴峥说。“思想阵地”则将理论学习与科研攻关、教学实践相结合,引导师生将理论内涵转化为具体的工作热情与创新动力。“理论闯关”专门设置强军实践、科技创新等相关题型,将天河、北斗、陀螺等学校科技创新成果背后的理论支撑融入题目设计,让学员在答题闯关中学深悟透“科技强军、人才强军”的深刻内涵,推动体系化理论向实践能力转化。研究生学员周亦轩在延安实践时的感悟颇具代表性:“当书本理论成为眼前实景,才真正体会到知行合一的力量。”

平台聚焦青年成长需求,让理论学习赋能个人发展。参与平台建设与学习的过程,成为青年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军政基础教育学院大二学员韩蕊妍在整理“理论快车”稿件时,不仅深化了理论素养,更学会了“用历史眼光和辩证思维看待问题”,锤炼了耐心与严谨态度。系统工程学院大三学员傅裕澄从初次执笔的“手足无措”到十分钟独立完成稿件,理论功底与文字能力在磨砺中稳步提升。研究生院学员李昊阳则认为,平台通过趣味化设计与团体化氛围,让真理之光可感可触,真正驶入了学员们的心田,让理论学习成为个人成长的“加油站”。这种“学习即成长”的体验,让青年真切感受到理论学习的实际价值,从而主动投入、持续深耕。

平台推动成果辐射延伸,让理论影响力突破校园边界。“理论快车”作为“高地号角”融媒体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22家媒体平台、43个特色栏目形成传播合力,让科大的理论学习经验惠及更广泛的青年群体。“理论闯关”依托20余人的运营团队,打造出覆盖全校、辐射全军、走向全国的理论学习平台,某旅将其纳入集体学习计划,地方高校纷纷转载“达人故事”与月度颁奖盛况。这种“校内开花、校外结果”的辐射效应,不仅扩大了理论传播的覆盖面,更彰显了国防科大在理论武装工作中的责任担当,为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四、经验启示:新时代青年理论武装的“科大答卷”

国防科大三大理论平台的成功实践,不仅创造了可观的传播数据,更以“电竞化趣味赋能+常态化激励保障”的创新路径,破解了理论武装的枯燥难题,蕴含着新时代青年理论武装的深刻启示。它生动证明,党的创新理论并非“曲高和寡”,只要找对方法、用对路径,就能在青年群体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与感召力。

坚守政治本色是理论武装的根本前提。三大平台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无论是“理论快车”的及时传递,“思想阵地”的深度解读,还是“理论闯关”的题目设计与颁奖导向,都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守理论传播的政治底色。正如“思想阵地”栏目所强调的,要引导师生员工将“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内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这种对政治本色的坚守,确保了理论武装工作不偏航、不走样,为青年成长筑牢了思想根基。

贴近青年需求是理论传播的关键所在。平台的成功,核心在于打破了“我讲你听”的传统模式,精准捕捉青年对趣味性、参与感、团体认同的需求,真正做到了“青年在哪里,理论就传到哪里;青年喜欢什么方式,就用什么方式传播”。从“理论快车”的轻量化呈现、“思想阵地”的情感化表达,再到“理论闯关”的电竞化设计、积分排名,到每月颁奖的仪式感,无不体现着对青年需求的精准把握。电子对抗学院学员高常富与战友的“闯关默契”,“215达人宿舍”的形成,都证明当理论学习契合青年特点、融入青年生活,就能激发强大的内生动力。这种以青年为中心的传播理念,是理论武装“圈粉”青年的核心密码。

创新传播机制是提升效果的重要支撑。三大平台构建的“快传+深学+实战”闭环机制,“线上+线下”联动的传播矩阵,“全员参与、典型引领”的互动模式,以及“电竞化设计+月度颁奖”的激励机制,为理论武装提供了高效的实现路径。400余人的整理团队保障内容质量,20余人的运营团队撬动百万级参与量,130人次理论达人带动群体共进,每月的颁奖仪式让积极性持续高涨,体现了“精而专”的协作智慧与“典型示范+物质精神激励”的传播力量。“当面听指示,转身抓落实”的执行文化,让平台从构想变为现实,从初创走向成熟,展现了强大的机制活力。这种系统化的机制创新,为理论武装工作提供了可持续的动力保障。

学用深度融合是理论价值的最终体现。平台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体系化学习设计让青年筑牢理论根基,通过趣味化、团体化实践让青年深化理解运用,让青年在学习中明方向、在实践中长本领,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强军实践、个人成长的同频共振。学员们从理论学习中汲取的智慧,转化为科研攻关的动力、教学实践的热情、戍边报国的信念。正如军政基础教育学院大二学员王晓扬所言:“理论学习不是终点,而是强军实践的起点,未来我会以更坚定的信念,将理论力量转化为戍边报国的行动。”这种学用贯通的实践导向,让理论武装真正发挥了“铸魂育人、赋能强军”的核心作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军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培养担当强军重任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青年理论武装工作。国防科大三大理论平台的实践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只要始终坚守政治本色、贴近青年需求、创新传播机制、坚持学用结合,就能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成为青年成长的思想火炬,照亮强军兴军的壮阔征程。

未来,期待国防科大的三大理论平台继续守正创新、砥砺前行,推出更多“有温度”“接地气”“潮起来”的理论产品,优化电竞化答题设计与颁奖激励机制,也期待更多军队院校和单位借鉴这些宝贵经验,探索更多青年喜闻乐见的理论传播方式,让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在青年心中永远闪耀,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凝聚起更加磅礴的青春力量。

作者 | 毕可弟

编辑 | 李叶欣

来源:国防科技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