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溯祖传薪火 非遗课堂润心田——杨文斌老师苗族文化研学课堂纪实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9 16:28 1

摘要:5月15日,高级工艺美术师杨文斌受邀为2025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文旅融合赋能贵州民族传统刺绣创新设计与应用”研修班开展主题为《苗绣艺术造型审美的表现形式、制作工艺及针法》的讲座。

5月15日,高级工艺美术师杨文斌受邀为2025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文旅融合赋能贵州民族传统刺绣创新设计与应用”研修班开展主题为《苗绣艺术造型审美的表现形式、制作工艺及针法》的讲座。

杨文斌老师从苗族历史讲起,他用平实的语言介绍道:"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千百年的历史、信仰和生活,都藏在一针一线里。"随后,他通过图片展示苗绣的艺术造型。从象征太阳崇拜的八角花纹,到记录迁徙路线的折线纹样,再到寓意多子多福的蝴蝶妈妈图腾,每一种图案背后的文化寓意都被娓娓道来。

在制作工艺讲解环节,杨老师化身"技术指导员",从原材料选择到成品制作,一步步剖析苗绣的复杂工序。为了帮助学员理解,杨老师还穿插了许多生动的案例。比如,他分享了一位苗家绣娘为女儿准备嫁衣的故事:"那位绣娘从女儿出生就开始准备,一针一线绣了整整十八年,每一个纹样都寄托着对孩子的祝福。"这样的讲述,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鲜活起来。

课堂上,杨文斌老师向学员们展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苗绣作品,这些作品泛着岁月的光泽,清代破线绣衣袖、色彩明快的现代苗绣披肩、绣满图腾的背带、围腰等。杨老师将来自不同地域的苗绣作品并排陈列。让学员直观的感受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俗下的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差异。

课程结束后,学员们认真记录着纹样细节,互相交流观察心得。这场苗绣课,通过“理论解析+实物对照”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员系统掌握了苗绣的技艺知识,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非遗传承的种子。正如杨老师所说:“每一针、每一线都是苗族文化的载体,希望大家能成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桥梁,让苗绣技艺焕发新生。”

来源:贵州情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