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天晨起第一支烟、饭后 “神仙烟”、加班 “解压烟”,是不是早已成了各位烟民们的生活标配?从反复咳嗽的慢性支气管炎,到需要长期吸氧的慢阻肺病,再到确诊时让人崩溃的肺癌,烟草带来的伤害也非常致命。
每天晨起第一支烟、饭后 “神仙烟”、加班 “解压烟”,是不是早已成了各位烟民们的生活标配?从反复咳嗽的慢性支气管炎,到需要长期吸氧的慢阻肺病,再到确诊时让人崩溃的肺癌,烟草带来的伤害也非常致命。
今天,让我们跟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的脚步,帮大家认清烟草的真面目,一步步戒掉 “心头瘾”。
别再侥幸!这些数据让你看清烟草的 “杀伤力”
先看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全球有13亿烟民,我国就占了 3.16亿,男性吸烟率高达 52.1%,相当于每两位男性中就有一人吸烟(数据来源:《中国 2015 年成人吸烟调查》)。更可怕的是,我国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超百万,这个数字比结核病、艾滋病、疟疾的死亡人数总和还要多。
临床中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45 岁的王先生,每天两包烟、烟龄 20 年,半年前开始爬三楼就喘得厉害,来院检查后被诊断为 “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严重受损。他拿着报告懊悔道:“以前总觉得‘别人吸烟没事,我也不会有事’,现在才知道,烟不是吸给自己的,是吸给死神的!”
可能有人会说 “我吸的是低焦油烟,危害小”,但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明确:不存在“安全卷烟”。香烟点燃后会产生7000多种物质,其中250种是有害物质,近70种是致癌物(如尼古丁、焦油、亚硝胺)。低焦油烟只是改变了焦油释放形式,并没有减少致癌物摄入,反而因为 “危害降低” 的错觉,吸得更多、更深。
不止害自己!二手烟正在 “伤害你最亲的人”
很多烟民觉得 “我在阳台、楼道吸烟,家人就没事”,但烟草燃烧产生的烟雾中,90%的有害物质会扩散到空气中,非吸烟者只要暴露15分钟以上,就会受到二手烟危害。
数据显示,二手烟会使非吸烟者冠心病风险增加25%-30%、肺癌风险提高20%-30%;对儿童来说危害更甚,不仅可能导致支气管哮喘、肺功能下降,还会增加中耳炎的发病概率。
别再让 “爱” 变成 “伤害”,你的一支烟,可能正在悄悄偷走家人的健康。
戒烟难?不是没毅力,而是没找对科学方法
很多人尝试戒烟却屡屡失败,便觉得自己没毅力,其实烟草依赖是被世界卫生组织纳入ICD-10(F17.2)的慢性成瘾性疾病,单靠 “硬扛” 很难成功。尼古丁会与大脑中的α4β2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促使多巴胺释放,让你产生愉悦感;一旦停止吸烟,多巴胺水平下降,就会出现易怒、焦虑、吸烟渴求等戒断症状,形成 “尼古丁成瘾环”。
想要科学戒烟,推荐参考《中国临床戒烟指南(2015 年版)》中的方法,分三步走:
01
做好准备:
用 “5R 法” 点燃戒烟动机
关联(Relevance):想想吸烟对你和家人的影响——比如能不能陪孩子长大、能不能健康地享受退休生活;
风险(Risk):记住吸烟会导致肺癌、慢阻肺等疾病,别等确诊才后悔;
益处(Rewards):戒烟后呼吸会变顺畅、口气会清新,还能省下不少烟钱(按每天20元烟钱算,一年就能省7300元);
障碍(Roadblocks):提前想好戒烟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朋友递烟怎么办、烦躁时怎么缓解;
重复(Repetition):把戒烟的决心告诉家人朋友,让他们随时提醒你。
02
行动起来:
用 “5A 法” 推进戒烟计划
询问(Ask):先明确自己的吸烟情况 —— 每天吸多少支、烟龄多久,计算 “吸烟指数”(每日吸烟量÷20× 烟龄,单位“包年”);
评估(Assess):判断自己的戒烟意愿,是 “想戒但没动力”,还是 “已经准备好行动”;
建议(Advice):给自己明确的指令——“从今天开始,不再买烟”“家里、车里绝不吸烟”;
帮助(Assist):清除身边的吸烟物品(烟、打火机、烟灰缸),用无糖口香糖、坚果代替吸烟动作;若戒断症状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线戒烟药物(如尼古丁贴片、伐尼克兰,能让戒烟成功率提升1-2倍);
随访(Arrange):记录每天的戒烟状态,每周跟家人或戒烟互助群分享进展,遇到困难及时求助。
03
应对复吸:
别因一次失败而放弃
戒烟不是 “一锤子买卖”,很多人都会经历复吸,关键是及时调整。如果不小心吸了一支烟,别自责 “我没救了”,而是想想 “刚才为什么会复吸”,是因为朋友劝烟,还是情绪不好?找到原因后针对性解决,比如跟朋友说明 “我在戒烟,别递烟”,情绪差时用散步、听音乐代替吸烟。
戒烟后,身体会发生这些惊喜变化
别觉得戒烟是 “遭罪”,其实从你放下第一支烟开始,身体就在悄悄变好:
20分钟后:心率、血压恢复正常;
12小时后:血液中一氧化碳浓度降至正常;
1-9个月后:咳嗽、气短等症状减轻,肺功能逐渐改善;
1年后:冠心病发病风险降至吸烟者的一半;
10年后:肺癌发病风险降至吸烟者的一半,其他癌症风险也显著降低。
吸烟带来的“短暂快乐”的背后是长期的健康代价。从今天开始,不妨试着放下手中的烟,或许第一天会很难,但一周后你会发现呼吸更顺畅,一个月后会发现口气更清新,一年后会感谢现在勇敢的自己。
戒烟不是终点,而是健康生活的起点。愿每一位烟民都能摆脱烟草依赖,重新拥抱自由呼吸的日子!
来源:中国医大一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