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内娱剧组的瓜是扎堆爆,这不,又有大新闻砸过来——有网友爆料,两位正三搭拍戏的95后流量花生(花旦+小生组合),在剧组里早就撕破脸了,不仅频繁吵得面红耳赤,还被扒出迟到、无故请假、拒配合工作的“耍大牌”操作,直接拖慢了整个拍摄进度。这消息一放出来,饭圈和路人
最近内娱剧组的瓜是扎堆爆,这不,又有大新闻砸过来——有网友爆料,两位正三搭拍戏的95后流量花生(花旦+小生组合),在剧组里早就撕破脸了,不仅频繁吵得面红耳赤,还被扒出迟到、无故请假、拒配合工作的“耍大牌”操作,直接拖慢了整个拍摄进度。这消息一放出来,饭圈和路人都炸了,大家翻遍近期开机的剧组名单,就为找出这对“反目搭档”。
先把事件脉络理清楚。这两位都是靠粉丝支持走红的95后流量,现在是第三次合作拍戏,按说该默契十足,结果反而“非常不对付”。更让人膈应的是,他俩的臭脾气还分人——跟更大咖的演员合作时规规矩矩,一到自己主演的剧就摆架子,典型的“看人下菜碟”。爆料里还提了一嘴,矛盾大概率跟戏份分配、话语权争夺有关,甚至有“靠粉丝走红却轻视粉丝”的说法,这可是戳中了粉丝的命门。
网友顺着“三搭”“95花小生”这两个关键词扒出了几个热门候选。孟子义跟李昀锐因为合作古装剧《尚公主》被多次提名,但两家粉丝立刻出来澄清,说剧组氛围好得很,没这回事。另一个热门组合是吴宣仪和翟潇闻,俩人都是选秀出身,正好符合“靠粉丝走红”的标签,而且之前翟潇闻粉丝就因为反对三搭闹过罢工,嫌疑一下子就上去了。还有王鹤棣和田曦薇、张凌赫和虞书欣这些组合也被提及,但都没直接合作证据,暂时只能先放一放。
不过有个关键点得说清楚:现在所有爆料都是匿名文字,既没有现场录音、视频,也没有剧组工作人员实名举证,连张通告单都没晒出来,真实性其实没法敲定。之前就有过类似情况,王弘毅、常华森这些新生代演员,平白无故就被卷进猜测里,躺着也中枪。而且圈内人都知道,这种模糊爆料,说不定是用来炒作的,要么捧一方,要么拉踩踩热度。
但不管这对花生到底是谁,这事一出来,大家的火气都撒向了“流量演员的职业素养”。有人说“太气人了,我们打工人迟到扣工资,他们迟到拖进度还耍横”,这话戳中了多少人的心声?你靠粉丝的支持、资本的力捧拿到资源,本该好好打磨演技、尊重工作人员,结果把片场当自家后花园,想干嘛干嘛,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之前影后何赛飞、刘嘉玲就公开批评过,现在有些流量演员仗着人气干预剧本、滥用替身、挤压制作预算,完全没把“演员”当成职业。就像这次的爆料,不管真假,能引起这么大讨论,说明大家对这种现象早就忍无可忍了。想想去年10月,不也有90花和95生在剧组吵架的事吗?起因也是争番位、改剧本,最后好好的一部剧质量直线下滑,坑了观众也砸了自己的口碑。
更让人无奈的是,这种乱象背后,是资本的“唯数据论”在作祟。只要有流量、有话题,不管演技行不行,都能当主角。制作方为了省事儿,还总爱搞“熟人合作”,觉得三搭能自带热度,压根不管艺人合不合拍、粉丝买不买账。可他们忘了,观众最终看的是作品。就像《唐朝诡事录》,没有流量扎堆,全靠扎实的剧情和演员的演技,照样成了口碑爆款。
可能有人会说“没实锤就别瞎骂”,这话没错,我们确实不能凭匿名爆料就给某个人定罪,得等剧组或当事人的官方回应。但这件事真正的意义,不是找出“谁在吵架”,而是提醒整个行业:该醒醒了!流量只是一时的,专业才是长久的。演员要是没了职业敬畏心,把心思都放在争权夺利上,迟早会被观众抛弃。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这对“三搭花生”的身份,还有爆料到底是真是假。你觉得最有可能是哪对组合?对于流量演员耍大牌的现象,你有什么想说的?是该建立更严的监管机制,还是该让市场直接淘汰?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让更多人看到我们对“好作品、好演员”的期待~
来源:星光点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