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顿涅茨克的寒风里,红军城的每一块断砖都在见证这场拉锯战的残酷。瑟尔斯基在《纽约邮报》镜头前绷着脸说出的数字,让所有关注战场的人倒吸一口凉气,15万名俄军已经把这座小城围得水泄不通。
顿涅茨克的寒风里,红军城的每一块断砖都在见证这场拉锯战的残酷。瑟尔斯基在《纽约邮报》镜头前绷着脸说出的数字,让所有关注战场的人倒吸一口凉气,15万名俄军已经把这座小城围得水泄不通。
21个月的炮火洗礼,5个月的空中封锁,乌克兰人守到现在,却迎来了最凶险的时刻。谁都没想到,普京一句“11月中旬拿下红军城”的死命令,会让原本胶着的战场瞬间沸腾。
俄罗斯太需要一场大胜了,打了这么久,他们急需一个能攥在手里的谈判筹码,不管对手是基辅还是华盛顿、布鲁塞尔。
可乌克兰人的韧性超出了克里姆林宫的预想,11月的最后期限过去,红军城的国旗还没倒,只是控制权丢了一半,旁边的米尔诺赫拉德也岌岌可危。
现在俄军把期限悄悄改到了12月15日,这种套路大家都熟。去年他们就说几周拿下红军城,结果打了一年多,小城还是没被彻底啃下来。
但这次不一样,以前俄军只是在边缘试探,现在是把家底都押上了。NEXTA通讯社拿到的消息显示,瑟尔斯基亲口承认,莫斯科正在顿涅茨克憋一场大的,这场仗打下来,可能就定了整场战争的走向。
红军城的战场现在是典型的“南攻北防”。南边乌克兰的机动部队还在反击,想把进城的俄军赶出去重新建防线;北边就惨了,正对着俄军主力的猛攻。
俄军的战术没什么新鲜的,就是用人海堆,派些几人到12人的小股步兵,从各个方向往村里钻,专找防御的空子。
负责主攻的第2联合军从西往东推,第51军从东往西包抄,第41军则绕到南边,想断了乌军的退路,把守军一锅端。
乌克兰也不是坐以待毙,精锐部队连特种作战单位都派上去了,就在断壁残垣里清剿那些渗透进来的俄军小队。
交火最凶的还是南边,坏天气帮了俄军大忙,大雾和雨雪让乌克兰的无人机没法好好侦察,俄军就借着这个掩护往里钻。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摸到红军城北边边界,把整个村子彻底围住。
相比红军城的巷战,开阔地带的米尔诺赫拉德算是个小惊喜。俄军攻了好几次都没拿下,乌克兰总参谋部发言人科瓦洛夫说,那里的部队已经补到了弹药,换了新兵,伤员也撤下来了,红军城的后勤线也还没断。
这一点,战争研究所和路透社的报告都能证实,前线现在就是拼耐力,谁先撑不住谁就输。
可两边都有自己的大麻烦。俄罗斯这边,士兵们早就打疲了,逃兵越来越多。军事法庭已经判了超过4万人,这还没算被游击队解决掉的。
11月13日俄罗斯国防部自己通报,第98空降师的9个士兵带着武器叛逃,现在正被宪兵追着跑。
普京没明说全国动员,但现役士兵和能用上的预备役都派到前线了,他11月4日签的新命令更狠,全年都征兵,让预备役守后方基地,把正规军都腾出来往前线送。
乌克兰的难处更致命,没人了。红军城落到今天这步,根子就是兵力不够。
早在6月俄军刚开始渗透的时候,第32和155旅就反击过,总参谋部说任务完成了,可那些漏网的小股俄军没清干净,给后来埋了祸根。
后来俄军声东击西,假装要打多布罗皮利亚,把乌军主力调过去,转头就往红军城增兵。等乌克兰人反应过来,10月的红军城已经挤满了俄军,第32和155旅根本清不完了。
泽连斯基之前透的底更让人揪心,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地区的俄军数量是乌军的8倍。这意味着前线一个乌克兰士兵,可能要同时面对8个敌人。
无人机再厉害,也架不住这种像潮水一样没完没了的进攻。乌克兰现在征兵年龄最低到25岁,以前18到60岁的男性不让出境,今年8月改了规矩,18到22岁的年轻人能自由走了,兵源只会更紧张。
有意思的是,红军城的巷战跟大家想的不一样,没有枪林弹雨,甚至没怎么开枪。美国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这里没被炮火全覆盖,双方士兵都躲着不发声。
为啥?因为无人机太多了。乌克兰在村里放了几百架FPV无人机和侦察无人机,24小时在空中转。
俄军士兵只要一开枪暴露位置,马上就会被无人机炸飞。
所以现在的战场特别诡异,俄军小队躲在建筑物里,先用无人机探路;乌军则靠无人机巡逻,发现目标就炸。
只有那些被下了死命令或者豁出去的俄军部队,才会开着装甲车冲,基本上是自杀式攻击,只为了清出一小块阵地。之前俄军能在某些方向突破,靠的就是这种不要命的打法。
乌克兰的应对挺聪明,两条路走。一方面派精锐小部队,借着坏天气去袭扰俄军的补给线、弹药库和指挥中心,就盯着那几条通往村里的补给道,绝不能让它们被彻底掐断。
另一方面就是把无人机网络铺得更密,用这种不对称优势慢慢磨,把渗透进来的俄军一个个清掉。
瑟尔斯基说他们早准备好了B计划和C计划,具体内容没说,但不难猜。
要么就借着冬天拖,把红军城守到明年春天,冬天的冻土和严寒对俄军的装备也是个考验;要么就加大对多布罗皮利亚的进攻,把俄军的注意力引过去,给红军城减压。
好多人都在问,红军城会不会变成下一个巴赫穆特?答案是不会。表面上看,都是精锐部队守补给线,都想消耗敌人,但里子完全不同。
2023年的巴赫穆特,乌克兰是背水一战,那时候太需要一场胜利告诉盟友“我们能打”,把刚在北约训完的10个精锐旅全派上去了。
那场仗打得有多惨烈?俄军死了几十万人,瓦格纳集团被打残,普里戈津直接反水兵变。
可乌克兰也拼光了家底,那些受过北约训练的精锐旅几乎打没了,后来6月4日启动的大反攻,始终没法突破。
现在的红军城,泽连斯基说得很明白,不会逼着士兵为废墟送命,撤不撤让前线指挥官说了算,士兵的命比一座城金贵。
从军事地图上看,乌克兰的底气也比那时候足。红军城后面,康斯坦丁尼夫、克拉马托尔斯克、斯拉维扬斯克这些城市,组成了一道纵深防御线,个个都比红军城好守。
只要能守住西边的赫里什涅,就算红军城丢了,主力也能从容撤退,不会被包圆。战争研究所和CNN都分析,丢了红军城,对整体战局影响不大。
那乌克兰为啥还要死守?政治意义比军事意义大太多了。这座城现在是打给盟友看的,你看,我们还在扛,俄罗斯拿不下我们。
现在的情况有多糟?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一分钱援助没给,拜登之前搞的ERA计划,用冻结的俄罗斯资产给乌克兰贷的500亿美元,也花光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欧洲身上。
欧盟说要在三年内转1400亿欧元的冻结俄罗斯资产给乌克兰当军费,可落实起来全是坎。
挪威不肯担保,比利时怕担风险,匈牙利、斯洛伐克直接就反对。欧洲情报机构拿到的消息更吓人,俄罗斯的计划都排到2026年了。
先在2025年底到2026年初的冬季攻势里巩固现有地盘,再接着打,最后把基辅变成像明斯克那样的附庸政权。
红军城一丢,普京就会拿着这个战果去找特朗普,说乌克兰不行了,到时候美国和欧洲的承诺可能就变卦了。
这才是乌克兰最怕的,这个冬天是他们最危险的一个冬天,盟友的援助能不能续上,全看他们能不能在战场上拿出点样子。
当然乌克兰也留了后路,就算最后撤了,泽连斯基完全可以说“我们尽力了”,把责任推给援助不足的欧洲。
而且他们心里也有本账,俄罗斯经济已经被拖得快撑不住了,长期战争加上制裁,内部矛盾早晚会爆发。
有乌克兰高官私下说,2025年冬天是俄罗斯最后的机会,只要能撑到2026年4月,赢的就是他们。
现在的红军城,每一栋残破的房屋都是一个战场,每一名士兵的坚守都在影响着战争的走向。
15万俄军的压力确实大,但乌克兰人用无人机织起的防御网,用空间换时间的战略,还有背后那口气,都让这场仗没那么容易分出胜负。
这个冬天,顿涅茨克的雪,会见证谁能笑到最后。
来源:啵叽咕啦噜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