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亮出杀手锏,菲律宾65万人走上街头,马科斯这次必须给交代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16:00 1

摘要:朋友们好,11月中旬,南海上空传来低沉轰鸣。中国解放军南部战区出动轰炸机编队,首次正面回应菲律宾联合美日军演的挑衅。

朋友们好,11月中旬,南海上空传来低沉轰鸣。中国解放军南部战区出动轰炸机编队,首次正面回应菲律宾联合美日军演的挑衅。

两天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爆发65万人的抗议潮。马科斯政府眼下的局面,用“内外交困”形容,并不为过。

轰炸机编队飞临南海,强硬回应

11月14日,南海局势骤然紧张。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组织多架轰炸机编队,在南海展开例行性巡航。这可不是普通的飞行演练,而是敌对势力的强烈回应。

要知道菲律宾刚遭受台风重创,城市满目疮痍,数百万民众受灾急需驰援。

但是其武装部队却急不可耐,与美日在“西菲律宾海”搞起了所谓“多边海上联合巡航”。

在当前全球局势本就紧张、南海问题高度敏感的背景下,菲律宾一再引入域外势力,搅动地区局势,引发我方高度警惕,而且这已经今年第八次了。

士可忍孰不可忍,面对这种带有明显挑衅意味的举动,中国首次派出拥有立体打击能力的轰炸机编队巡航。

相较歼击机,轰炸机载荷大、对海打击能力及打击烈度更优,可实施饱和攻击,令大型水面舰艇难以逃脱。

正如田军里空军大校所言:战区部队持续保持高度戒备,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南海地区和平稳定,任何侵权滋事企图都不会得逞。

转移不了的矛盾,挡不住的民意

没想到现世报来的太快,马科斯政府本试图用外部紧张局势掩盖国内治理失败,但民众并未因“南海主权”而转移视线,反而把国内的愤怒情绪彻底释放出来。

11月16日,马尼拉街头,人潮汹涌,超过65万人走上街头抗议。抗议矛头直指近期台风侵袭后暴露出的防洪工程腐败问题。

菲律宾的防洪工程腐败问题由来已久,2025年台风“艾格尼丝”重创吕宋岛后,问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根据菲律宾审计署近期发布的报告,全国至少有数千个防洪项目存在严重问题,包括虚假申报、重复拨款、工程未完工即结算、甚至根本不存在的“幽灵项目”。

调查指出,部分项目由政客与承包商勾结操作,数十亿比索被侵吞。马尼拉市区数条排水主干道因偷工减料在暴雨中失效,导致大面积内涝,直接影响数十万人安全。

民众的愤怒不仅在于“钱被贪了”,更在于“命被忽视了”。在一个地震频发、台风连连的国家,防洪工程是民生底线。一旦这个底线被腐败击穿,社会信任也就随之崩塌。

而更令民众失望的,是马科斯政府的表现。在抗议爆发当天,政府出动大量警力维稳,表面上承诺调查腐败,但迟迟未公布任何实质进展。

许多媒体披露,涉案官员与现任议员关系密切,甚至包括总统亲信。这种“选择性反腐”让公众更加不满。

在这种高度紧绷的内政氛围下,马科斯还坚持推进与美国、日本等国的联合巡航,甚至不惜与中国正面对抗,显然在政治判断上出现了偏差。

从抗议人群的标语和演讲中可以看出,民众并不关心外交“秀肌肉”,他们要的是清廉的政府、负责的官员和一个不再被玩弄的未来。

而马科斯的“转移视线”策略,不仅没有让民众更团结,反而加速了矛盾的集中爆发。

内外交困,马科斯还能走多远?

这不是马科斯第一次面对压力,但这次的压力来得更猛、更广、也更难解。

首先中国的态度已经展现得足够明确。南海不是菲律宾可以肆意撒野的地方,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争议,但也用具体行动表明:凡是突破底线者,必有回应。此次出动轰炸机,就是强有力的警示。

此外马科斯政府在国内的支持率正在滑坡。从2022年上任以来,他试图摆脱父亲时代的“威权印记”,构建一个“现代民主形象”。

但现实是,经济复苏缓慢,腐败问题严重,民生政策缺乏系统性,外资信心持续下滑。抗议人群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聚集65万人,并非偶发,而是积怨已久。

马科斯试图通过“外交强硬”来重塑领导力,但忽视了国内民意的真实需求。南海议题虽重要,却无法替代民众饭碗和住房安全。用外部对抗换取内部团结,是一场极其危险的政治赌注。

而从国际角度看,美国虽然口头支持菲律宾,但在真正发生冲突时,是否会为马科斯“兜底”,并不确定。历史上类似的盟友关系,也曾因现实利益而迅速冷却。

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激进行动,很可能成为中美角力的“消耗品”,而非受益者。马科斯若继续在对抗中越陷越深,最终只能玩火自焚。

在铭哥看来,主权问题不容退让,腐败问题更不能回避。一个国家的稳定,靠的不是对外“强硬”,而是对内“清明”。

马科斯政府如果还想挽回民意,必须先回答清楚,那些消失的预算去哪了?那些被洪水冲走的信任如何重建?

来源:律志铭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