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彻底裁了!中国第一次跟日本提到“侵略”二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15:54 1

摘要: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11月13日例行记者会上明确指出,如果日方武力介入台海,将被视为侵略行为,中方将坚决回击。这标志着中方对日外交辞令的重大升级,首次使用“侵略”一词界定日方潜在行动,体现了中国维护主权决心的坚定。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上任后不久,就在国会公开发表涉台挑衅言论,将台海问题与日本本土安全直接挂钩。这种举动直接挑战了中国核心利益,引发中方强烈回应。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11月13日例行记者会上明确指出,如果日方武力介入台海,将被视为侵略行为,中方将坚决回击。这标志着中方对日外交辞令的重大升级,首次使用“侵略”一词界定日方潜在行动,体现了中国维护主权决心的坚定。

高市早苗的言论源于11月7日众议院安全保障委员会会议,她在答询时称,如果中国大陆对台湾出动军舰使用武力,可能构成威胁日本存亡的危机事态,自卫队可据此行使集体自卫权。

这种表述不是随意之言,而是基于日本2015年安保法,试图将台湾问题纳入日本防务范围。

与以往日本领导人相比,高市早苗的表态更露骨,前首相安倍晋三虽曾提“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但多限于外交层面,避免明确军事介入。

高市则直接将之定义为存亡危机,推进了日本从防御性政策向主动干预的转变,这反映出其右翼立场推动下的军备扩张意图。

中国对这一言论的回应从11月8日开始逐步展开。外交部最初抗议其违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粗暴干涉内政。

随后,中方多次通过使馆渠道要求日方撤回,但高市早苗在11月10日重申立场,不予纠正。这种顽固态度进一步激化矛盾,导致中方在11月13日记者会上升级回应。

林剑的表态将日方行为与历史侵略联系,强调日本曾以类似借口发动战争,如九一八事变,这提醒日方必须反省历史罪责。

使用“侵略”一词不是简单升级,而是战略性界定,意味着任何外部势力触碰台湾红线,都将面临中国自卫权的行使,这与过去中方多用“干涉内政”表述不同,体现了外交策略的进步与成熟。

高市早苗作为自民党保守派代表,其言论暴露了日本政坛右倾化趋势。她上任后推动防务预算增加至GDP2%,采购先进装备,如F-35战机,更新了以往依赖美军基地的模式,试图独立强化军事存在。

但这种推进忽略了中日实力对比的变化,中国军事实力已今非昔比,东海巡逻常态化,导弹覆盖范围扩大。高市的误判在于,低估了中国影响力,以为借台海议题可转移国内经济压力,巩固保守势力支持,却反而陷入外交被动。

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在社交平台回应其挑衅,指出既然日方伸头过来,中方将毫不犹豫斩掉,这种直白表达虽源于日本成语,但凸显中方对高市言论的愤怒,形成鲜明对比。

11月14日,副外长孙卫东召见日本驻华大使,严正交涉,强调高市言论破坏中日关系基础,伤害中国人民感情。这次召见近年罕见,显示中方对事态的重视程度。

与此同时,日本试图通过G7渠道施压,外长上川阳子在加拿大会议上抱怨薛剑帖子不妥,要求中方回应。但G7成员国保持沉默,没有国家支持日方立场,这凸显日本在国际上的孤立,与过去G7常就涉华议题发声形成对比。

高市早苗的栽跟在于,她的言论未能推进日本战略目标,反而暴露其短视。日本国内舆论分裂,部分媒体和政治家批评其鲁莽,担心经济受损。

中国则加强东海巡逻,11月15日海岸警卫队进入钓鱼岛海域,回应日方挑衅。这比以往更主动,结合外交行动,形成了综合威慑。

欧洲国家在此关键时刻优先与中国加强关系,法国总统马克龙考虑邀请中国出席2026年G7峰会,并计划12月访华;德国总理朔尔茨近期与中方会晤,讨论经贸合作。

11月16日,日本仍未就高市言论道歉或撤回,中方继续强调重视此事,警告公民谨慎赴日旅行,导致日本旅游股下滑。这次事件的影响超出双边关系,推动中国外交更主动,从被动抗议转向规则塑造,强调台湾是中国内政,任何干涉均为侵略。

高市早苗的举动提醒亚洲国家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苏倾向,中国立场坚定,维护主权,促进地区和平,日本需承担后果,深刻检讨其扩张借口。

高市早苗彻底栽了,她的言论成为中日关系转折点,迫使日本反思扩张代价。中国军力现代化,经济影响力全球领先,高市低估了这些因素,导致日方外交受挫。

事件还延伸到历史对比,日本明治维新后扩张,导致侵华战争,高市言论似重演旧剧,但中国已从受害者转向规则维护者,利用联合国平台呼吁和平。

高市的右翼立场未能适应时代,引发国际反弹,中国则以实际行动取信亚洲邻国,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坚持和平统一台湾,但绝不容外部势力干涉。高市的失误暴露日本政客冒险主义,亚洲和平需各国共同守护,日本应立即纠正,避免重蹈覆辙。

来源:古德不猫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