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导弹炸醒俄罗斯,眼看“后院”着火,普京政权面临三重危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8 15:49 1

摘要:当地时间11月14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平台高调宣布,乌军使用自主研发的“远程海王星”导弹成功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包括新罗西斯克港的S-400防空阵地等关键设施。

当地时间11月14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平台高调宣布,乌军使用自主研发的“远程海王星”导弹成功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包括新罗西斯克港的S-400防空阵地等关键设施。

仅仅两天后的11月16日,乌总参谋部再传战报,确认以新型“巴尔斯”喷气式无人机袭击了俄罗斯萨马拉州新库伊比雪夫斯克炼油厂,同时打击了顿涅茨克州俄军“鲁比孔”精锐无人机部队的存储基地及配套泵站。

短时间内,乌克兰的跨境远程打击接连命中俄本土核心设施,这场“后院起火”的攻势,不仅暴露了俄罗斯本土防御的短板,更让普京政权面临多重压力。

乌克兰此次动用的“远程海王星”导弹具备较强实战能力。

这款由乌方自主升级的巡航导弹,射程已从基础版的280-290公里提升至1000公里,泽连斯基此前就曾透露乌方远程打击能力有望达到3000公里。

而11月14日的袭击能直接命中俄境内关键目标,足以证明这款导弹已具备精准打击俄纵深区域的实战效能。

紧随其后的11月16日炼油厂袭击更具战略杀伤力。遭袭的新库伊比雪夫斯克炼油厂是俄十大炼油厂之一,年加工能力880万吨,不仅供应民用燃油,更承担着苏-27、图-22M3等战机的航空煤油生产任务,是俄军空天军的燃料命脉。

乌克兰“远程海王星”导弹

与此同时,乌军摧毁的“鲁比孔”无人机部队存储基地及配套泵站,直接斩断了该部队的后勤补给链条,对俄军无人机作战能力形成显著削弱。

这两轮打击暴露了俄罗斯本土防御的明显短板,曾被俄引以为傲的S-400防空系统在应对超低空目标时未能有效拦截,让俄罗斯民众意识到战火已不再遥远。

社交媒体上,新罗西斯克港爆炸的视频广泛传播,“我们的防空系统去哪了”的质疑声不断发酵,原本稳固的本土安全认知受到冲击。

俄罗斯经济本就受西方制裁拖累,此次乌克兰的精准打击更是直击其能源命脉。

11月14日的导弹袭击导致俄新罗西斯克港暂停运营,该港口每天220万桶的石油出口量占全球供应量的2%,其停运直接造成俄能源收入锐减。况且俄罗斯的能源收入,本就是支撑战争开销和民生保障的核心来源,如此一来,影响不言而喻。

11月16日的炼油厂袭击则引发连锁反应。除新库伊比雪夫斯克炼油厂受损外,乌方11月16日通报15日对梁赞炼油厂的袭击,已造成该厂两套主装置损坏。

多家核心炼油厂接连遇袭,会导致俄国内燃油供应紧张,也不排除冬季来临后出现加油站排队、取暖燃料价格波动的情况。随着冬季临近,能源设施受损带来的潜在影响将进一步凸显,若民生诉求得不到妥善回应,将转化为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这导致脆弱的经济形势更加雪上加霜。

普京政权的凝聚力很大程度上源于“保护国家安全”的承诺,但如今导弹落在本土、能源设施遭炸、民生可能受到波及,让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悄然下滑。

反对派趁机批评政府在国防和能源安全上的失职,虽然大规模抗议难以爆发,但“沉默的不满”正在积累,尤其是中产阶层和年轻人对战争的反感情绪持续加剧。

虽然乌克兰的反击得到部分西方国家认可,但全球多数发展中国家秉持中立态度,并未表态支持乌方跨境打击俄本土设施。因此,乌克兰的跨境打击,本质上是一场“以点破面”的战略反击。它不仅打击了俄罗斯的物理设施,也对普京政权的执政基础形成一定冲击。

短期内,普京可能通过强化管控、发动报复性打击稳住局面,但长期来看,若无法堵住防御漏洞、缓解经济压力、重拾民众信任,这场“后院之火”可能会持续蔓延。

当前,俄乌冲突已进入新的关键阶段,普京政权能否应对好这场多重压力,将深刻影响地区局势的未来走向。

来源:青山黑衣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