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面这三个故事,就是典型的“三板斧”局:感情、兄弟义气、发财幻觉,没任何高深技术,但专攻人心弱点,把人逼进绝境,还让你连一句狠话都说不出口。
现在的骗局已经不再靠“高智商”去包装,而是靠“你愿意信”的那点信任裂缝杀人不眨眼。
你以为自己聪明,但骗局的设计者比你更了解人性。
下面这三个故事,就是典型的“三板斧”局:感情、兄弟义气、发财幻觉,没任何高深技术,但专攻人心弱点,把人逼进绝境,还让你连一句狠话都说不出口。
第一个故事:哥们变“老板”,九年爱情换一场监狱直播。
故事主角世杰,从一个中专生翻进了证券公司,再跳进“暴雷”小贷圈,短短几年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300万。
你可能以为他是天赋型选手,但实际是踩着时代泡沫的气球飞高了,也飞炸了。
一开始他在舅舅引荐下考了证券执业证,在券商里遇到了创业老哥大石。
大石一边搞苹果代理,一边炒股,很快就把世杰带去了小贷公司,年化收益10%—15%刺激得周围哥们纷纷投资。
钱都集中放进了“民营金融”的锅里,表面上投资房地产、理发店、写字楼,实际上资本空转,风控为零。
这明显就是骗局没错,但它的“精妙”在于,它不是陌生人干的,而是你身边的世杰那位曾分享成长、骑车放学唱歌的死党。人一旦打开就容易崩。
最让人唏嘘的是他和女友晶晶九年感情最终止步于“彩礼20万”的分歧。
他掏几十万给女友买iPhone4、打车约会,最后却在准岳母一句“这钱不会回男方家”中看清了人与钱的距离。
之后,世杰和大石合伙搞了新小贷公司,声势浩大,两套写字楼、花式包装,还投资高端理发店出会员卡稳客心。
但赢得快,摔得更惨。
当P2P全面爆雷,整个产业链灰飞烟灭。公司贷款抵押再抵押,套现玩空转,最终大石跑路,世杰被直播审判,泣不成声。
故事真正扎心之处不是骗局高明,而是你站在骗子和受害者之间,他既骗了你,也骗了自己。
他的罪不是“有心坏”,而是“坚信错”。
第二个骗局:老实人最容易上钩,40万元AB贷的坑,你爸躲得过吗?
小明的父亲,一个在国企干了30多年的老实人,因为“朋友求情”,连夜担保贷款,被差点逼得家破人亡。
这就是AB贷:一个人征信花了,借不了钱,就找一个“信用干净的背书人”,他爸就是被“信用”反绑住的人。
一次性贷款40万,两家银行,每期还款,年息实则不低。这笔钱并不是给自己用,是直接转账给所谓的“兄弟”。
结果一年后,那口子还不上了,银行直接找上了B方你,也就是背锅的好人。
这事最可怕的是流程合法到“无懈可击”:征信打印、签合同、进账,中介全程“合法”,银行也没错,唯一错的是你爸“人太好”。
你以为拿回银行卡就没事?,一旦出事,银行只找合同签字人。而且失信影响很夸张:工资被冻结、信用卡冻结、坐不了高铁飞机、限制消费、法院执行、拖累妻子……
小明一家好在醒得早。
他开400公里回家,从合同到流水逐条查证,还在律师指导下把“录音证据”收集完备,才抓住了还款窗口期。
结果最后“哥们”确实如期还了401137.13元,一家人才从悬崖边上拽回来。
这种骗局用不着你贪心,只要你心软。心软比贪心更容易摧毁一个家庭。
第三个骗局:兄弟合作搞项目,是发财捷径还是两万打水漂?
“干一票大的”,这是小商人最容易信的剧本。小狄,资源中介出身,口才一绝,背景不差,家里早年做石油,经商多年。
疫情之后家道中落,便从事“矿产项目”,号称投资铁锂云母,前景堪比煤老板、地产商。
他求助老同学众筹样本费,只要两万块启动资金,说好失败就退。
你信了,把两万交出,却发现全程你被边缘化:样品运在他亲戚家、实验流程“你别问”、还有部分矿石自己偷偷卖掉赚了三千。
说要实验,其实项目早黄。
你提出退钱,他开始扯“手头紧”。没想到一年后他回头找你借钱,说引荐个运输项目能打通资源。
你再谨慎去看,发现合同里埋了雷:本地行情价套跨省长途运输、违约赔付直接100万。
最后小狄才是真正“受害者”,合同被判定违规、账户冻结、抵押房产准备拍卖、老婆闹离婚还跳河未遂。
你说他是骗子吗?不是,他只是那个不断高估自己运气、看低别人判断的人。他对别人满嘴许诺,对自己零风控。
这三类骗局的共通启示是:他们都不复杂,但都玩的是情绪差。你信兄弟,你信亲情,你信“赚钱的机会不会砸你第二次”,结果自己把自己推出了悬崖。
很多人以为防骗是防骗子,其实防的是你自己心中那个“欠考虑的决定权”。
这不是个别现象。P2P爆雷后,变种借贷、AB贷、影子理财层出不穷,从表面看水波不兴,其实底下全是“追风失败者”在搏最后一击。
越靠近熟人社交网络的骗局,越危险。因为你放下了最警惕的大门,而对方只要穿着“人人信”的外壳就可以进来收割一切。
一切不透明的投资模式基本都要踩雷。不告诉你钱投向哪儿、不告诉你利润怎么算、不带你看合同实物、只强调“你信我一次”,这种事儿就是信不起。
站在中国老百姓的视角,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信息碎片化、圈层信任化的社会,不法中介的成本越来越低,而维权路径却依然复杂。你被骗的钱可能追回不了,还得自证清白。
国家近年来加强了对非法借贷、非法担保的打击力度,但更重要的是咱老百姓的“反诈免疫力”。
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骗局受害者?
兄弟不共财,永远不要因为熟人或亲情下降防备,钱一旦掺进去,感情多数保不住。
高收益必是陷阱,一个项目年化收益超过7%,你就要问它靠什么盈利。超过10%的,就别碰了。
把信息拉平再作决策,所有投资、借贷、合伙项目,搞清楚合同细节、风险归属,再决定要不要入。
这些被骗的人,起点都不低,也不真的蠢。他们只不过高看了信任,低估了风险,然后一步步走进深渊,直到连解释都没人想听的时候,才知道悔不当初。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黄氏说医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