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小生集体“待爆不爆”:内娱顶流荒,怪谁?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8 15:12 1

摘要:“顶流难寻,待爆永远待爆”,这届新生代小生的处境,戳中了内娱的尴尬痛点。张凌赫、张晚意们在古偶里打转,王弘毅、常华森资源不断却难破圈,反观胡歌、黄晓明30岁前早已手握经典,如今的小生为啥集体“冲顶失败”?

“顶流难寻,待爆永远待爆”,这届新生代小生的处境,戳中了内娱的尴尬痛点。张凌赫、张晚意们在古偶里打转,王弘毅、常华森资源不断却难破圈,反观胡歌、黄晓明30岁前早已手握经典,如今的小生为啥集体“冲顶失败”?

不是新生代没实力,而是赛道早就变了味。张晚意凭《觉醒年代》陈延年圈粉无数,正剧里的演技有目共睹,可转头就扎进古偶堆,角色重复得让观众审美疲劳;张凌赫靠“长珩仙君”的颜值出圈,可演技总被吐槽“眼神空洞”,清一色的清冷贵公子人设,再帅也经不住反复看。他们不缺热度,缺的是能打破偏见的好角色,更缺跳出舒适圈的勇气。

反观老一辈小生,30岁前早就拓宽了戏路。胡歌23岁靠《仙剑奇侠传》成顶流,转头就演《琅琊榜》涅槃重生,从偶像成功转型实力派;黄晓明早年《大汉天子》《上海滩》横跨历史、年代剧,国民度实打实靠作品堆出来。那时候的市场,拼的是角色塑造力,而现在,古偶粗制滥造、剧本套路化,制作方只想蹭流量赚快钱,根本不愿给演员打磨演技的空间。

更要命的是内娱的“存量绞杀”法则。现在的市场蛋糕就这么大,一个新人冒头,就意味着分走别人的资源,没背景的小生刚有点热度,就可能被恶意剪辑、碰瓷拉踩,硬生生把路人缘败光。常华森演了不少大男主剧,可剧播完就查无此人,不是他不够努力,而是没等到能让他“破圈”的契机,还没站稳就可能被流量漩涡卷走。

资本的短视更是推波助澜。比起打磨剧本,资方更看重演员的流量数据,只要有粉丝基础,哪怕演技一般也能拿大男主资源。王弘毅参演多部热剧,可演技被诟病“木讷”,资源虽好,却没一部能让观众记住的代表作。这种“流量优先”的逻辑,让演员只顾着刷曝光,却忘了演技才是立身之本。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观众变清醒了。以前靠颜值、炒CP就能圈粉,现在大家更认实力。新生代小生里,有颜值的缺演技,有演技的缺资源,偶尔两者兼具,又可能被行业潜规则裹挟。加上恶意剪辑、粉丝互撕不断,再好的路人缘也经不住消耗,“待爆”慢慢就变成了“查无此人”。

其实顶流从来不是“玄学”,而是实力、时机和诚意的结合。胡歌能长红,是因为他敢在巅峰期转型,用《繁花》《县委大院》证明自己;黄晓明虽有争议,但早年的作品里全是拼劲。而现在的新生代,一边被资本推着走,一边被流量绑架,想沉下心打磨演技,却没多少机会。

内娱的顶流荒,本质是“急功近利”的行业生态造成的。制作方不愿深耕剧本,资方只想快速变现,演员被迫在同质化的角色里打转,自然难出经典。观众要的不是流水线生产的“流量小生”,而是能塑造鲜活角色、有态度有实力的演员。

新生代小生要想打破“待爆不爆”的魔咒,光靠资源堆砌没用,得敢放弃舒适圈,敢接有挑战性的角色,更得扛住行业的浮躁。而内娱要走出顶流荒,更需要资本回归理性,把剧本和演技放在首位。毕竟,能长久红下去的,从来不是流量数据,而是刻在观众心里的好角色。你觉得谁能成为下一个真正的顶流?来评论区聊聊~

来源:星光点点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