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觉得流感就是“感冒重一点”,顶一顶就过去了。可实际情况是,流感病毒就像会变脸的“老狐狸”,有时打个照面就能让人病得躺床一周,甚至出现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每年冬天,总有不少人被发烧、咳嗽、全身酸痛搞得没脾气。
其实很可能不是普通感冒,而是流感。流感来得猛、传得快、恢复慢,但好消息是,现在的药物真的能派上大用场。
很多人觉得流感就是“感冒重一点”,顶一顶就过去了。可实际情况是,流感病毒就像会变脸的“老狐狸”,有时打个照面就能让人病得躺床一周,甚至出现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特别是家里有老人、孩子、慢性病患者,更不能掉以轻心。
当身体被流感病毒攻破,靠自身免疫力对抗有点慢。
这时候,抗流感药物就像“急救兵”,能迅速压制病毒,阻止病情恶化。现在常用的四种药物,各有绝活,用得对,恢复快得多。
一提到流感药,很多医生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奥司他韦。它的原理像一把“剪刀”,专门剪断病毒扩散的通道。
病毒在身体里繁殖后要跑出来继续扩散,奥司他韦就把这个“出口”给堵住了。
但这药可不是万能钥匙,最关键的是要早用。
发病后48小时内开始吃,效果最好,就像刚起火时用灭火器,能一下子压住。如果拖到三四天再吃,等病毒已经在身体里“搬家盖房”了,药效就会大打折扣。
很多人觉得发烧一天不算啥,扛一扛就好,可一旦是流感,拖延就可能错过最佳用药时机。尤其是老人和小孩,一旦出现持续高热、全身酸痛、嗓子疼厉害,就该考虑是不是流感,别再等着“自己好”。
不爱吃药的孩子,遇到流感更让家长发愁。这个时候,扎那米韦就派上用场了。
它是吸入式的药物,像用哮喘喷雾一样,吸一口药就能直接作用在呼吸道。
扎那米韦的作用跟奥司他韦差不多,也是阻断病毒出逃通道,但它的好处是药直接作用在呼吸道上,速度更快,副作用也少。
这药有个小条件:肺功能要好。像有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的人,用它可能会有些不舒服,甚至诱发气喘。
所以在使用前,最好先请医生评估一下,别自己乱用。药虽好,但不适合自己时,反而可能添麻烦。
有些人发病太快,来不及吃药,或者吃药后病情还在加重。这时候,医生可能会建议用帕拉米韦。
这是一种静脉输液的抗流感药,适合情况比较严重,或者吞咽困难、无法吃药的患者。
帕拉米韦就像“重拳出击”,一次输液就能迅速把药物送到血液中,直接和病毒“短兵相接”。特别是住院的重症流感患者,它的作用往往能救人一命。
但因为是静脉注射,它必须在医院才能使用,不能像口服药那样自己在家吃。
而且价格也不便宜,一般用于高风险人群或病情严重的患者。
如果说奥司他韦是剪刀、帕拉米韦是重拳,那法匹拉韦就像是给病毒“工厂”拉闸断电。
病毒想继续复制自己,就得靠一台“复印机”一样的酶,法匹拉韦就是把这台“复印机”给关掉。
这也是一种口服药,最近几年在日本、俄罗斯等国家使用较多,在中国也被纳入部分地区的应急使用。
它对一些奥司他韦效果不好的病毒株也有一定作用。
不过法匹拉韦并不适合孕妇使用,有一定副作用,所以医生开药的时候会特别慎重。不是每个流感患者都需要用它,但对于一些特殊病毒株引发的重症患者,它的确是个有力的武器。
很多人问,到底哪种药最有效?其实答案很简单:合适的才最有效。
就像做饭一样,炒菜用炒锅,蒸饭用蒸锅,错了工具,再好的原料也白搭。
发病早、症状轻的,用奥司他韦或扎那米韦就足够;吞药困难、高热不退的,用帕拉米韦更合适;如果是新型病毒株或对常规药没反应的,法匹拉韦可能更对症。
有些人怕副作用,不愿吃药,结果拖到病情加重才后悔。抗流感药的副作用整体来说都较小,常见的也就是恶心、轻度头晕,大多数人都能耐受。
而一旦病情严重,就可能需要住院,甚至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很多人一到冬天就反复感冒,总觉得“没事,休息几天就好”。
但流感和普通感冒不是一个量级的事。普通感冒多是鼻塞、打喷嚏、喉咙痒,发烧也不高,很快自愈;而流感常常发高烧、全身酸痛、乏力严重,有时还伴有胸闷或呼吸急促。
下面这张表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
表现普通感冒流感发烧少见或低烧常见,38℃以上全身酸痛少见常见且明显疲劳感轻度明显鼻塞打喷嚏常见有时咳嗽轻微常见且严重起病速度慢慢加重突然发作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一下子高烧到39度,全身无力得连饭都不想吃,那就不该再等着“自己好”,该去医院确认是不是流感了。
虽然药物厉害,但最好的办法还是别得病。
流感病毒主要靠飞沫传播,人多的地方、密闭空间,最容易中招。平时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尤其在冬春换季时,能减少很大概率的感染。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那就是打疫苗。流感病毒每年都在“换马甲”,所以疫苗也得每年打一次。
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孩子、孕妇,或者有糖尿病、高血压、哮喘这些慢性病的,更应该早点接种。
很多人说“去年打了也感冒了”,其实疫苗不是百分百防住所有病毒,而是减少重症和住院的风险,就像装了安全气囊,可能撞了车,但不至于人受重伤。
流感一来,发病快、传播快。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在家常备一盒奥司他韦。
尤其是家里有老人或孩子的,出现高烧、咽喉红肿、全身酸痛等症状时,能第一时间吃上药,往往就能控制住。
但切记,药不能乱吃。
光凭网上说“像流感”,自己吃药可能耽误病情。最稳妥的做法是,一旦症状严重,赶紧去医院做个流感检测,只要十几分钟就能出结果,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最合适的药。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1,44(2):109-119.
[2]李太生,刘又宁.流感抗病毒治疗的新进展[J].中华感染与免疫杂志,2020,40(3):161-165.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EB/OL].[2022-09-15].
来源:药师健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