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淄河汤汤,齐风浩荡。在淄博这片浸润着“厚道守信”文化基因的土地上,一批批“山东好人”以平凡之躯行不凡之举,用坚守、勇敢与温情,为“厚道淄博”的城市名片增添了最动人的注脚。截至目前,淄博已有126人入选“山东好人榜”,他们如点点星光,汇聚成照亮城市的精神暖流。
淄河汤汤,齐风浩荡。在淄博这片浸润着“厚道守信”文化基因的土地上,一批批“山东好人”以平凡之躯行不凡之举,用坚守、勇敢与温情,为“厚道淄博”的城市名片增添了最动人的注脚。截至目前,淄博已有126人入选“山东好人榜”,他们如点点星光,汇聚成照亮城市的精神暖流。
扎根沂蒙山区的乡村教师李振华,用68载光阴书写了“一生只为一事来”的奉献传奇。1953年,17岁的他告别城市繁华,来到淄博沂源最偏远的乡村任教。没有教室,他就借民房授课;学生贫困,他掏工资垫付学费,甚至收养了8名孤儿。如今85岁的他仍坚守讲台,累计资助贫困学生4000余人,捐款达130余万元。“教育是良心活,只要孩子们需要,我就不会停下”,这句朴实的话语,正是他一生坚守的初心。
危急时刻显担当,凡人善举见英雄。淄博高新区市民王磊在驾车途中,偶遇货车侧翻泄漏危化品,他不顾个人安危,果断停车组织路人疏散,并用自己的货车搭建安全屏障,避免了次生灾害发生。而在淄川商城,个体户孙建涛坚守“诚信经营”承诺,20年来从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遇到顾客多付款,哪怕只有几元钱也执意还回。有顾客不慎遗落装有8万元现金的包,他原地等候3小时,完璧归赵。“做生意先做人,厚道才能长久”,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孝老爱亲传佳话,公益帮扶暖人心。桓台县村民于美英婚后30年如一日照料瘫痪在床的婆婆和身患重病的小叔子,每天清晨五点便起身洗衣做饭、擦洗护理,用柔弱肩膀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她说:“亲人就该互相扶持,这是做人的本分。”而临淄区退休工人张广明,则组建“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带领20余名老年志愿者,10年间免费为社区老人理发、维修家电、代购药品,累计服务时长超2万小时,用余热温暖着邻里乡亲。
从乡村讲台到市井街巷,从危急时刻到日常坚守,淄博的“山东好人”们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着向善的力量。他们中,有扎根基层的奉献者,有见义勇为的勇者,有诚信经营的商户,有孝老爱亲的楷模,更有默默付出的普通人。他们的善举,如春风化雨,滋养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的精神,如齐风绵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今,“山东好人”的精神已融入淄博的城市肌理。在他们的带动下,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爱心企业踊跃参与公益,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向善行列。齐风润心,善举如潮,这些平凡英雄用行动证明,善良从来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就在身边的温暖与担当,让“厚道淄博”的底色愈发鲜亮。(张店区大数据中心 张允贵)
本文来自【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