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6日,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举行第二场“城市体育性格”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城市体育性格、赛事运行保障、体育产业等情况。会上,中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十五运会中山赛区执委会常务副主任周作德表示,中山的城市体育性格是沉稳务实、一击千钧的棒球之城。
11月16日,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举行第二场“城市体育性格”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城市体育性格、赛事运行保障、体育产业等情况。会上,中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十五运会中山赛区执委会常务副主任周作德表示,中山的城市体育性格是沉稳务实、一击千钧的棒球之城。
棒球,在中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历史渊源、坚实的发展基础。借着十五运会的东风,中山将在“体育+”赛道上实现漂亮的“全垒打”。
百年棒球“薪火相传”
小众运动走进大众课堂
中山与棒球的缘分可以追溯百年:1892年,“中国棒垒球之父”梁扶初出生于中山,为城市植入了棒球运动的种子。2006年,中山诞生第一支棒球队;2018年,中山棒球队捧起第一座广东省运动会冠军奖杯。梁扶初之子梁友文继承父志,来到中山东升义务执教,播撒棒球火种。
如今,十五运会棒垒球比赛选址中山。中山棒球实现了从民间自发到政府支持、从普及推广到竞技提升的历史性跨越。
十五运会棒垒球比赛在中山举行。 通讯员 供图
来自中山市熊猫棒垒球俱乐部的教练刘源分享了他在中山棒球教学的体验。这位来自兰州的前省队球员通过全国选才进入广东队,退役后最终选择在中山扎根,从事青少年培训。“中山最独特的是它的棒球运动员培养体系,从幼儿园到高中,孩子能一路接受专业训练。”刘源说。
目前,中山已培训幼儿园幼儿、青少年、体育老师及社会人士超10万人次,组建棒垒球队伍约350支。
小榄镇东升初级中学棒球队就是其中之一,该队历经十余年发展,现已拥有6名专业教练、45名运动员,今年更接连将U15广东省和全国青少年棒球锦标赛冠军收入囊中,成为中山校园棒球发展的精彩缩影。
“我们坚持‘学训结合’,每天保证3小时系统训练,从基本功到战术意识全面覆盖。”小榄镇东升初级中学棒球队教练邓运鸿介绍,队员们的成长离不开假期的充分利用和常态化苦练。
在这里,熊猫棒垒球俱乐部也担当起“播种者”的角色。在理事长陈慧与团队的坚持下,他们深入校园,用充满趣味的启蒙课点燃了无数孩子的棒球梦。
随着中山棒球运动不断深入各镇校园、扎根青少年,年轻一代正在国际赛场上崭露头角。2024年,中国棒球协会公布“希望之星”选拔结果,全国共有164名运动员入选国家棒球队后备人才备选库名单,其中中山各年龄组共有46人进入名单。中山已经成为全国青少年棒球人才的“输出大户”。
在此次全运会的比赛名单中,有6名“00后”棒球运动员来自中山市棒球队,其中5名毕业于中山市东升高级中学。他们走进全运会赛场,标志着中山棒垒球人才已经实现从青少年梯队到成人赛事的进阶。
持续释放“体育+”效应
擦亮“棒球之城”名片
近日,十五运会棒垒球比赛正在中山国际棒垒球中心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吸引不少来自广深、港澳的球迷前来观赛。如何借助十五运会加快推动棒球之城建设?“赛事侧”与“城市侧”双向驱动就是答案。
球迷在现场观赛。 通讯员 供图
当前,中山积极与中国棒垒球协会以及世界棒垒球联合会、亚洲棒垒球联合会、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等机构对接合作,引进优质资源举办比赛,至今已承办各类赛事100余项,包括3项国际赛事,18项全国赛事。“中山熊猫杯青少年棒球邀请赛”已发展为国际性赛事,成功举办11届。
去年以来,中山国际棒垒球中心通过扩建3个场馆,建成具备承办国际高规格赛事能力的一流大型运动中心。目前,这里已成为棒垒球国家队的集训地、全省承办棒垒球赛事的优先落脚点。
中山国际棒垒球中心。 通讯员 供图
办赛事也是办城市。棒球项目在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参赛队伍人数多、市民观赛热情高。中山正积极培育本土“熊猫”品牌及相关文创产品、体育用品,逐步形成高附加值的完整产业链。
今年5月,中山国际棒垒球中心的核心配套——熊猫里商业体育休闲中心动工,占地约22.73亩,以“文旅+体育”为主题,涵盖精品酒店、体育运动、特色商业、休闲娱乐等板块。未来,这一项目将承担赛事后勤保障、运动员接待及文化交流功能,同时也成为普通市民文旅体育消费的载体。
目前,以棒垒球体育文化为主题的新型文体旅休闲综合体正在加快建设。综合体计划2026年将投入使用,将为参赛、观赛人员提供综合性服务体验,形成更强大的“赛事经济”效应。
体育强带动城市兴。当前,中山正借助全运会赛事契机,开展“美丽中山 暖冬乐购”跨年消费季活动。接下来,中山将持续发挥棒球运动优势,以小球为支点,持续释放“体育+”效应。
采写:南方+记者 杨慧荣
【作者】 杨慧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