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莞评|从人才辈出到“全运C位”:石龙中学的时代“举重”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06:16 1

摘要:11月17日,“九五荣光·五五情长·共襄全运”——东莞石龙中学校友会三喜同庆活动隆重举行,来自香港与内地的近百名不同届别的校友从四面八方相聚。九五薪火,照亮归途;五五同心,情系石龙。适逢学校体育馆经过升级改造,作为第十五届全运会举重比赛场馆亮相全国,共襄盛事,

11月17日,“九五荣光·五五情长·共襄全运”——东莞石龙中学校友会三喜同庆活动隆重举行,来自香港与内地的近百名不同届别的校友从四面八方相聚。九五薪火,照亮归途;五五同心,情系石龙。适逢学校体育馆经过升级改造,作为第十五届全运会举重比赛场馆亮相全国,共襄盛事,意义非凡。

当一所中学的体育馆与全国顶级赛事相遇,折射的是学校百年发展史中深沉而坚韧的力量。从培养出中国首位打破举重世界纪录的陈镜开,到如今直接将全运赛场首次“搬”进校园,这所创建于1930年的学校用近百年时间,完成了一种精神的传递——一场关于传承的“全运接力”,正在龙中人身上薪火相传。

九十五载弦歌不辍,新的时代再创辉煌!

薪火相传:龙中精神的多元绽放

石龙镇作为中国著名的“举重之乡”,与中国举重运动发展紧密相连。而石龙中学,正是这一传统的核心地标。

陈镜开——中国首位打破举重世界纪录的名将,就是石龙中学的杰出校友。他的成就,为这座小镇和这所学校注入了特殊的体育基因。

石龙中学的校史,可谓是一部浓缩了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的缩影。其杰出校友,远不止举重名将陈镜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之父”何镜堂,为国防科研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许光明,香港中联办原副主任、东莞市原市长黎桂康等,都是龙中校友……

龙中情长,代代相传。在近百年办学历程中,一代代龙中人,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让创新的基因融入办学血脉,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他们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石龙之光,校友之情,每一段青春,都值得被歌唱。

近年来,学校与时俱进,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尤其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表现突出,科技与人文相融,创客培育制度成熟,是东莞全市唯一获评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的高中。学校的机器人代表队曾出征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参加世界机器人锦标赛。

作为莞邑办学历史第二悠长的高中学校,学校秉持“崇德励学、敬业爱人”的校训,当前着力打造“石文化”和“龙文化”,并提炼形成“敏行教育”品牌。

根深千尺,枝擎万丈。如今在石龙中学,体育馆既承办全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也承担着日常教学和学生活动的功能。校园文化如此多元,却又和谐统一。

这种和谐源于学校一贯的办学理念,培养具有“石的基础,龙的精神”生命素养的龙中人——石的基础,是踏实、坚韧;龙的精神,是进取、飞翔。这正是举重运动乃至体育精神的精髓。

举重之乡:从小镇到全运的跨越

当十五运会的火种照亮岭南,石龙这座面积仅13.83平方千米的小镇,又一次以独特的“大力之姿”站上全国舞台。它没有选择宏大场馆,而是将举重赛事要颁发的20块金牌“塞”进了石龙中学体育馆。这一“校园场馆办全国大赛”的实践,让“以小承大”成为城与赛相遇最鲜明的注脚。

在石龙中学的校园里,这座能够承办CBA赛事的体育馆与教学楼通过人行天桥相连。专业的举重台、完善的灯光音响系统、高效的后勤保障,赛事保障的“石龙标准”赢得了多方赞誉。这不只是赛事场地的一次简单迁移,更是一种体育精神的回归与扎根。

为迎接全运会,石龙中学体育馆经历了两轮高标准改造,包括功能室调整、屋面防水加固、消防电力系统升级及无障碍设施优化等。改造后的场馆“各功能区划分更加合理,配套也更加完善”。

此次能承办全运会举重比赛,绝非偶然。石龙镇曾承办过亚洲举重锦标赛、全国举重锦标赛等赛事,积累了丰富的办赛经验。2024年“津威杯”全国举重冠军赛就在此举办,为承办全运会奠定了基础。而将国家级赛事放在中学体育馆举办,是对“节俭办赛”理念的生动诠释。

更为难得的是,这种模式让体育赛事更贴近民众,特别是年轻学生,使全运会真正成为“全民的运动会”。当中学生们站在看台上,目睹全国顶尖举重运动员在自己每日穿梭的体育馆里奋力拼搏时,体育的种子已悄然播撒。

千锤百炼,初心如磐。从战火中坚持办学到校园场馆承办全运赛事,石龙中学完成了一场跨越近百年的精神接力。当聚光灯照进这座小镇校园,石龙中学以它的方式,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挺举”——它托起的不仅是杠铃的重量,更是一群人、一个地方、一种精神的时代份量。

来源:南方+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