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一句“合约完满,感谢TVB”,张颖康把19年青春划上句号,也把“我演够了配角”写在脸上。
凌晨一句“合约完满,感谢TVB”,张颖康把19年青春划上句号,也把“我演够了配角”写在脸上。
80多部剧、一次飞跃奖、零次男主角,数字摆出来比任何声明都响。
TVB的剧本写死了他的名字——永远在第二页,镜头给足,字幕却永远排不到第一行。
他早说过40到50岁是男演员最后一口气,43岁再不走,连这口气都要被掐掉。
他为什么挑凌晨发?
因为那个时间TVB公关在睡觉,同事刚收工,手机一刷就能看见,舆论一夜发酵,第二天高层上班想挽留也来不及。
他学会了剧里反派最常用的一招:先斩后奏。
19年里他拍剧密度高到离谱,最高纪录一年6部,单价却按“绿叶价”打包。
月薪听起来像白领,换算到小时比剧组外卖仔还低。
飞跃奖那年台里给他加两千块车马费,他转身在超市看见自己海报,印在最角落,连价签都遮不住脸。
他多次在访问里提“想演男主”,镜头外把话说得更白:再不给就北上。
TVB的回应是继续递男二剧本,角色名从“阿康”升级到“Dr.Kong”,戏份多了,番位不动。
管理层算得很精:观众认这张脸,却不必为他扛收视,性价比之王。
北上这条路,王浩信已跑通:在内地拍一部网剧抵TVB三年工资,还顺手拿下“最佳男主角”词条。
高海宁更狠,综艺里转一圈,社交平台涨粉三百万,广告价直接翻倍。
张颖康看得懂数字,普通话有基础,老婆又是前港姐,夫妻档直播带货都能秒掉半个监制年薪。
离巢消息一出,内地经纪公司动作飞快,两天内三份合同摆在他桌面:一部民国网大男主,一部合拍刑侦反派,一条直播带货长线。
报价最高那份写着“分账破千万另有奖励”,数字后面零的个数比他在TVB见过的所有剧本页码还多。
同事留言“江湖见”不是客套,是提前站位。
TVB山头文化浓,今天不站队,明天可能连配角都没得演。
林夏薇、陈自瑶抢着祝福,算盘打得响:万一他在内地爆火,回头拉她们一把,港剧片酬也能跟着水涨船高。
有人替他算过,如果早五年走,至少多赚一套学区房。
他没走,是因为心里还信“TVB会给我男主”这句空头支票。
43岁醒悟,不算早,但比一直耗到50岁强。
TVB不是没人看到他的演技,而是不敢轻易换血。
高层宁愿花两倍价钱请回离巢小生回巢拍续集,也不敢把S级项目押在“观众缘未验证”的老人身上。
张颖康看懂了:再留下去,他只会从“金牌绿叶”变成“资深绿叶”,前缀变老,地位不变。
他把感谢刘德华、林家栋写进长文,表面感恩,实则划清界限:以后我混得好,是靠自己;混不好,也不回头。
人情用完,就该结账。
内地市场不缺港剧脸,缺的是便宜又听话的老戏骨。
张颖康正好卡在价格与资历的甜蜜点,比他红的要价高,比他便宜的没他演得稳。
平台用他,风险低,话题足,还能打“港剧情怀”牌,观众买单,平台赚钱,他翻身,三赢。
接下来他只剩一道选择题:要一次性爆币,还是长线吸金。
拍网剧拿快钱,三个月杀青,账户多七个零;拍上星剧熬口碑,一年两部,稳拿男一,但片酬低一半。
他老婆麦雅致在电台节目里漏过口风:“孩子国际学校学费等不及”,答案已经写在外面。
TVB失去的不是一个配角,是一张观众熟悉的脸,更是一面镜子:当老人拼命干活却升不上去,新人没机会上位,中间层自然断层。
今天走一个张颖康,明天就会走李颖康、王颖康,带走的是十九年练就的手艺,还有观众仅剩的情怀。
他离巢那晚,港媒标题写“TVB又失血”,其实血早流干,只是现在才让人看见伤口。
张颖康用19年证明:努力不一定能当男主,但及时止损可以。
下一站他能不能在内地混成“男主专业户”,没人敢打包票,可至少剧本第一页终于有机会印他的名字。
你还在等老板给你升职吗?
看看张颖康,熬到43岁才懂:舞台不给你C位,就自己换舞台。
这句话,你服还是不服?
来源:高级百香果q4ol4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