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气一变冷,甲流又开始“抬头”了,门诊里咳得像打雷的、挂水的、抱着孩子哭的,络绎不绝。有人刚中招,一着急,冰箱里翻出一堆补的、清的、止咳的东西乱吃一通;有人听说“多吃点大蒜杀菌”,一顿下肚,结果肠胃先罢工。
甲流这东西,来得快,去得慢,发起烧来人像被火烤,嗓子像吞了刀片,浑身酸痛得连袜子都不想穿。
天气一变冷,甲流又开始“抬头”了,门诊里咳得像打雷的、挂水的、抱着孩子哭的,络绎不绝。有人刚中招,一着急,冰箱里翻出一堆补的、清的、止咳的东西乱吃一通;有人听说“多吃点大蒜杀菌”,一顿下肚,结果肠胃先罢工。
李兰娟院士早就提醒过:甲流期间,有些东西真不能碰,不是你想补就补、想吃就吃的。
说到底,甲流虽然是个病毒性感染,但它就像是感冒界的“霸王花”,症状猛、传播快,对小孩、老人还有基础病人更是个折腾。你想快点好,吃药是一方面,可吃错东西,不但好不了,有时候反而拖着不退烧,还可能引起并发症。
说到“不能吃的”,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凉的”。确实,冰饮料、冰淇淋这类冷食,本身不会让你得流感,但在感染甲流的当口吃,就像给嗓子雪上加霜。咽喉已经发炎充血了,你再来这么一刺激,疼痛加倍,恢复时间也拉长。就像扭了脚还非要跑步,一样的道理。
还有人觉得“要清火”,就猛吃苦瓜、绿豆汤、凉茶,大热天嗓子疼这么整可能有点效果,可甲流不是“上火”那么简单。它是病毒感染,不是简单的内热。你拼命清火,反而把身体的抵抗力给削弱了。尤其是苦寒食物吃多了,容易伤脾胃,结果一边发烧一边腹泻,身体更虚了。
说到这里,咱得提提很多人不舍得放下的那口“油”。炸鸡、烤串、辣子鸡,这些高脂肪、高刺激的食物,甲流期间最好别碰。你身体正在调动“免疫部队”跟病毒打仗,这时候你再给它加点“油烟”进去,肠胃一不舒服,整个免疫系统都跟着掉链子。
尤其孩子,吃了这些容易呕吐、腹泻,病情更反复。
最容易被忽略的,是补品。什么人参、鹿茸、黄芪汤,甚至有的家长给孩子炖了乌鸡汤、羊肉汤,想着“病了补补”。可你得知道,甲流急性期是忌大补的。
补品会上火,尤其是热性体质的人,吃了反而加重发热、咳嗽,甚至诱发肺部感染。李兰娟院士就讲过,病情未稳定前别急着进补,得等身体熬过高热期,慢慢恢复时再说补的事。
还有一类看似“健康”的东西,其实也得避开,那就是维生素类保健品。有些人一得病就一把维C、一片锌片往嘴里塞,以为多吃就多好。可维生素并不能直接杀病毒,吃多了还可能引起胃部不适,尤其是肠胃功能本来就受影响的病人,一吃维生素片就胀气、恶心,得不偿失。
别说这些病人,连我们医生自己得了甲流,也不敢乱吃东西。我一个同事前阵子中招,躺了三天,烧退了之后他妈炖了猪脚汤补一补,结果第二天就上吐下泻,回到发热状态。不是猪脚汤不营养,是时机不对。甲流恢复期,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别给肠胃添麻烦。
倒不是说甲流期间就什么都不能吃,有些东西反而要吃得巧。比如温热的稀饭、蒸鸡蛋羹,还有小米粥、煮苹果,都是能安抚肠胃、补一点能量的好东西。你要是实在没胃口,一点点来,别硬塞。身体在发炎时,消化系统也“请假”了,你强行喂进去,它也消化不了,反倒成了累赘。
说到底,甲流不是靠吃药吃饭吃好的,它得靠身体自己“打胜仗”。而吃对东西,是在给你的身体“送弹药”;吃错了,就是在“扯后腿”。就像你家电路短路,你非要去装大灯,那不是帮忙,是添乱。
那天我在门诊碰到一个六十多岁的叔,烧得迷迷糊糊,问他吃了啥,他媳妇低头不敢说,后来才知道前一天炖了牛鞭汤,说是“补肾抗病”,结果他发烧不退,腹胀得像鼓。你说这不是好心干坏事嘛。甲流期间,身体需要的是平衡,不是刺激。
再说几句让人听着不舒服但必须听的话:甲流不是靠“扛”过去的,也不是靠“吃”过去的。你要真发烧三天不退,或者咳嗽喘不上气,一定要去医院。现在抗流感的药物,比如奥司他韦、帕拉米韦,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不是草药煮一煮就能替代的。
家里有小孩和老人就更要注意,他们免疫力低,一旦并发肺炎,很容易出问题。别等烧到四十度才慌着挂急诊。有时候,早发现、早治疗,比后期乱投医强太多了。
所以啊,别再一发烧就冲进厨房炖乌鸡、拿冰可乐压喉咙、用补药堆出一锅汤。甲流不是靠“狠补”能好,反而容易“补出祸”来。
我们说“病从口入”,不是说吃了病毒进来,而是说你吃的每一口,都会影响身体的战斗力。吃得对,是援军;吃得错,是内鬼。记住李兰娟院士的提醒,这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几十年临床经验换来的。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防控知识问答[Z].2024.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成人流感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3,46(12):961-972.
[3]李兰娟.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应对策略[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2,22(3):217-221.
来源:内科谢医师讲科普
